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年輕人愛看的純愛小說,仿佛又回到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愛著心中遺世獨立的少年,心里竟然還能澎湃起來。澎湃之后悵然,人到了中年,年輕時該追求的東西都追求的差不多了,追求不到的東西也不再心心念念,麻木多于激情,生活中除了孩子,事業,平淡的很。是不是沒有什么好追求了呢?
心理學家榮格對人到中年的這種心理有專門的研究,并稱之為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心理包含了很多內容,有些人青春期來得晚,忙完了青春才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有些人婚姻再無激情于是到婚外尋找,有的人到了職業倦怠期在職場中困頓著,林林總總,各種危機,總而言之,是沒有了追求后的茫然,需要三觀的重建。
很多人并沒有重新建立三觀,而是繼續迷茫,繼續用過期的三觀主導著人生,漸漸陷入混亂。但是人生中有絕對正確的三觀嗎?哲學界的紛爭從未間斷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世界,而誰也不能體知另一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從小一點一點建立的,很難做大的改變。危機出現時照慣性朝前走是人之本性,只是這談不上成長,若要成長,必須經歷思考沉淀,重塑三觀的過程。
其實,在人生路上何止一個中年危機。當我們身體的成長帶來心理的危機---青春期,這個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叛逆得很明顯。境遇的變化和身體激素水平變化帶來的危機---中年危機,卻很少有人關注,大多數人會以為已經是成年人了,定型了,拒絕成長和蛻變。于是大多數人便沉淪在此處。
所以,人到中年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又一個成長的契機。抓住這個契機,我們會成長的更成熟通透,畢竟還有一個老年危機在后面等著呢。活到老,成長到老,別以為自己足夠成熟了,人生很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