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飛
公司的年度旅行,第一次踏出國境。之前幾次飛行都很幸運在窗邊,這次也不例外。在白云機場,飛機在繞了很久,遲遲不起飛。看著地上星云棋布的指引燈,像極了在星空中游蕩。終于上了起飛道,加速飛起~
不到一會就入了云層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到,作罷便睡了。隨著降落時的播報音醒了,往窗外看,恰似來到一個地下之城,一片漆黑、只有底下一片星光燦爛??雌饋砩嘲筒淮?,一團燈光描出了城市的形狀。隨著距離越來越近,一盞盞路燈蜿蜒明亮、一輛輛車亮著燈在移動,咋一看去像一條條血管在流動,這是城市文明之血。看到地上車在開、各類建筑燈光閃亮,想到三體,想到被叫做蟲子的人類。當自己從一個世界脫離出來,一切萬分緊急的事情似乎成可有可無?;蛟S心情不好時在上帝視角這一看就開了,而現在我并沒有。
到達沙巴已是凌晨四點,入境時,護照被貼綠色的條,而同行的人有人說沒被貼綠條。后來才知道,有綠條的是因為相同名字同姓的人入境過,而第一個入境馬來的只有一個名字就不貼條。想想我的中文名還是挺特別,之前也沒查到過有同名的,估計這里是算英文的吧。回到酒店就想洗澡休息下六點半去吃早餐再回來睡,誰知一睡就到中午了。
二、紅樹林——螢火蟲之旅
第二天中午集中,前往紅樹林。阿文是導游,在車上跟我們講了些有趣的東西:沙巴,馬來的一個州。哥打京那巴魯其實就是亞庇,為什么叫亞庇?原來亞庇是著火的意思,當年英國人占領了哥打京那巴魯,當地人不愿被英軍管理就到處放火反抗。中國人到當地到處聽到人說亞庇亞庇——著火著火,于是中國人就以為當地的地名就叫亞庇了。
一路看到沙巴的房子多是矮矮的房子。也許是雨水充沛,為便于排水就多做成倒V型便于排水。房子不高,都是兩三層。觀察過那些屋頂、多是鋼鐵結構,頂部鋪的是鐵皮,于是乎鐵皮上有各種顏色的防銹漆,一眼望去花花綠綠、極具東南亞的風采。
第一天,大巴坐車一個多鐘,到達紅樹林區域吃了個下午茶。一杯熱咖啡配甜甜圈。之后上船繞著紅樹林河道一圈,跟之前在南沙的濕地公園類似。周圍滿是蟲鳴,可坐在最后就靠著兩個發動機——一直轟鳴。閉上眼睛,反倒覺得這人類轟鳴的工業腳步,極力地將我向前推,推出這四面蟲鳴,推向滿江流水,甚至推出這個世界。再閉上眼,幻想劃著小竹排,在平靜的河面上,放下槳,閉上眼,聆聽蟲鳴。
短暫的紅樹林之旅后,坐車又去沙灘邊的亭臺吃飯。說是亭臺,無非就是一個大棚,就著一片大海的腥咸吃飯。本是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并不新鮮,天隱隱間有些陰郁、爾后下了點小雨。吃完飯打著傘漫步沙灘、倒也有幾分閑適。首次看日落失敗~
聽說接下來是有螢火蟲看,又坐車折返。黑暗借著岸上的燈光中上了游船,船也是不帶一點光,搖搖晃晃就開去了。熟悉紅樹林與黑夜連成一整片,像是靜臥的暗夜中,窺視戲謔者。
船剛開不遠、靠近了水邊的紅樹林,阿文站在船頭將手電筒綁在手上,光直照手掌。忽而手掌柔軟地張合扭動,時而蓋住燈光、時而映出一團明亮。暗夜中這是巫術般的舞蹈,船慢慢安靜地滑動起來。忽而,淡淡的星光緩緩暈開這片幽暗,慢慢慢慢、星點越來越清晰,有人欣喜呼叫——啊~螢火蟲。
初見幾只并不驚喜,兒時也是見過的,只是有點模糊,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等不及人看夠,船長把船發動。一路劃過這方水一邊引著些許螢火蟲飛奔飛奔而來。一個滑停,在三流匯集處的一片密林中停住了。阿文的燈光手舞晃得更賣力了。一下感受到林中的躁動,一大群螢火蟲撲了過來。像整片星空掉落江間,升騰躍起,盈滿眼眶。
想起魔戒,想起天空之城,想起宮崎駿的許多片段。這水這林或俯臥,或靜坐,螢火蟲隨著他的呼吸時而閃時而滅。即便他突然站起,驚起滿天四散的星,龐大靈軀將我們鎮住,我也一點不驚奇、一點也不。
螢火蟲追上我們前,船家又趕緊發動、牽引著這欲近還遠的點點星亮。馬達聲太響,我寧愿躺在木筏上,在河中央,陪他守候一份寧靜。不要整片星光,一只螢火蟲飛過,在我手上親吻一下,就夠了!
