周二一場大雨,從凌晨開始一直下,下到早上8點還沒停。一大早校門口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嘈雜的三輪車和小汽車的喇叭聲響個不停。我掀開窗簾,喲,這是威尼斯啊,一片菏澤。
好像是菜市場,也像是一個交通樞紐。可實際上這是我們大二中的舊校門。全鎮(zhèn)的人力三輪車全部集中在大門口。為啥呢?原來又是水漫金山寺,路被大水淹了,穿運動鞋的學生們根本沒法通過這漫過路面10來CM的水位,只能坐在三輪車里通過。我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校長的身影,他撐著藍色碎花布雨傘,倚靠著小汽車旁,顯得不知所措。這么多不請自來的三輪車,堵在校門口進退不得的小汽車,挽著褲腿干著急的學生,都指望著校長能夠拿出解決辦法,可是10分鐘后還是堵的慌,學生不容易進去,車子不容易出來。這不是第一次學校路口被淹沒,也不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這是第n次,每到下雨天,特別是盛夏的暴雨,還是秋天的大雨,沒下一次就要淹一次,每次水淹了都需要學生濕著鞋子進出校門。這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因為雨還會在下。關鍵是,我們學校至今或者將來,都沒有相關領導準備個相關的預案,關于暴雨的預案。難道是沒人想到過,大概是覺得反正大部分領導、老師都有開小車,淹不到水。處理淹水,我有三個方法。一是直接用抽水機來抽水,只是每次都要稿費人力物力。二是在道路兩側設計一個人行道,高于路面20cm左右,就像每所大學里普遍都有的人行道,下雨時學生都可以方便進出;可能這樣會使車道變窄,使小汽車不好通過。第三個是徹底處理好下水道問題,讓水可以順暢地從下水道離開,不至于一下雨就澇。
這次的大雨,不僅澇,還把附近的變壓器燒壞了,所以新校門的自動門打不開,自動圍欄不能抬起來,學生只能從舊大門通過。在設計這個自動門的時候,難道就沒有考慮過突然斷電的情況嗎?還是說故意偷工減料,省去了這一步呢?自動門只要有一個備用電源就可以解決的,大門建好多年,每次斷電,就只能啟動舊大門使用,也是我校僅有的景象吧。沒有針對停電的預案,每次都要慌慌張張,讓人看到的是這個學校在管理上的低級,看到的是相關負責人的不作為。
昨天停電從早上7點多開始,一直停到晚上7點。而學生的晚自習從6點半開始。因此越接近6點半,班主任的手機就響個不停,不斷有學生打電話、發(fā)短信、發(fā)微信詢問是否要晚自習。可是學校主要負責人沒有任何指示,到底要還是不要都不能明說,段長和班主任也就只能讓學生先等等,已經到校的在教室呆著,還沒到校的在家里呆著。這也是要有相應預案的,碰到停電的晚上,可以安排停止晚自習,也可以統(tǒng)一規(guī)定學生返校活動。模棱兩可,或可或不可,讓人不知所措。
作為一所大校,只要是關系到學生安全的突發(fā)事件,都應該要有相應的預案。這樣才不至于等事情發(fā)生時手忙腳亂。
在這次的大雨事件,學校的主任以上的負責人基本上都快速到達現(xiàn)場,并且合力推開自動門,使新大門能夠重新投入使用,解決了擁擠的狀況,同時在草坪上搭上木板,使學生能順利通過。這樣或許降低了一點不良影響。但是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需要這些負責人去處理,爭取早日拿出解決方案,制定好預案,以期在下次突發(fā)事件中能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