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愿永生----弗雷迪.莫庫里傳》閱讀以及回憶
文 / VANCA
這篇讀書回憶的敘述也是日記般星星點點,這記憶屬于我,也屬于被我文字所打動的人。這本《誰愿永生----弗雷迪?莫庫里傳》,是本寶貴的書,而我的文字里并沒有多少書中細節(jié),它所有的,是在閱讀它的時候,最易碎的回憶。
我太知道,依然年輕的自己該從現(xiàn)在就開始懷舊。在歌聲中曾經擁有也天長地久的那些搖滾樂,創(chuàng)造出它們的樂手,誰都不愿意相信他們已經是“搖滾老人”了,而沒過多久,“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的消息還會一個接一個地傳來的,這是我現(xiàn)在就懷舊的原因之其一。并且,我自己也知道,會在行動上表現(xiàn)癡狂的那個發(fā)燒友已經慢慢離遠,留下來的是更加珍惜的“僅有的摯愛”的感覺的熱愛者。靜謐深處的激情也許就是這樣,想要長葆燃燒的心,不愿它瓦解不愿它降溫,就要讓突破點變得專注,甚至專一。由于如今的資源獲得方式,看得多了忘了珍惜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見,而從心里深深地說上一聲“喜歡”,其實是那么地難。
懷舊,我找尋過體內沖動立刻來一場懷舊。對Queen樂隊的喜愛,從身到心散發(fā)出的對Freddie Mercury的崇拜,這樣的我其實實在可以有太多“懷舊”的突破口了。甚至想過索性翻譯和他們有關的所有歌曲來作為自己的一個“大作品”送給自己,但在那實現(xiàn)前,急不可待地,我必須現(xiàn)在就開始懷舊。就在此時,陳震老師的譯作《誰愿永生----弗雷迪.莫庫里傳》,看得我心潮澎湃,記憶和對藝術人生的思考就讓我把徐徐燃燒地激情擋也擋不住地掏出來。翻開書的第一次,讀了一遍譯序,拜讀全文,譯序仍是本書的閃耀處。看過這本書就會深有體會我的話。平實流暢的行文,交代主人公的背景,全書背景,提示主線,原作者文字的優(yōu)缺點,歸納Freddie的那些關鍵點:“他習慣于放縱”、“他習慣于掌控”、“他習慣于專注”、“他習慣于給予”、“他習慣于沖突”,以及自己接手翻譯的初衷,抒發(fā)自己情緒跌宕中澎湃觸動贊嘆的最后也是最動感情的部分。全書的譯文十分自然,由于原作者略顯笨拙的筆調,一點也不華麗的辭藻,對原作的閱讀中雖然心靈是潤澤的,敘事的條理和語言的單調卻讓讀者的雙眼有些干渴。陳震老師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潤澤了原作者的文字本身,而譯序,則是極好的導航。
對全書的印象是:正因為寫得“一點都不華麗”,我看到了作者彼得?弗里斯通對Freddie Mercury的瑣瑣碎碎的懷念。要不是那樣的瑣碎日記,要不是那笨拙,我會更覺得自己像在閱讀傳奇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這本書,就像是在對著讀者講話似的,不造作卻也一點都不精致。作者講話的節(jié)奏是緩慢的,并且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可就是那份“太實在”,也讓我在完成看這本書的最后一天通宵夜以后久久回味那份深情的樸實感。
我閱讀整本書的過程更是非常之緩慢,從一開始讀,就在床上擺放了Queen和Freddie的CD,以便隨時更換播放。跟隨作者的講話節(jié)奏,看到某些具體的歌時,就會找歌來聽,然后繼續(xù)讀接下來的文字。每讀一回,都沉醉在屬于這本書該有的音樂環(huán)境里。那感覺實在是太感性!讀這本書,我特別不希望關于其他閱讀的不由自主的思考在這個最感性的時候被摻進這本書的深讀中。然而,我讀得太慢太慢,最后一次合上書的我是坐在深夜的麥當勞里----依然是聽著他唱的歌。
