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作為互聯網最偉大的社交發明,吸引的大家的時間總量之多顯而易見。特別是春節這么喜慶的節日里,朋友圈更是刷得嘩嘩作響。
作為愛思考的小女子,禁不住要扒一扒朋友圈的魔力并嘗試打破朋友圈的魔力。
文:曉之以理的藤
一、朋友圈的魔力
我們刷的不是朋友圈,是存在感。人既是生理的存在,也是社會的存在。作為生理存在,我們的大腦需要接受新鮮的信息刺激保持其活躍性。作為社會存在,我們內心渴望與他人建立這種連接。而點贊與評論就是建立連接的兩大工具。
那么,這種連接是如何發揮魔力的呢?
這是獎賞回路的“功勞”。
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獎賞回路」:當我們做出一個行為,立刻就能獲得行為的結果,并且這種結果是有益的,那么,我們的大腦就會認為這種行為對我們是「正面」的,會繼續鼓勵我們重復這一行為。
朋友圈的秒贊與秒回則是強化刷朋友圈的行為的最好刺激。
二、刷朋友圈的影響
朋友圈的每一次刷新,作為一個充滿著期待的無意識的動作,帶給我們的影響也值得深思。
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它的影響更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它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幫我們在現實生活之外構建了另一種生活。憂的是,一方面,過多的時間投入到簡單重復含金量低的朋友圈無效信息上時,時間悄然貶值;另一方面,并不是每次期望都如你所愿,就把情緒丟在了別人的掌控里,衍生出焦慮、拖延等各種問題。
三、打破朋友圈的魔力
是時候,打破朋友圈的魔力了。
推薦如下兩種方式:
1. 減法
比如,定期精簡朋友圈內容,過濾掉無效信息;
比如,嘗試短期關閉朋友圈,讓自己體驗作為宇宙間唯一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物種,我們確實可以戒掉某個時刻曾以為的賴以為生的東西。
在關閉朋友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人工打造外部的“獎賞回路”。比如,我們可以分別為關閉朋友圈一天、三天、五天、十天、十五天、二十一天設置層次遞增的外部獎勵,通過這些及時強化物讓自己成功做回朋友圈的主人。
2. 加法
精簡之后,我們就可以做有效的加法。
比如對接觸的有效信息做深入的邏輯分析與外延拓展,將碎片化信息整合成系統性的資料為我所用,且常用常新;
比如,與關注的朋友進行更多質的交流,讓友情(也許還有親情愛情惺惺相惜之情)更加深厚長久。
減減加加,打破朋友圈的魔力
總之,朋友圈的魔力就在于大腦的“獎賞回路”,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減減加加通過建立外部的“獎賞回路”打破朋友圈的魔力,做朋友圈的主人。
想打破朋友圈魔力的小伙伴快快付諸行動吧,歡迎交流您的實踐體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