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婉茹
卡卡老師的寫作班2期又快結束了,這段時間以來感覺又有了不少新的收獲,之前零零碎碎在簡書自己做了一些總結,作為復盤和記錄,今天正好把卡卡老師課以及這段時間的反思和感悟全部整理一下。
我將分為三個點來闡述:
1. 關于卡卡老師和卡卡老師的課。
2. 關于卡卡寫作班課程的新收獲。
3. 關于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寫作之路的暢想。
那么先來說一說,第一方面卡卡老師和卡卡老師的課。
這是我第二次報卡卡老師的課了,之前看到海報,課程還沒出來的時候,我就直接報了,不僅因為這次課程加了頭條的內容,還因為只是無條件的相信卡卡老師。
我最開始認識卡卡老師,是在小迦老師的講書班寫聽書稿,我第一次寫,有的細節弄不好,我就發了信息咨詢卡卡老師。后來卡卡老師太忙沒有看到,第二天才回復,他跟我說不好意思,然后很耐心的給我解答,所以對卡卡老師的印象特別好。
后來,卡卡老師開寫作課了,果斷報名。并且,課程確實干貨滿滿,很實在,很有用。我按照卡卡老師教的方法寫了《掌握這個方法,你也能一年讀300本書》一文,就在頭條得了青云獎。
另外,我每次提交作業,卡卡老師都會指出我的問題,幫我解答,所以非常感謝卡卡老師。其實說實話,我覺得課程價格并不貴,但是足夠有價值。
好了,關于卡卡老師就聊到這了,接下來,我就來說說第二方面關于卡卡老師課程的新收獲。
老師的課其實都是寫作的精髓,不過有時候你以為你聽懂了,但你再聽一次會發現有的內容只是理解了皮毛而已。
第一點是關于金字塔結構,這個結構很好用,很多類型的文章都能用。但它不是死板的,它可以靈活的運用,可以根據自己的文章做調整。最近,我在寫頭條的時候,想試一試人物類型的稿件,因為第一次寫,僅僅是按照人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搭建結構,結果很散,根本沒有條理。
后來,燕兒老師在點評的時候就指出,如果是解讀一個人物,你也可以從她的各個側面來反映這個人物的性情和格局。例如她對于愛情、事業、家庭等等各方面的態度來展開描述,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和鮮活。我仔細一想,這不還是金字塔結構嘛,我怎么好像一下腦子堵住了沒想到呢。其實啊,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會用,可能你并不能真正理解,反復揣摩和思考,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寫作思路。
第二點是關于文章的開頭。開頭有兩種常見的方式,一種是場景化加沖突加疑問,另一種是場景化加沖突加挑動情緒。這兩種描寫開頭的方式我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理解。后來在頭條的點評班,燕兒老師根據我一篇關于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因此我仔細的思考了一下。
就像我們自己看電視劇一樣,一開頭一個很刺激很有畫面感的場景很容易把讀者吸引進來,從而讓讀者跟隨我們的思路往下走。然后制造一個矛盾和沖突點,引起他的思考或者是通過這個案例的描述,來挑起他內心的那種細微的情緒變化,帶給他共鳴,那么讀者可能會繼續來閱讀我們接下來的文章,并試圖尋找答案。
第三是關于細節和素材運用。我們拋出一個觀點,要有素材來支撐這個觀點,但是素材不能僅僅是一句話,這樣子無法帶給讀者更直觀的感受。舉個例子,我在寫關于原生家庭的這篇文章,提到控制型的父母,我說道曾經有一起“宋成刺殺老人”事件,宋成的父母就是這種類型的父母。但是我僅僅就靠一句話無法帶給讀者更明確的感受。那么我就需要添加一些細節,比如宋成的父母如何掌控他的生活,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通過細節的描述,讀者在讀完我的文字以后,就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喔,原來是這樣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藏在細節里面,這能夠給讀者帶來更好的文字體驗。
因此在描述細節的時候,可以巧妙的運用數字和對比,會讓我們的文字更加生動立體起來。比如,我有一次寫日本的一家小作坊公司生產的鉛球很厲害。我是這么寫的“日本有一個小作坊公司,小到什么程度呢?總共兩層,一層是加工車間,二層是宿舍,就是這個幾乎迷你的小工廠,把鉛球做到了世界第一”。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我寫的這段文字有多好,我的意思是我們在寫素材的時候,不妨多思考一下,怎么寫能夠更有趣更生動,更直觀更立體,更能讓讀者為之驚嘆,這才是一個寫作者的追求和功力所在。