Freddie的唱腔中帶有與永生的藝術相配的憂傷格局。這也是我最喜歡他的原因之一。當然,這種神秘原因在沒有揭秘時自己其實并不知道的。據(jù)書上說,F(xiàn)reddie不喜歡和人探討人性的問題,卻好像深知人性中的道理,看得很透。還說他對自己年少的記憶一直守口如瓶。這和其它的介紹Freddie的書或節(jié)目不同的是,并沒有夸大或神化的感覺,同時作者也并不旨在批評其他人以及流言。在Freddie的一生中,他的“愛”太過復雜,但是逃脫不了沖突、傷感、刺激、快速,我想,除了童年的悲傷外,還有出于王者的自尊心。書中說,霸氣的他在生活中竟是如此低調,而他的生活雖然奢靡,卻和他的音樂的華麗完全吻合,對生活的挑剔與對音樂的完美主義十分一致。讓我不由得讀出了“自尊心”。一個偉大的人,他的自尊心本來就尊貴地存在,毋庸置疑,但他那股憂傷,與王者的傲氣完全不相沖突的憂傷,難道也不是對人性等深刻的探討不予理會,對自己的人生啊命運的凄涼感閉口不談后沉淀下來的么?多么有驕傲呀,不然,怎會有那樣長青的音樂?太多抱怨或者無謂的閑言碎語的生活是不可能沉淀出驚人的杰作的。他有很多朋友,他很少一個人自省,總是被人包圍著,他重視朋友,重視到即使分手的情人也不想他們離開而是留在自己身邊。這種想法,我想許是因為他內心深處終究是有無法改寫的悲觀,但他還是在有希望地過著日子,在用柔軟細致地關心建筑自己的交際圈,給足他人友情應得的尊重,建立他心中的規(guī)則。然而,讓自己的感情失控的愛情他卻要有掌控權,與其說是掌控那段感情,不如說是掌控自己的“自控與失控”,適當?shù)赜谩皼_突”來“潤澤”真正代表他整個人生的音樂作品。那些他專注制作的音樂!我更加懂了他那種華麗的完美,那華麗的完美,已是極致。
或許,懂的人真的不必說,不懂的人又何必說?只有他的音樂,它像一面清澈而又純粹的明鏡,拋開政治時局,歌唱不息的生命、優(yōu)美的和平、火熱的奮斗,想看到希望的人就在里面找到這些東西;它像一劑感情安慰,在愛情里失落的人在歌聲里沉溺,不醒的癡癡心靈被柔情撫摸;它像永遠不會背叛你更不會讓你懷疑自己的益友,盡管唱的人是那樣放縱,強勢,但是他最敏感和最脆弱全全奉獻在他一生投入的音樂里,這樣的歌曲回蕩千萬遍,傳奇而又貼近聽者最內心的那一股柔軟。
到現(xiàn)在,我也還是會為Freddie的華麗完美驚艷又欲罷不能。對他的歌聲是沒有辦法不喜歡的。看了許多的他的歌曲介紹,還有關于他對藝術追求方面的種種細節(jié),還是每次都為他那顆永遠劇烈跳動的靈魂感動不止。我看過一段他病情已經嚴重但仍在拍最后影像。影像中,攝像機的那頭一個還帶著健康笑容但能從行動中看出略有不便的藝術家在不斷檢查自己的容貌,以及缺少了那份活潑卻依然執(zhí)著地說著自己的要求,而攝像機里則是設定黑白畫面,我從彩色的場景里也看不出什么不完美,黑白色只是更加幻化了畫面。在惋惜和疼痛畫面里的Freddie已陷入衰退的精力時,卻想了起來他其實20多年前就已經逝世,心里猛地一驚!人的身體,那靈活強壯的最佳狀態(tài)喚它不回,可是靈魂卻是不會因為抗拒病魔的失敗而死去的。他太璀璨!人死亡時,那刻時間固然是冷冰的,我看到書的最后兩章,那心情真是超出了悲惋自己的偶像。
疼痛可以再用歌聲來撫平,而又翻開書時,它依然會泛起來。其實,這么璀璨的人,任何時候死去,都是令人震驚的!不過,F(xiàn)reddie的音樂,以及他的音樂將聽者心牽動,曾經擁有,也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