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我美,就是這個樣子的

《紅樓夢》劇照

這個她,是琴。

因為有鋼的琴,跟隨了她千年的名字“琴”之前被加了個字“古”,她的名字就是“古琴”了。她還有很多別致的名字:七弦琴, 綠綺,絲桐,玉徽,瑤琴,素琴。

記得多年以前,一直想學古琴,可是遍尋幾個琴行,沒有,都指著古箏,跟我說,學琴,有啊,就這個,典型的琴箏不分。萬般無奈之下,學了鋼琴,惦念在心的還是古琴。兜兜轉轉數年之后,遇見古琴,就淪陷在古琴的世界里,至今,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分離。

古琴,首先她是件樂器,一個物件。愛戀一個物件同愛上一個人一樣,必千方百計的了解她的一切,不了解不足以愛似的。其實,無論彈不彈琴,聽個琴曲總是好的,養了神,靜了心,順便了解下千年的古琴,何樂而不為呢。

一.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琴與愛琴者相依相慰,度過了漫長的烽火歲月,歷經著分別悲痛,歡喜相知,死亡和離別。至今,依然被很多人,特別是讀書人所珍惜和鐘愛。

據說琴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琴就是一件廣為流傳、且為人喜愛的彈弦樂器。《詩經》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句子,據說當時的琴和瑟猶如一對孿生姐妹,形影不離,故《詩經》中又有“琴瑟友之”、“如鼓琴瑟”之類的詩句。據說,瑟有五十弦之多,李商隱有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自然是中國古代弦數最多的樂器了。可惜的是,瑟已經失傳,聽說某些地方還原了瑟,沒見過就不得而知了。  

關于琴的來源,史籍上無有確切的記載,故說法不一。一說“神農作琴;一說“伏羲作琴,神農作瑟”;還有一說是“昔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后有“周加五弦”,“是為七弦”。……以上諸多傳說與記載,想必是后人愛琴至深而牽強附會的故事吧。雖是故事,卻可見古琴的歷史之悠遠。

在春秋時代,琴已發展成可用于獨奏的樂器,并產生了許多演奏水平很高的琴家,和動人傳世的作品。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宮廷中,都有精于古琴的琴家,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襄,師文等。孔子喜愛彈琴,曾學琴與師襄。

從目前的記載以及出土文物來看,古琴的定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過去最初的琴是這個樣子1978年湖北隨縣(今隨州)戰國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七弦琴多被認為是最早的古琴。(如下圖資料所示)

資料圖

但這些出土的古琴與現在并不完全相同,她的琴體為半箱式,弦數不定,琴上無“徽”。所以許多學者對其作為古琴的前身產生質疑。如果古琴的形制在漢代以前并未定型,那么南京西善橋出土的南朝齊,梁陵墓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如下圖),則證明古琴的形制到了魏晉時期已經和今天極為相似了。

資料圖

至唐代與如今的琴一般無二。唐肅宗至德元年,唐代傳世古琴中最為完好的一件是“大圣遺音”琴(如下圖),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

大圣遺音琴

琴,沉寂一段時間。2003年11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古琴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古琴迎來了新的契機。

接二連三的,各城市古琴館雨后春筍般的開起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古琴。隨著古風電視劇的拍攝,古琴作為了道具,出現在各種劇集里,美了意境,美了男女主人公,然古琴不被正確的對待,屢屢出現貽笑大方的場景,簡直令人不忍直視,欲哭無淚呀……

賣個萌,有木有?

二.

學習知識總是有那么點枯燥嚴肅,不如看劇,戲說一下古琴在各種劇里是個啥樣子~

No.1

《神雕俠侶》,仙女一樣的姑姑,網絡上太流行的一張圖,又仙又美,可是琴頭和琴尾反了,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今兒寫文搜圖,發現一張同樣的圖,膝上的琴被P得正確擺放了,良苦用心哪。

姑姑,琴反了哦~

No.2

熱劇《甄嬛傳》,火遍大江南北,多個場景的古琴,琴頭和琴尾是反的,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甄嬛傳》劇照拼圖

No.3

《錦繡未央》,這位坐在了琴的中間,時而搖頭晃腦,時而緊閉雙目,雙手彈琴如彈箏。

緊閉雙目,彈琴如彈箏。

古琴怎么會有四手聯彈?

