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來,看看這,成了!又成了!”陳柏不太適應地發出了爽朗大笑的聲音,臉上的胡茬和著表情一同扭曲著,看得令人生懼。
聞聲而來的是兩個機器人,其中一個機器人胸膛正中處的銘牌上編號004,另一個稍矮一點兒的機器人是007。
“掃描顯示,腦受體尚有生命跡象。501次試驗中第14次成功,該組合生物存活時間正在測量并記錄。”004冷冰冰的聲音毫無起和承轉,與陳柏的聲音的音色相差無幾。
“試驗固然會在人腦研究領域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而當下給人類換腦存在的倫理爭執仍是這一技術投入普遍應用的最大阻力!”007的稚嫩聲音,容易讓人聯系到六七歲的男童。
“比如患者是腦部完全受損,為重組生物提供整個身體。假設用所提供的完整身體的所有器官去拯救更多的需要器官的人是否更為合理?重組生物又會被視為是誰來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下去?”
“科學是偉大的,這意味著為此犧牲的生物都是死得其所!而那些會束縛科學進步的人類倫理在關鍵時刻也是時候被放在一邊。現在人們可能反對我們,十年百年后呢,如果成功,我們這就會成為科學家在腦組織研究上濃墨重彩的一筆?!?04義正言辭地反駁。
空寂冷清的實驗室,兩種聲音飄蕩,散開去,遇到蒼白的墻面又反射回來,混然一體。
陳柏耷拉著眼皮,一臉疲憊。004“腦?!敝兄踩肓税⒐挪┦糠治鲫惏夭┦亢髠€性定制的芯片。在音色,習慣,言語上,004簡直是陳柏的一面鏡子。只是004吃熱能,陳柏吃能消化的吃食。更妙的是,004能毫無掩飾地全盤托出陳柏內心深處的想法,在陳柏對外界無所戒備的情況下。阿古,和陳柏半斤八兩的瘋子科學家,阿古執著于智能機器人的創新和改良,陳柏則情有獨鐘對人類的大腦有興趣,從小型哺乳動物如小白鼠入手到大型哺乳動物如黑猩猩,時間也一點一點灑在實驗臺上。時間游走而陳柏依舊寄情實驗室,阿古理解也佩服這個與自己頗有幾分相似的怪博士。阿古大半生時間用在搗鼓機器人上,沒有幾個說得上話的人,二人也頗有惺惺惜惺惺的感覺。但阿古依舊不太認同陳柏的研究,出于此點,阿古提議道將自己的機器人運用進實驗室會帶來許多便利,至少在數據的記錄和保存上是這樣的。
阿古還興奮地補充道,“我送你的機器人是最新款,完全不需要充電,在你實驗室溫度條件下,它體內特制吸能材料能吸收足夠熱量轉換為電能,為機器人供能?!?/p>
? ? “實驗室不會太冷,實驗室四周的熱量又會傳遞到溫度相對更低的實驗室,你不用擔心……”
陳柏沒再多說幾句,倒是阿古不請自來,送來了004和007。
“這兩個機器人,以后你是它們的主人,004是我的得意作品,它能對你的腦電波進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毫不掩飾地告知你你大腦最深層的想法,方便你理智分析最終客觀處理,007就完全是送給你解悶,它可以在最新物聯網上獲取資訊,最重要的是,它代表絕大多數人的思考。哦,當然,那大多數人我是指……”
? ? “普通人!”
“研究科學在現在被極大功利化了,人們更滿足功利主義的做法,希望也能通過科學取得社會最大福利,能救多個人就不可能用這些多個人來換一個人!”
“除非那個人能創作更多的價值,超過許多個人能創造出來的總價值,這算小可能的事……”
“科學雖然是少數人做的事,但正因為更多人不參與,加之他們不理解科學的價值,出現科學家們與民眾的矛盾時,往往不是科學家識趣逃亡,就是群眾與科學家對峙科學家慘敗,官方到底還是壓不下那群渾渾噩噩只顧自己生存的生物,‘識大局'的統治人員會用科學家們研發出來的玩意來對付科學家。”
“可只有到一個科學項目在社會中被應用后有了價值,這個科學家才會被公眾認可!”
? ? “甚至才被稱為科學家!”
“當然這大多是指民科,有專業知識的科學家差不多都知道科學這玩意,傲嬌得沒辦法,可能你一生都搭進去了,最終還是默默無聞地走了!所以說愿意成為科學家的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有對科學的滿心熱忱......”
阿古只顧著說,一面說著,一面用眼神給陳柏示意。阿古一臉干凈,領口帶有四十五度傾斜的嵌入式拉鏈的汗衫的拉鏈周圍沒有半點褶皺,對著這身穿著散發一道陳舊氣息的衣衫的木訥的陳柏,場景倒是十分讓人生笑,可寬闊的實驗室只他們倆活物,實在沒有再能笑出來的生物。聽完阿古的連打鍵盤般的勸告或者說訴苦后,陳柏只是呆板地笑了笑。
“怎么說007也該留在你這兒,也好讓你看看他們怎么想我們的......”阿古聲音漸漸地淡下去了。
“哎,我走了?!彪S后,起身,阿古將西裝衫甩到肩上,闊步走了,剩下皮革鞋在地上碰撞發出的“噔噔”的聲音回蕩在實驗室,還有陳柏的耳畔。
就這樣,004和007成了陳柏的兩個奴隸,或者說陳柏的同伴。
陳柏喜歡007稚嫩的聲音,這聲音容易讓他聯想到初生的嫩芽,實驗室小白鼠的“吱吱”聲,更多的,是實驗室外面的人們。實驗室外面的人們宛如六七歲孩童,不會像和陳柏一樣的大人一樣去勉強自己思考這些惱人的問題——像科學。“而我整天都在享受科學的樂趣!”陳柏常常這樣想,想完就繼續工作或者嚼幾片能飽肚子的面包膠囊等吃食后繼續工作。
陳柏從大學開始就癡于科學如此,但,這并不意味著14次的成功試驗容易取得。首先是理論知識的研究,在大學,陳柏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收集前人在“腦”上的研究資料,然后整理,再親自試驗校正。期間十幾篇論文就讓這一領域資深老教授對這個年輕人心生敬意,還有權實人員紛紛預測陳柏將在以后取得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成績。面對這些,陳柏只是對自己單調寂寞的工作更加地鐘情。“華麗的篇章需要一步一步地譜寫!”陳柏總是這樣告誡自己。
“已經成功了14次,要是可以用真人的軀體試試......”陳柏盯著實驗室毫無生氣的人體模型,又陷入了沉思。
? ? ? “實驗室真冷!”離陳柏不遠的004低聲嘀咕著,聲音是在陳柏聽不見的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