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凡
這是一個醫者仁心的故事,但又不單如此。
這里,有生命和規則的較量,有人性與職業的斗爭。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醫院,仿佛成為了最有故事的地方。
一個美籍華裔胸外科專家,為了母親三十年前所受的醫療冤案,來到嘉林仁和醫院追查真相。
其間,形形色色的醫者令人熟悉,各式各樣的患者令人親切,不禁讓我們對號入座。
你會懷疑,如此年輕的醫生,是否有經驗看好你的病;你會郁悶,排了長隊花費一下午的時間,問診為何卻草草了事;你會尷尬,醫生的詢問怎能如此直奔隱私......
在充滿著白大褂的房間,在到處都可以聞到消毒水的味道樓梯口,在五花八門的人群中,故事不斷被上演。
所有故事的背后,都直奔著一個方向,也是一個令所有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醫生與患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去思考醫患的關系,去探索道德的本質,便是《外科風云》整部劇的核心。
曾看到網絡評論說,《外科風云》這部劇,醫護人員操作不規范,專業性不強。
從劇集開始的納洛酮靜滴,到莊大夫雙手擼起手術衣,被吐槽的體無完膚。其間,還不包括樓道拼樂高,高跟鞋跑急診這樣的尷尬橋段。
似乎說到這里,就已經判決了《外科風云》的死罪,是不值一看的爛劇。
其實,對作品抱有高評價標準,本是無可厚非的。但畢竟術業有專攻,如果因為一些醫療細節的操作,而忽略故事本事,這樣的評價標準就是錯誤的。
好比在評價一個人高矮,你卻拿胖瘦的標準去衡量。
《外科風云》本就是一部故事片,而并非醫療規范教學片,也不會有人指望,通過看部電視劇,就能掌握外科手術的技巧。
因此,在承認細節不盡善盡美的情況下,著重去看故事的脈絡,才是《外科風云》的精髓所在。
《外科風云》的人物線索,與《瑯琊榜》十分相似,就連最后結局,在抗災表彰大會上當眾翻案,也像極了《瑯琊榜》中的金殿鳴冤。
雖然如此,但也不得不說,外科風云的劇情還是很精彩的。
通過莊恕和陸晨曦不同的性格,也就是當年醫療事故的兩個受害者,既揭示了真相,又以性格的矛盾來展現醫患之間的不同關系。
同時,編劇加入了許多有典型的醫療事件,由小到大,由輕及重。不論是醫保報銷問題,還是醫療器械的采購,亦或是泥石流災害的應對,還是艾滋病患者等,從醫患、人性、輿論、職業道德等多個角度切入,全方位的展示了醫院里的生態,以及醫生、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治療問題。
其中,林林總總的人物,也更使得劇情錦上添花,不那么枯燥。比如亦正亦邪的揚帆院長,注重名譽的修老,改過自新的傅院長,獲得職業方向的楚珺,以及陳紹聰和楊羽的急診愛情線,讓醫院不再是那么冷冰冰的地方。
隨著《外科風云》在豆瓣評分的不斷增高,細節操作的專業與否已經不再是重點,故事的醫患立場和人性情感的探討,才是重中之重。
追尋實事求是,醫患之間能夠相互理解,這便是《外科風云》想要告訴觀眾的信息。
除了故事脈絡精彩,步步為營之外,人物也是豐富多彩,尤其在演員的細致表演下,更是深入人心。
我非常喜歡莊恕說過一句話:
醫生,首先是個人。
這部劇里,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比如莊恕,他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胸外科專家,在他的手下,治愈過無數的病人,履歷簡直無懈可擊。他對待病人,態度溫和,盡心盡力。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盡可能救治每一個人。
這樣一個完美的醫生,依然有著人性的黑暗面。他背負著母親的冤案,承受著三十年的煎熬,他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能為母親沉冤昭雪。當誣陷母親仇人的女兒病重,只能由他來做手術時,他也猶豫,他也拒絕,他也爆發,夾雜在仇恨與仁心之間不斷被拷問。
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
又比如陸晨曦,一個肆無忌憚的胸外科醫生,仗著自己手術水平高,能力強,本著治病救人的一腔熱血,屢次視規則于不顧。她不懂的換位思考,不懂的體諒患者的其他難處,只知道有病治病,多次頂撞領導,和病人產生沖突。
她的原則并沒有錯,但卻次次給醫院和周圍的人帶來麻煩,醫療與制度,不也是現實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問題嘛。
在這里面,我最喜歡的角色,還是由劉奕君飾演的揚帆。
一個亦正亦邪,只謀財不害命的仁和院長。
我感覺,很多人都會喜歡他。揚帆謀財,和先鋒公司串通,大部分的醫療器械和用藥,都使用這個公司的,哪怕在療效上相差不多,而價格頗高的情況下,也繼續使用。哪怕在不需要使用吻合器的情況下,也會引導患者使用。
乍一看,都會認為他是利欲熏心的商人。可是當泥石流災害發生時,首當其沖的,也是揚帆院長。他負責維持醫院的秩序。深夜,醫生護士勞累一天之后,他親自清洗救護車,只為讓醫生護士多休息一陣;當醫院飽和,疑似發生交叉感染時,他承擔所有責任,哪怕有撤職的風險,也依然開放綠色通道,不把病患置于院外;在急診科主任需要輸血時,他親自聯系血庫,維持秩序,奔走取血;當他剛睡下,又被通知需要手術時,依然是親自上陣,做到天亮,為了讓其他的醫生多休息一陣兒......