四手聯彈?
看文累了,娛樂一下。

No.4

《花千骨》,意境美哉美哉。師徒情深,可不待這么教琴的。

《花千骨》

No.5

《孤芳不自賞》,《醉玲瓏》,詩詩和Baby美則美矣。詩詩坐中間了,左顧右盼,眼神流離,Baby雙手柔弱無力的,琴弦松,手松,怎么彈琴?(大段的古琴彈奏,可不可以找個專業琴人替身下。)

端坐正中央


《孤芳不自賞》

No.6

《瑯琊榜》,宮羽姑娘坐的位置還算對,琴頭方向的琴軫不應放在桌上。

瑯琊榜劇照

以上的圖,請看人,不看琴哦~~

以下的美圖,還有此文開篇林黛玉那張圖,琴擺放的對,人坐的也對。勞煩收藏,做手機屏保吧。

《赤壁》

《孤芳不自賞》

三.

忘記錯誤的,記得正確的。

所以,琴在電視劇里,不當和錯誤如下:

1.琴頭琴尾擺放反了。

(應琴頭在右,琴尾在左。)

2.琴者端坐正中央。(琴者應端坐在四五徽之間,實際位置靠右。)

3.古琴沒有四手聯彈

4.表情過于豐富。

5.彈的古琴,背景音樂是古箏或者其他樂器。

6.琴軫直接放在琴桌上。(琴軫不可放在琴桌上。

古琴是這個樣子的:

琴軫應在琴桌外側懸置

真人演示:

端莊自然,靜氣寧神,指法剛柔并濟。

(古琴演奏家,琴歌演唱家喬珊老師)

喬珊老師

四.

我們現代人常說的“琴棋書畫”,古人非常重視,認為可以修身養性的,且琴是文人雅士四事之首,因而琴成了是否有涵養的佐證和個體生命的精神寄托。

古人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以平其心,以暢其志”。君子座之,必左琴右書。詩詞歌賦里很多關于“琴”的佳作名篇,所以現當今來弘揚傳統文化,也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參與,正確的認識和傳承古琴文化。

琴,雖古時把她當做法器,但從來不是高處不勝寒的,需要你有緣,有心認識她,學習懂得她,你敬她一分,她必十分還你。她就在那里,風雅了千年,你見或不見,念或不念,她不聲不響,不悲不喜。

但現實的種種也不時的映入眼簾,觸動著我這顆世俗的凡心,好似聽見,琴說,你看,既然我讓你這么美,為何不好好學習,認真待我?

那個誰說,拍個劇,整個流量,有了票房,何必那么計較認真,又不是人人彈琴,人人看得懂某個場景。

其實,認真這事兒,是對自己的,不是對別人的。很多細節本來容易解決,看一本書便明白,度娘一下也好嘛。只是肯不肯的問題,一顆心而已。

其實,琴大概最想說的是,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我必與你心心相應。

你可知,世間萬事一個理,認真,你就贏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樂器簡介: 吹管樂器。我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鑰』...
    曉寒深處明月人倚樓閱讀 4,334評論 3 5
  • 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其清、和、淡、雅的音樂...
    圣易王時閱讀 3,007評論 0 3
  • 在手機上看了最新的《美女與野獸》,人猿泰山的童話版,或者說魔法版。古今中外的神話,都在講述一件事情:愛情是魔法。不...
    當媽姐閱讀 257評論 0 0
  • 伙伴你好,我比你大一歲,應該叫你妹妹。 你的每一篇文章都不長,所以我索性都看啦,嘻嘻。 全部都看的原因是因為加入0...
    記錄我的生活閱讀 261評論 4 2
  • 說悲劇是深沉而喜悅不是說輪回是宗教而因果不是說小調是樂音而海風不是黑風與漫天的橙不停不歇的雨頭發緊緊貼著腦門該死的...
    花膽大閱讀 10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