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獨自去扛的人,容易單身和抑郁

01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怎么辦?

我的習慣是,找個沒有人打擾的角落發呆,或者睡上一覺。

生活中,這樣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的人,還有很多。

他們安靜,平和,不吵不鬧,看起來很佛系,甚至還被稱贊你脾氣好,內心成熟,但事實,這種外在的好是以一些隱蔽的“壞”為代價的。

遇到問題習慣獨自去承受的人,表面看起來很堅強,但有一個弱點: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的情緒經常會莫名地低落,沒來由地不高興,而且一旦陷入這種情緒當中,就很難從中快速地抽離出來。

時間久了,不高興就會變成消沉;

時間再久一點,消沉就會變成一切無意義感:

活著沒有意思。

最后的最后,你可能會覺得:既然人生這么沒有意思,不如結束吧。

很多時候,抑郁癥就是這樣來的。

那些因抑郁而自殺的悲劇,也是這樣發生的。

02

既然如此,當初為什么很多人,還要這樣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原因有很多。

有時候,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情緒是會人傳人的,一個人不開心,很容易導致一群人的不開心,為了避免給別人帶來負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閉嘴。

有時候,是覺得說了不如不說。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即使是親密的朋友,是家人,很多時候你真實的感受也不容易被理解,這樣的一種不同頻,反而會讓你更難受,甚至更悲傷。

于是就覺得,算了,還是自我消化吧。

從根本上說,一個人之所以如此懂事,或者說如此倔強,是因為這樣一種自我認知:

只能接受自己好的一面,而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

因為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所以覺得別人也不會接受,于是不能說,不可說。

03

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再深入挖掘一下就會發現,是完美主義的信念在作祟。

他們的潛意識覺得,人應該是完美的,或者至少自己應該是完美的,這樣人生才有價值或者意義。

但問題是,人很難做到完美,不管做事情,還是與人交往,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都會有遺憾和殘缺。

這樣一種不想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狀態,就會引發內心的沖突。

如何去處理這種沖突,就決定了一個人會以什么樣的心理模式來應對生活。

有的人會選擇接納,接納自己的不足,然后通過不斷提升自己,來平衡自己的不足。

當然,也有的人會選擇不接納,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結果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問題。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問題的時候,就會本能地去掩蓋問題。

表現在言行中,就是經常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不敢輕易地打開自己。

在他們看來,敞開心扉,暴露自我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別人會看到你的不堪。

一旦有人趁機來傷害你,你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既然暴露有這么大的風險,還不如獨自去承受和消化。

獨自消化的好處是,在別人看來你非常的獨立,承受力強,而且很積極上進。在非親密的關系中,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很受人歡迎。

但代價是,這種消化并不是真的消化,而是一種壓抑,把負面的情緒壓抑到潛意識中去,暫時感覺不到而已。

結果就是,你并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相反,還會越來越不快樂。

長此以往,這種不快樂會悄無聲息地會通過表情、行為舉止等非語言信息傳遞給身邊的人,讓別人也感到莫名地壓抑。

04

在感情中,心情不好時選擇憋在心里,獨自去消化這種方式,也可能會損害兩個人之間的親密感。

在親密關系中,情感交流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分享彼此的喜悅,另一種就是傾訴各自的壓力和不愉快。

而且,越是能無所顧地交換內心負面情緒的人,關系越親密。

付出感,也是維系情感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

當在乎你的人發現自己可以幫你走出困境,會覺得自己在這段關系中很有價值,很重要。

相反,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總是不開口,雖然出發點是為對方考慮,但是在對方的感受上可能會截然相反。

他們會覺得你有太多的秘密,甚至認為自己不被信任,從而產生隔閡。

這對親密關系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習慣了把所有的不愉快都放在心里,什么事都一個人去扛的人,要想擁有一段真正幸福的感情,就很有必要做出一些改變了。

你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就是變得“自私”一點,多麻煩一下身邊的人,主動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內心的不愉快。

真正的愛,不僅僅是相互付出,還包括相互需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