第三點是關于結尾。比如老師在課上講到的《奇特的一生》這個案例,我們的結尾不能生硬,要根據書本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提煉,然后上升到個人成長,再上升到人生的意義這個高度。通過這樣一步步的遞進,來逐漸升華我們文章的高度。因此在寫結尾的時候要多打磨一下,盡可能的讓讀者能夠吸收到你所要表達的價值。
第四點是關于文章的對象感。這一點很重要,它不僅涉及到我們寫一篇文章,也涉及到我們所運營的這個平臺。我們是寫給誰看的?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讀者到底能收獲什么樣的價值?只有逐步明確自己的定位,及時調整,才能吸引到目標讀者,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我們在寫文章之前,要多問問自己為什么,多想想自己到底要表達什么。
最后說一說第三方面關于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寫作之路的暢想。
第一點是寫作治愈了我。在三四年前,我家大寶出生,我開始了帶孩子的漫長生涯。我很不習慣,大寶脾氣又很急躁,婆婆說我想回老家了,然后就撒手不管了。我一個人面對一個哇哇大叫的孩子很無語,不知道怎么辦?那一段時間,我的情緒壓抑到了極點。
后來我慢慢開始寫稿,我就專挑那種控制情緒,改變自我的書來讀,因為寫過幾篇共讀稿、聽書稿,我感覺那些知識點就深深地印在腦子里了,有時候自己鉆牛角的時候,突然就會想起這些書上的內容,慢慢地自己就不那么糾結了。
因此,我越來越喜歡這個過程,哪怕僅僅是在寫的這個過程,都像是一種修行,我在文字的海洋里療愈自己,平復自己,并試圖給自己帶來快樂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就算沒錢,我也一樣會寫,因為它似乎成為我的一種習慣,就是不寫心里還難受。
第二點是我找到了內心想要追求的方向。剛開始我在頭條寫作的時候,我寫過育兒,情感什么,但是寫著寫著我就困惑了,我感覺到那好像并不是我心里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因此,我停了下來。另外,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很排斥人文社科類的書籍。后來,我在書店無意中翻到一本《萬歷十五年》,隨便看了兩下,沒想到還挺好看的,于是就一頭鉆進去了。
所以,我把自己的頭條號改成了文化領域,我知道這個領域不好得青云獎,寫得文章可能也沒人看,但是我就想跟隨我心里的指引,去表達我心里真正想要的東西。
在頭條號上,有一個作者對我影響挺大的,他的號叫“餅子啃書”,他在自己的某篇文章中說道,我知道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寫讀書這樣無趣的號沒有人看,但是我就想寫自己心里的東西。我把他的號從頭到尾翻了一遍,他堅持寫了一年多,如果按一個普通的號來運營,比如職場、育兒等等其他熱門領域的,一年時間,持續輸入優質的內容,足以成為最少有好幾萬粉絲的大號了。但是“餅子啃書”的粉絲才一萬多,他也從不宣傳他專欄的付費內容。他的專欄關于“讀書能力如何轉化為寫作能力”只要8塊錢,目前只有10個人購買。可是,我看了其中一篇文章之后,非常有價值,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總之對我而言,收獲非常大。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也想成為一個有內涵的看起來像模像樣的書評人。因此,我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深化看世界的角度,還有加強文字手法的運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也許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收入,也沒有人知道。但是不是有句話么,不是在看到希望后堅持,而是在堅持中看到希望。把自己盡可能做到最好,然后讓時間來證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