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

上周末見了一位老師,聊天的時候說到很多難題,大大吐苦水,感覺很想說總能做點什么,那些積極的話卡在喉嚨中,講不出來。總有些事情,我們無能為力。

如同生老病死,再怎么樣都超出能力范圍,屬于另外的思維邏輯中。我們實在不能太高估自己,因此踏踏實實做點小事情,心懷理想。

接受這一點,人生也會舒一口氣,并不是一切都積極向前似乎永遠都有辦法,才叫人生。真相是可以掌控的范圍很少,哪怕自己也就一點點罷了,到處充斥不確定性。可是我們依然在追求確定性,正如羅素所言,“對確定性的追求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一種思維的惡習”。

不確定,才是好事情

不確定性,聽起來有點讓人不爽快,細思倒有意思。因為不確定,才有創造新機會的空間和可能性。

悠季瑜伽創始人尹巖本是《ELLE- 世界時裝之苑》雜志主編,曾被稱為時尚界的風向標,跟《穿Prada的女魔頭》中的女主編霸氣不差上下,事業發展如日中天,未來一眼無余,非常確定。可是,她總覺得不對勁,因為不快樂。在所有人的驚詫中,她率性辭職,只身前往印度,意外發現“治愈良藥”——瑜伽。回國后,創辦悠季瑜伽,并領悟到:追求精神的解脫與清凈,才是人生成熟的最大意義。

在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

市面上,有兩本書專門講“不確定性”,推薦快速翻閱了解一下。《黑天鵝》揭示不確定性,建議我們以變化的視角看待一切;續集《反脆弱》講述我們如何與不確定性做朋友,從中獲益而非受損。

《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一顆彈性的心

不確定性,在佛法說即“諸法無常”,無常并不只是死、不行,真實含義是變化,由好變壞、由壞變好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具備無常視野,人才會在黑天鵝中獲得真正的自在。

道理都懂,怎么做到呢?你需要通過靜坐,訓練自己的心,讓心有彈性而不僵化。如何訓練?靜坐。

在靜坐中,我們看到念頭翻騰,沒來由的來沒由頭地走,猶如外界混亂世界,失控失序。梳理內在世界使之井然有序,跟整理房間、書架是一回事。每天5-10分鐘靜坐,跟自己獨自待一會,跟潛意識溝通,假以時日,你會發現收益遠超所望。

我2013年陸陸續續開始每天靜坐,時至今日引以為豪。對我來說,這一輩子如果有什么習慣值得推薦,唯有靜坐。下一輩子,也推薦!!!

除靜坐外,自由書寫也是有效的梳理手段。比如坐下來什么時候也不想,每天寫800字,逐漸恢復平靜與喜悅。

小結

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獲益?

1、接受不確定性,認識無常;

2、讓自己有彈性:

1)認知:看看《黑天鵝》《反脆弱》《失控》類好書;

2)訓練心:靜坐、自由書寫。



《黑天鵝》金句摘抄,供欣賞:

1. 誠實意味著不怕特立獨行,也不懼怕特立獨行的結果。

2. 毀滅比締造要容易和迅速得多。

3. 不能只靠過去的經驗來判斷。

4. 我們可以通過負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證據接近真相!

5. 我們最大的財富是別人的尊敬。

6. 大量一般的好消息比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

7. 在一個短暫的時期里經歷全部痛苦勝過在很長的時間里分散這些痛苦。

8. 一個人可能只喜歡一本書,最多幾本,超過這個數目就是濫讀了。把書當成商品的人不可能真正喜歡書,就像交友過多的人對友情 的理解是膚淺的一樣。一本你喜歡的小說就像一個朋友,你讀了再讀,對它越來越了解。就像對待朋友一樣,你按照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而不會評判它。

9. 進化是一系列僥幸的成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10. 不論任何人告訴你任何事,對專家思考過程的錯誤率提出疑問都是有好處的。

11. 想一想有多少家庭對未來進行篩選性假設,他們把自己鎖在牢固的房產中,以為會在那里生活一輩子,而不知道人們過穩定生活的記錄很糟糕。

12. 對確定性的追求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一種思維的惡習。 ? ——伯特蘭?羅素

13. 世界是通過大的隨機變化前進的。

14. 把生活中美好的偶遇最大化。

15. 實際上,我立即適應了美國的原因就在于美國文化鼓勵失敗,而不像歐洲和亞洲把失敗視為恥辱和尷尬。美國的專長在于為世界其他地方承擔這些小風險,這正是這個國家具有超常創新力的原因。一旦有了想法就去實施,之后再“完善”這種想法或者產品。

16. 不要浪費時間與預測者、證券分析師、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爭論,除非是那他們取笑。——偉大的不確定性哲學家 優吉?貝拉

17. 一個事件要成為黑天鵝事件,它不僅要稀有,或者瘋狂,還必須是出乎意料的,超出我們對可能性的理解。

18. 我們很難計算它們的可能性,但很容易對它們發生的概率形成一般概念,這一類黑天鵝事件可歸為灰天鵝事件。

19. 有些思想是具有傳染性的,有些不是;有些形式的迷信會傳播,有些不會;有些宗教信仰會占據統治地位,有些不會。

20. 一種思想要獲得傳播,就必須與我們的本性相符。

21. 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避免了失敗便是成功,而不是一味追求利益。

22. 所有可能被剝奪的東西都不值得留念。

23. 歷史不會爬行,只會跳躍。

24. 許多人在生活中忙忙碌碌,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但很長時間都無法拿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他們需要一種不時獲得滿足感的能力 ,才能在不斷受到周圍人的殘酷打擊的情況下不失去勇氣。

25. 參與賭博的人獲得了另一種非物質報酬:希望。

26. 假如你賺了1000萬美元,然后損失了900萬美元,這情形比根本沒有賺錢還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