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教育最容易被孩子接受?
(一)
最近一位老教師給小編分享了一件事,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心里一直暖暖的。
話說她小時候上學那會也是個淘氣的妞兒,姑且叫她小妞吧。
有一天,學生們在課堂上自修,老師一開始還在講臺上看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大熱天的,老師將鞋子脫掉,光著腳踩在講臺桌子上的橫木上,鼻鼾聲惹得學生們一陣竊笑。
小妞盯著老師的大腳丫突發奇想,走到講臺上“噓”了一聲,示意同學們不會作聲,她躡手躡腳地拎起老師的一雙涼鞋,然后把涼鞋藏進自己的抽屜里面。
下課鈴響了,老師也從美夢中醒來,正想站起,一看不對勁,鞋子不見了!小妞開始起哄:“老師,你剛才夢游,把鞋子當豬肉放嘴里咬,我看著不忍心,就把鞋子搶過來了!”全場哄堂大笑。
不知道老師心情好,還是真的相信了,不僅表揚了小妞的勇敢和助人為樂,還向小妞說了聲謝謝。全班笑得更歡了,有些孩子甚至笑得在地上滾。
這時反倒小妞尷尬了,她漲紅了臉跟老師道歉,沒想到老師不僅沒發火,還微笑著說:“就知道是你小妞搞的鬼,不過你這夢游編得夠逗,老師喜歡,但老師不希望再有下次。”
小妞愣了,她從沒想過老師會這么容易原諒自己。她再也沒作弄過老師,還對這位老師越發尊重。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當時一幕,心里都會揚起一股暖意,她相信這是對人性最好的教育,無聲勝有聲。她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她教過的所有學生,受到無數學生的愛戴。
(二)
朋友小謙也曾說過自己當年偷東西的經歷
當年他5歲,到鄰居家玩耍時,悄悄將一支玩具槍帶回家。爸爸回家后發現了孩子在玩新玩具,隨后問玩具哪里來的。他猶豫了一會,說是同學小B送的。閃爍的眼神引起了爸爸的懷疑。
“再給你一次機會,告訴爸爸玩具從哪里來的;如果真的是小B送的,爸爸等會和你去謝謝小B。”
他低著頭、聲音顫抖地承認是從鄰居家帶回家的,當時他想象著皮帶、衣架之類的東西抽到自己身上,不由得渾身發抖。
沒想到爸爸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承認了錯誤就好了,爸爸陪你還回去。”
沒有一句責罵,爸爸帶著他將玩具槍還給鄰居,還讓他跟鄰居小哥哥道歉。
回到家,爸爸平靜地跟他說:“你很喜歡那支玩具槍嗎?”
他點頭,爸爸翻開口袋,從口袋里掏出了10塊,“爸爸今天就這么多錢,全給你買了,孩子,你要記住,只有經過自力更生得來的東西,才能讓自己腰桿子硬。否則拿別人的東西會被人看不起。”隨后爸爸帶著他到商店買了一支一模一樣的玩具槍。
爸爸沒有打罵和責備,讓他既愧疚又溫暖,從那刻起,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后絕不會犯錯,還要好好學習,長大賺錢孝敬爸爸。
哈,小樣被一支玩具槍就“收買”了,這就是寬容帶來的力量。
寬容其實是一種教育的藝術
據說帶著寬容的教育,更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聽說過肥皂水的故事嗎?且聽幼兒說娓娓道來。
從前,有兩個理發匠,一個理發匠A喜歡用肥皂水給人刮胡子,另外一個理發匠B什么也不用,他認為剃胡子用肥皂水不僅浪費也沒必要。但漸漸地,理發匠A的生意越來越好,而理發匠B的生意越來越冷清。理發匠B憤憤不平,說自己的技術比理發匠A的好多了,是顧客瞎了眼。有個顧客聽了,笑著跟他說:“我就喜歡先往胡子涂抹肥皂水,因為刮起來不痛。”批評人也是一樣,“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在社會上并不討好就是這樣的原因。
比打罵更有效
從人性的弱點來分析,人都喜歡被接納被贊揚。無論犯了多少錯,犯錯的人總能為自己找到辯解的理由,直接的批評大多數情況下會激起他們心理的反抗,對犯錯的孩子來說也是一樣。但如果孩子的行為被理解和接納,由此帶來的感激和愉悅,會消減緊接而來的批評帶給孩子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也更容易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引起孩子的愧疚感,并采取積極的態度去改正和取得進步,這種情況下,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寬容其實是一種教育的軟藝術。
如何讓自己對孩子寬容?
有些爸媽說,我怎么也做不到對孩子寬容。一看到孩子犯錯我就來氣,總要狠揍一頓才能解心頭的憤怒。那是因為你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了。每一個孩子從一無所知到心智健全,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每一次的犯錯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里程碑。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并且不同的孩子犯的錯誤千奇百態,父母要把孩子的犯錯誤當成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沒有犯錯就不會有進步,意識到這一點后,才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行為。
被寬容對待的孩子,更容易懂得寬容待人
一個犯錯的孩子,如果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對待,他們由于感恩會變得有同理心,不僅有助于他們改正錯誤,他們也從中學會了寬容待人。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怎么樣的人,就應該怎么樣對待孩子,這也是模仿帶來的正面結果。
最后,用這樣的一句話作為今天文章的總結吧。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謹以此送給所有有孩子的父母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