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自我教育開始--79 教育和自我教育

今天繼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79條教育和自我教育。叫一些,無論就教育的理論或者實踐來說,都還沒有對人的個性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年幼孩子的教育上缺點還不是特別的明顯,但是在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個性,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我們的教育往往忽視孩子的自我教育的培養。

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是個性的智力、道德和思想自我形成的年齡期。我們的學校的老師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用怎樣把更多的知識和道德準則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我們的孩子認識許多事物和了解了許多的知識,但是他們并不認識和了解自己。我們的道德準則只有被學生們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學生獨立的道德規范。所以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通過某一件事情去考驗和嘗試自己的力量,去鍛煉自己。

讓我們來想一想,在學校里教給孩子們廣泛的知識,但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有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自我教育呢?我們常常看到老師在講授教材的時候面對的是學生抽象的思想,而沒有針對坐在他面前的學生的具體特點。于是,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是毫無熱情和無動于衷的。

我們的班主任和少先隊組織了不少有益的活動。但是對于某些學生來說,這種活動又變成什么呢?往往是變成了布置下來的任務。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孩子們的自我教育。我們應當引導孩子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去教育自己,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貢獻給別人的時候,就會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讓高年級的孩子去當低年級孩子的教育者,讓一個孩子去關心另一個孩子,力求讓他看到自己的身上的好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

只有我們能夠激發孩子們去進行自我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給孩子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樣去學習和度過節假日困難得多。

在少年時期是進行自我教育的最佳時期。從七八歲開始就交給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且在必要的時候要強制執行。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那以后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在教育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我教育的方式有下面幾種。

第一,在少年的早期利用學生對年長者的勸告比較容易接受。于是老師們給孩子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讓孩子們懷著強烈的興趣從事獨立的活動。

第二,勞動紀律,作息制度,鍛煉身體,增強健康都是我們精神生活的領域。引導孩子們體驗克服自己的弱點而得到滿足。

第三,還有一個能夠鮮明地表現出學生自我教育精神的領域,那就是讓孩子們去關心別人,讓他在某一件事情中把自己的勞動、智慧意志和技巧的一部分貢獻給別人。通俗的講就是讓高年級的孩子收幾個徒弟。當他看到自己徒弟的身上有自己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時候,他也就進行了自我教育。

我們的孩子只有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的世界,而且仔細的研究自己本身,努力認識自己內心世界,用它的精神力量,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