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關于公眾號的那些事。

在新媒體盛行的今天,幾乎人人都開公眾號,但是粉絲數卻相差甚遠,無論公眾號的定位是什么領域,其本質都是,滿足讀者的認知需求。

為什么有的公眾號粉絲百萬,可以做成一個運營團隊,而有的公眾號得后臺就躺著寥寥無幾的幾十個粉絲?

除了輸入的時效性以外,還有這三個關鍵因素。

1.滿足用戶需求。

如果你開了一個關于健康的公眾號,是不是應該致力于發布關于健康知識的內容,而不是不停的推銷保健品。

如果你開了一個關于點評電影的公眾號,是不是應該致力于挖掘好片,而不是不停蹭熱點吐糟爛片。

只有你輸出的內容,滿足了讀者某一方面的需求,看你的公眾號,能學到東西,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小貼士,那都是有效抓住讀者的地方。

2.追求有效價值。

認真思考,你真正能給讀者帶來什么?致力于分享那些有用的東西,我關注的公眾號里面有一個叫“書單”的號,幾乎每周都都會推薦那些小眾的好書,并且賦予走心的點評。

每當自己,不知道看什么書的時候,都會去這個公眾號里面翻一翻。這個公眾號就是從眾多書籍里面挑選出好書,供讀者參考。

有的公眾號既想寫關于讀書的文章,又想寫社會熱點的文章,畢竟貪多嚼不爛,深耕自己專注的領域,將其做到極致,才是讀者不會取關的法寶。

3.有舍,才有得。

公眾號做到瓶頸期時,和自己的粉絲數差不多的號之間互推是公眾號之間常做的事情,講兩個公眾號之間的粉絲相互融合,相互關注,是迅速漲粉的不二選擇。

不要為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失去了更大的市場。


關于自己寫出這樣干巴巴的晨讀感悟,我需要反省。

1.沒有高效的輸入,就無法做到高效的輸出。

2.最忙的時候,才是最高效學習的時候。

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