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6月份,因為自己在豆瓣上寫了自己關于減肥跑步的三篇文章,結果竟然來了一個豆瓣首頁三連推,來了一把豆瓣霸屏。有個研究生室友在微信上問我,“K哥,豆瓣那個跑步的是不是你?”額,我臉上的馬賽克打得那么厚都被他發現了。
看著每天粉絲蹭蹭漲,評論里大家討論得火熱——我心里對寫作的火苗又開始燒起來了。
后來偶爾看到有位朋友的公眾號后面貼了一個“簡書簽約作者”的標簽,順藤摸瓜就進了簡書,順手注冊了個號,把豆瓣那三篇文章都復制粘貼過去,點了個“首頁投稿”就接著忙別的去了。
結果,一投不要緊,晚上再看簡書的時候,發現99+的新消息,嚇我一跳以為服務器宕機了。點開一看,原來是那三篇文章都被通過了,推薦至了首頁,甚至出現了兩篇文章占據前兩位的情況。我覺得這挺好玩,只要過了投稿,就能被推薦,這可比豆瓣那種飄忽不定的推薦算法要透明多了。
于是,開始了在簡書上的日更——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
2、
剛開始,有的寫,我把我這十年干的事,捋一捋,每件事都能寫上好幾篇心得。簡書主編們也特別給面子,幾乎每投必中,刷刷刷的粉絲暴漲,過了一個月,發現離“簡書簽約作者”的要求不遠了,這個title倒是其次,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些簽約作者出書的文章,向著拿到簽約作者的名頭,就能出版自己的書籍了,感覺爽爽噠。
于是,堅持搞,當時印象是2000粉絲,4000贊就能申請,我覺得似乎含金量還不夠,然后自虐地要求自己必須到了5000粉,10000贊的時候再申請,在這過程中,陸陸續續有三、四家出版公司來找我,想出書,有勵志的,有關于孩子讀書的,但當時一根筋覺得簽約作者還沒搞定呢,先拿下這個目標再說,反而對出書沒有那么著急了。
結果當終于達到簽約要求的時候發現,規則變了,再加上那段時間照顧老婆孩子,準備迎接二寶,日更也基本停滯了。當騰出時間來申請的時候,等到的回復是“繼續加油!”好吧,我是想繼續加油,可工作調整之后完全沒時間寫東西了,也就把這件事擱置了。
3、
然后一停,就停到了這個月。
因為新工作基本上手,不用每天加班到深夜了,我的寫作小火苗又開始了。也決定暫時簡書放一放,把主戰場放在微信公眾號上。
堅持寫了一周原創,又在有書上寫了12篇領讀,差不多兩周的時間,有三篇原創被上百家公眾號轉載,粉絲增長來了個小高潮,漲了6000粉。再加上之前的一些文章,算算在各大平臺上的10+的文章已經有幾十篇啦。
于是,微信幾乎每天都是新消息,有讀者、有廣告商、有轉載主編,還有一位接下來要說的朋友——一位出版編輯。
4、
之前幾位編輯,我都婉拒了,因為覺得自己粉絲也不多,現在出書的時機還不是很合適,同時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我看不到他們對我的信心,雖然我對自己蠻有信心的,哈哈哈。
基本上我婉拒之后,大家也都好聚好散各自祝福一下就完了。
這位編輯,我叫她小A吧。我也用同樣的方式,表達了暫時還不愿意出版的想法。但小A不放棄,從目前的出版現狀、風潮,再到對我文字的看法,再到整個出版的流程等等,我也會偶爾提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她都非常耐心地解答。
其實,我對出版這塊真的不是很懂,只知道幾個出版業的大咖,但說實話自己對于出書這件事,沒有那么功利,多一個稅點少一個稅點,都沒那么重要,我看重的是,編輯是不是真的對我的文字感興趣,對我的人有信心。
而在和小A短短的交流中,我這個極其感性的人,感受到了她的真誠,于是被打動了。
5、
當天晚上,我給小A回復:
“這樣,非常感謝你,謝謝你看上了目前的我。我的第一本書一定會和你簽的,不過只是不是現在。如果以后你跳槽到其他公司了,我也會和你簽,所以放心。”
小A回復:“我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
恩,沒錯,我的第一次出書就這么愉快地定了。為什么這么堅定地選擇和小A合作,因為我覺得她和我有一種狀態特別像——死磕。
之前覺得出書真的遙不可及,沒想到,真的就這么忽忽悠悠就搞定了,算是又實現了一個小目標吧。
書的內容還沒定,具體時間也先不談。因為我給自己定了一個100天的目標,100天之后我們再看會發生些什么?
6、
人生不就是應該這樣才好玩嗎?
設定一個個的小目標,然后努力實現,搞定之后再玩下一個。
就像我那篇自律文章里說的,十年我沒辜負,我更期待下一個十年。
以后,每篇文章咱們都復盤一下,抽取有價值的東西:
一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因為對出書有了執念,堅持之后真的就來了。
二是,不做只會更糟糕。就像我前段時間公號停更了之后,粉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一旦拿起筆就會有新的粉絲進來,所以,做與不做差別真的很大。
三是,認準了就得死磕。小A是怎么把我拿下的?如果她聽到我多次的拒絕就離開的話,應該也就不會有以后的合作了。當然,我沒把自己當根蔥,真的要合作我會盡自己的全力把我們的書做到最好。我相信兩個死磕的人一定能做出精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