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那些被你拉黑的微信好友,你是有多在意他們

01

有位朋友的朋友,比我還老,暫且叫她大姐吧。這位大姐有一癖好,就是特別愛拉黑微信好友,她的最高記錄是同時拉黑整個Team的同事包括領導(十幾人之多),理由是自己微信被盜。但大家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觸聯絡,尤其在其休假需要同事后背其工作期間,所以她還是要一個個再重新把team同事拉回。這件事情之后大家基本對她的認識很清晰了——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二貨,動不動以拉黑微信好友作為出氣渠道。

除了上述這種情況之外,微信好友被拉黑還可能因為好友里存在著一個你的EX或者曾經曖昧過的“友人”,這個人身份特殊敏感,你發的朋友圈期望被TA看到但又害怕被其解密,但你更想知道TA看完之后的想法動向,心理活動。總之那個最糾結,最舉棋不定的人就是你,整天猶豫不決拉黑還是不拉黑;圈兒發還是不發;你的朋友圈設置要TA看還是不讓TA看;選擇看TA發的圈兒還是不看TA發的圈兒………

好累!

現在有朋友負氣關閉自己的朋友圈還不乏另外一種說辭:刷朋友圈太耗時間,亦或某些人太愛炫,曬美食、曬旅行,曬娃,總之是變幻著各種姿勢酷曬炫等等等等——看不慣。

當真覺得微信崛起的這幾年,也真背了不少黑鍋,心疼微信。


02

以那位大姐為例,她以拉黑好友為疏解自己情緒的方法,就真的對拉黑的人起到了打擊報復的作用了嗎?不僅沒有,相反大家提到她往往哈哈一笑,全當笑話,小丑一般的行徑發生在一個近四十歲的人身上,豈不滑稽?

關鍵的問題是,在拉黑好友這個動作發生的瞬間情緒對這位大姐的撞擊可以想象有多么大,這是一種強大的破壞力,打破了她整個過程中的情緒平衡,她妄圖硬生生的瞬間切斷事件中所有的人際關系,孤立他們、打擊他們。想象著這些人在發現被拉黑的當下臉上錯愕訝異的表情,想象著他們由此引發的心臟痙攣和面部肌肉的抽搐,也許她會覺得爽吧……

但可以篤定的是,這些所有的設想無一例外全部都會先發生在她自己身上,這是一種強大的反作用力,重重的的一拳先打倒的是她自己,這一拳頭的重擊以及日后所產生的綿延痛感有多強烈,多持久就意味著這大姐對她所拉黑的人有多介懷,多在意。她在內心里無法抗拒這份在意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以至于只能把這些在意悉數演化為了傷害。悲哀的是,那些被拉黑的人可能壓根就沒有發現,即便發現也漠不關心或者他們根本不在乎。拉黑這一舉動換來的甚至連互相傷害都談不上,因為沒有配合沒有回應,哪里來的“互相”?

而那些微信中潛伏著的曖昧味道呢?正是因為你無法抗拒這些味道,你的心才無時無刻不在游離,不在捕捉,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要say no,你生硬的割裂似的拉黑TA們,但這并不妨礙你后悔,不妨礙你再回過頭去打撈起TA們。你有多在意這樣的曖昧,多在意這樣一個人,你就有多懊惱多沮喪。你被無力感吞噬淹沒,卻始終學不會放下。

你是什么樣的心態你眼里的朋友圈就是什么樣子。單身狗捧著6塊錢的蔥油拌面,原本吧唧著嘴,吃的又香又享受,但手指一滑朋友圈刷到了遠在歐洲度假的哥們兒和女友正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品著紅酒切著牛排,姑娘此刻秋波流轉,顧盼生輝。單身狗此刻想著自己吃好面之后繼續宅在家里靠打打游戲打發時間的原計劃,心里越發不是滋味。于是手機再一滑,選擇“不看他的朋友圈”………滿懷欣慰,重新回歸到自己的安全舒適區。


03

不得不承認微信對有的人來說真的是一萬點傷害,你缺什么它直播著什么,你在意什么它充斥著什么。那些橫亙在你面前的是妖,是魔,更是那個你不滿意的自己,那個欠缺的你自己。

王陽明一句“此心不動,隨心而動”,在講一種心態,只有心單純,才能集中思維做到淡定,也只有心不動才能遵照內心去行動。這條思想當年王陽明用在了軍事上,今天用在社交和人際關系處理上似乎也合適。做一個淡定的有能力控制自我情緒的人,這點說給我們所有人,更是說給我自己。不必再跟微信較真了,也不要再跟朋友圈較真了,那本身就是個沒有感情色彩的通訊手段而已,是我們賦予了它們打破自己情緒平衡,傷害自我感情的權利。坦誠一點,淡然一點,一切隨他去,在別人的世界里用力過猛不如選擇過好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萬家燈火藏鋒芒, 人事各有霜。 孤月眼前百星忙, 朵朵負向往, 星雖閃耀但離傷, 不如云浪蕩 。 云自搖, 苦訴衷...
    飄渺映象折疊閱讀 241評論 0 2
  • 大部分電影的結尾都很圓滿,而《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李卻沒有勇氣回到承載他傷痛的曼徹斯特。就是他沒有與過去的生活達成...
    泥土芬芳閱讀 1,240評論 19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