他雖然謀財,但也依然是一個好醫生。
再劇集最后,他也說,他謀財,是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壞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也還說,如果早點爭權奪利,就可以給自己的妻子多買進口藥,她就不會死......
而當最終被撤職時,他也依然樂觀,和兒子有說有笑的離開。
還有前任院長傅博文,曾經為了名譽,而把胸外手術莊恕的功勞歸為己有。甚至,誣陷了莊恕的母親,害的莊恕家破人亡。
但最后,依舊逃不過醫者的精神,良心的拷問。他放下一切名譽,交代出事實。
沒錯,醫生是人,醫生也有七情六欲。他們會心煩,也會勞累。他們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在乎的榮譽。醫生會去救治每一個病人,這是他們的職業要求,但他們不是超人。醫學沒有絕對,只能盡力。
不僅故事和人物細膩真實,在拍攝制作上,劇組也依然盡心盡力。
看過《外科風云》紀錄片的人,一定會為這樣的“處女座”團隊感動。
在拍攝期間,有請專門的顧問來對劇中的醫學細節做指點。
在拍攝手術那部分的戲,也有專門的外科醫生手把手對演員進行教學。
導演在拍攝現場堪稱“暴君”,對演員的每一句臺詞,都親自示范指導。
一個“扔捧花”的鏡頭,可以拍20多條。
除此之外,像大熱天拍戲,尋找數百名群演指揮的大場面,都已是家常便飯。
攝影上,構圖恰到好處。
關于曝光,有人評論說手術室的戲份大多數場景有些曝光過度,存在了技術問題。
不知道其他觀眾觀看時感覺如何,雖然曝光過度,但我個人相較而言是挺喜歡這樣的感覺,畢竟是手術室,感覺需要用曝光過度來體現這樣的氣氛。
不過這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是否適應還是因個人喜好而異吧。
音樂方面,關于楊子演唱的主題曲,感覺也挺適合的。
特別是在泥石流那集,醫院組織醫療隊前往事故發生區,音樂配上莊恕垂肩的背影,以及陳紹聰轉身徑走的身影,尤其沉重。
優秀的故事,精湛的表演以及團隊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外科風云》的贊揚。
近年來,因為醫療體系的不完善,不斷涌出各種問題。對于像醫療事故以及亂收費等各類事件也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而這些問題,也使得人們對醫生這個職業失去信心。
因此,該如何處理醫患關系?甚至在生命面前,又該如何抉擇。到底是人道主義優先,還是遵循醫療制度?
也正是這些問題,《外科風云》才會誕生。
紀錄片里,編劇曾說:
在醫院,最疲憊的人是醫生,他們要挽救病人的生命,要時刻嚴正以待。她曾經做縫合做的要累趴下。
最需要安慰的,是病人和病人的家屬。家屬們要忍住情緒,忍住擔心和害怕,不斷的跑這跑那辦理手續。他們這個時候最需要安慰,多么希望有人能幫他們做著一切,哪怕僅僅一個擁抱。
當最疲憊的人,遇到最需要安慰的人,這又如何是好。
我曾經也因為排了長隊,而就診卻匆匆結束不能理解,心懷怨氣。但換位思考之后,也能理解,畢竟醫院一天的接診量又有多大。
通過這部劇,能讓醫患之間多一些理解和體諒,這便是它最大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