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咋會不要臉面。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
相:視也。儀:指人的舉止作風大方正派,具有尊嚴的行為外表。一說為“禮儀”。何為:為何,為什么。
《相鼠》大約是《詩經》里罵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此詩卻有所不同,偏偏選中丑陋、狡黠、偷竊成性的老鼠與衛國“在位者”作對比,公然判定那些長著人形而寡廉鮮恥的在位者連老鼠也不如,詩人不僅痛斥,而且還要他們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這個崇高的字眼。
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誰,所刺何事,雖曾有過多種說法,但已無法考實,翻開衛國的史冊,在位者卑鄙齷齪的勾當太多,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為衛君;宣公強娶太子伋未婚妻為婦;宣公與宣姜合謀殺太子伋;惠公與兄黔牟為爭位而開戰;懿公好鶴淫樂奢侈;昭伯與后母宣姜亂倫等等。
父子反目,兄弟爭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沒有一件不是丑惡之極、無恥之尤。這些在位者確實禽獸不如,禽獸尚且戀群,而他們卻是骨肉相殘。
讀史可以明智,難道就是吸取經驗教訓這么簡單嗎?我自己看史記過程中常常很無語,很多宮廷里的事情都讓人三觀盡碎,也許讀這樣的史讓人產生懷疑,懷疑精神有了才能思考,也許這也是明智的一部分。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sì)?
你看這黃鼠還有牙齒,人卻不顧德行。人要沒有德行,不去死還等什么。
止:假借為“恥”,鄭箋釋為“容止”,也可通。俟:等?!安凰篮钨埂睘椤百购巍辟e語前置。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chuán)死?
你看這黃鼠還有肢體,人卻不知禮義。人要不知禮義,還不如快快死去。
體:肢體。禮:禮儀,指知禮儀,或指有教養。胡:何,為何,為什么,怎么。遄:快,速速,趕快。
這兒的禮儀止,大約都是要做人有良知,我相信人生而知道什么是善惡美丑,什么不懂的嬰孩肯定喜歡一個笑容滿面的人而不是滿臉橫肉兇巴巴的人,這樣的判斷是人生來就有的辨別能力。
但最后有些人的變化卻面目全非,也許人生而為人最重要最難的就是保護這顆心的純粹和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