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心里的國度

在歐洲文藝了幾個月后,我又回歸到了常常要被quantum mechanics和computer architecture逼瘋的日子。我喝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以前是假裝小資,而現在,是真的為了那點咖啡因。本以為就要這么,在每天搗鼓電路,調試程序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了。然而,到了夏天的時候,我又走了一次hipster路線,去了印度。

去印度這么有情調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是腦子進水的行為,比如我媽媽。自從知道我要去之后,她有一段時間,一直跟我說各種印度小女孩被強奸的新聞。

可是她不知道,當年Beatles不遠萬里地去印度追尋靈感,然后全世界的文藝青年,聽著Across the Universe里那句Jai guru deva om,雖然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都熱血沸騰地奔著印度去,頂著烈日,赤腳行走,看過瓦拉納西的恒河上的生死輪回,再盤腿坐在菩提樹下冥想,仿佛眼前一片色彩斑斕,燦若星辰,也不知道到底是psychedelic 嗑多了的幻覺,還是真的參悟了萬事萬物的真諦。

總之,去印度是一件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事情,關乎自由和理想 —— 其實,我去印度,表面上是以寫代碼的名義去的,唉,寫代碼這么悲催的事情,還是不要說出來了。

常常有人問,旅行的意義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在理的答案。

旅行的意義,對于我這個惰怠的人來說,只不過是用一種最具體的方式,告訴我,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停止行走。

所以山高水遠的,冒著“生命危險”,我還是去了印度。

所以雖然要從德里坐半天的吉普車去,再坐半天的吉普車回;雖然被擠在車里中間加出來的那個硬板凳上,動彈不得;雖然頂著烈日要走很多路,我還是去看了一眼潔白如蓮花,耀眼如月光的泰姬陵。這是一個因愛的名義而存在的地方,又是一個裝著帝王的傷痛,載著蒼生的無助絕望的地方。我把她看了很多遍,小心翼翼地記下來,過濾掉那些擺著造型,作出捏住泰姬陵尖頂拍照的人。這是屬于我的驚艷和感動,與Google Image上找到的,那個一模一樣的泰姬陵無關。

所以雖然會被不知名的蟲子咬,并且要經住各種氣味的考驗,我還是去坐了一趟印度的綠皮火車。我就是要靠在敞開著的車門邊,看看遠的山近的路,吹吹混著泥土氣息的風。有原因么?好像沒有。有意義么,好像也沒有。但是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意義的呢?我看著那坐在房子前和狗玩耍的小孩越變越小,那個小孩抬起頭來,看著我越變越小。這樣,就已經是很好的了。

所以雖然坐了一夜大巴;雖然租來的摩托車剎車也不是那么好使,租給你就是最好你出個事故訛你修理費,我還是去尋了一 次Hampi的殘垣古跡。 凌晨四點多,終于到了住地,屋前一片水稻田,廊間一張木吊床,我就這么和衣在吊床上躺下了。夏夜的風,搖著吊床吱吱呀呀,鳥叫著,蟲鳴著,狗吠著,忽然就覺得,在這世界的眼里,自己還是需要搖籃和搖籃曲的小孩子吧。我又很矯情地覺得自己是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了,然后在真正看到了自己小學作文里經常用的魚肚白的天空后,睡著了。這個世界,就算是溫柔,也是喜歡開玩笑的。于是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枕頭邊有一塊狗屎——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狗的,只是比起其他動物,我情愿還是狗的。但是我已經被印度熏陶得好淡定了,不是眾生輪回么,不是萬物皆有神性么,若是狗屎我交的還是狗屎運,于是我又成群結伴沒心沒肺地騎著摩托車去看石頭了。斷石有什么好看嗎?也許看多了也會審美疲勞,但是照在斷石上的陽光,卻是有讓時間凝固的魔力,讓人著迷。

然而旅行和生活一樣,從來都沒有什么想走就走,隨心所欲。

想去看日出,凌晨三點去爬山,卻偏偏遇到monsoon的陰雨綿綿。

想去拉達克看一看盤旋的山路純凈的湖,卻因為是中國人,辦不了通行證。

想去大吉嶺坐一趟山間的蒸汽小火車,卻得知小火車已經常年失修,停開很久了。

但是印度教會我,如果做不到隨心所欲,就學會隨遇而安吧。印度人相信因緣,相信輪回,這樣的信仰,也許倒是使得這個世界多了幾分可愛,少了幾分怨念。那些去了的,沒去的地方,那些得到的,失去的事物,那些遇見的,錯過的人,那些真實的快樂和悲傷,都是生活的贈禮。

回亞特蘭大前,我特意坐了一趟印度滿大街都是的rickshaw, 在這車牛共道的嘈雜中,忍不住潸然淚下—— 把酒狂歡,載歌載舞,我終究還是要目送著友人遠行,印度終究是要目送著我遠行。在路上的人,都懂得不問重逢的日期,只留下彼此的祝福。

時間一晃,離開印度已經好幾個月了。桃子鎮的人常常抱怨南方的天氣捉摸不定,有時候九月天冷雨霏霏,恰似寒冬,而到了感恩節,又驕陽熱烈,宛若初夏。而這南方的嬌小姐,再反復無常,畢竟還是打扮得紅紅火火,裝點得燦若黃金——知足吧,畢竟,秋天還是一身雍容地來了。

我踩得落葉沙沙響,自覺是個幸福的人。我想生長在炎熱地方的人,是不能理解這種幸福的。而我又想起來,那些愛跳舞的可愛的印度人,一定也覺得外人理解不了雨季的酣暢淋漓,咖喱的辛香美味,午后一杯Chai 的悠然自得。

據說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其實也未必。

在印度的時候,我遇見一位父親是土耳其人,母親是荷蘭人,出生在烏魯木齊,成長在蒙古,又拿著美國護照的有趣的朋友,他說他最喜歡“橄欖樹”這首歌——歌里那句“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唱的就是他這個不知道故鄉在何處的人。我想他是幸福的,四海為家,靈魂自由。我也遇見一位肯尼亞的女孩,她教我唱肯尼亞的歌——“My land is Kenya, right from your highlands to the sea. You'll always stay with me here in my heart, here in my heart…” 我想她也是幸福的,世界再大,家卻只有一個。我還遇到一位成長在瑞典的保加利亞女孩,努力地看書寫文章,去中國學中文,去非洲做課題。我想她亦是幸福的,一顆向上的心,應該可以飛很遠很遠的路。而我在印度遇到的最好的朋友,是個尼泊爾人,總是快樂得像天空中的云,遇見什么麻煩事,都不會著急。我想他更是幸福的,快樂的人自有好運相伴。而我同樣是幸福的,因為生活讓我明白什么是孤獨前行,什么是久別重逢,什么是失而復得;而行走更讓我明白那不可向異國人解釋的床前的月光,桃花的潭水,巴山的夜雨,千里的嬋娟……

總之,謝謝印度,這是一個已經印在我心里的國度,給我留下太多的關于得失、幸福的感悟。我們不談重逢,不言再見。我本從未想過要來,而生活予我厚禮,帶我來到這里,那么,我也就不必固執地強求什么,就讓一切,都自然而然,像花開一般美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它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 記得小時候,一到母親節我就會很興奮,因為每年的母...
    溫煦淼閱讀 148評論 0 1
  • 劉家是當地的旺族,劉家中的老大家更是旺族中的旺族。故事就在劉家中的老大家發生了。老大家的掌門人,頂梁柱沒了。...
    孤獨的一片云閱讀 287評論 0 1
  • 大家買東西都習慣于貨比三家,轉來轉去挑一個物美價廉的可心滿意的,買保險也一樣啊,特別是我們都關注的健康醫療險,如果...
    芳羽閱讀 913評論 0 0
  • 今天下午又上足球課了,我很期待。 我們排好隊等老師帶我們去踢足球,可是老師把我們帶到后樓階梯教室,老師...
    賈民喆閱讀 34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