三、海島飛艇滑翔
第二天早早集中出發,目的是沙比島。到了海岸碼頭,穿上救生衣便上了船。講真沒坐過快艇,小學唯一一次跟同學偷劃竹排到江中心被船家在岸邊罵著劃回去、其次就是輪渡。像第一次坐過山車、徑直坐在船頭的位置。以為船晃著晃著就到了,哪知卻是乘風破浪。駛出海岸后船加速彪了起來,一開始只是風大,隨著速度加快,竟然顛簸了起來。
水是至柔的,然而速度移動起來卻硬實如地。遠離岸邊的海面并無浪,一整塊水面粘稠晃動,像極了巖漿由內而外的擠動、擠出了大大小小圓弧曲面。飛艇順著小曲面滑飛而起,又重重落在一個底面,使勁握住船桿、怕一時不注意就飛了出去。從小對海有一種敬畏,平靜的水面下涌動隨時吞噬一切的力量。然而這速度與激蕩感刺激著腎上腺,也忍不住跟著大伙兒一起大喊起來。時而趕上一個小浪頭,托起、飛躍、又摔打回浪底、破開的浪花濺滿了全身。
回頭看船后的雪白浪花,再看看整片海?;孟敫呖盏母┮?,無邊的海面是一塊海洋幕布蓋住了無限秘密。快艇沖過,像一把剪子把幕布撕劃開、裂口左右蕩開浪痕。幕布下清澈可見:碩大無比的鯨魚輕輕搖動笨重的尾巴、暗藍得身軀黑影一下子蓋住小船,小船一下像駛入一片深色海洋。再看回幕布后、還有海豚、海星、海龜、水母、珊瑚,干凈透徹得如童話。
遠遠看到了海島、看到遠處的船拖著巨大的降落傘。那是要去的島、那是要玩的飄傘~
上島后、在沙灘棚架下坐下。報名游玩項目后就四散開了。趁著還有時間就換泳褲游泳去了。雖在海邊長大,還未有在海里游過泳。家里的海沒安全區域,沒人監管,這么多年也一直未游過。海島多數是珊瑚體聚集成,沙灘邊也多珊瑚海石。灘邊的水不甚干凈,遠處的水卻和天一樣碧藍如洗。往深里走,一頭扎進水里,還能看到小群魚,伸手挑逗、他們不急不慢四散開去。
終于是到飄傘的時候了,又是飛艇而出。不知開了多久,在另外一片寬闊的海域、風口也正盛,便開始了??粗渌麕兹岁懤m飛上天,也感覺并沒有想象中的高。等到自己上,和同行兩人慢慢被放上天空,像個風箏搖弋上升。我們一直豎起拇指想要不斷向上,可終究到了極限。想到第一次坐長隆的過山車就坐在第一排、在最高點懸停時感覺整個世界都眩停,還順帶在某個急轉彎扭了脖子。相比那種心潮澎湃,飄傘顯得是坐搖椅。在傘上能眺望到很遠的地方,然而習慣在高樓辦公的我們似乎對這種高度毫無體感。只是在那上面風很涼,空氣很清,人很飄離~
臨日落時,又去了另外一個海島、一個很適合生活散步的島??匆娨粋€房子,忍不住哼起~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戶
陽光灑在地板上
也溫暖了我的被子~
最后去丹絨亞路沙灘看日落,又趕上天陰,第二次看日落失敗 ~ 買了點三色奶茶和炸香蕉權當是來吃喝的。
四、沙巴大學
最集中感受一個地方未來的地方無非就是學校。當地有名的學校是沙巴大學。早上與同伴打車前往沙巴,相當從城市一邊郊區開往另外一片郊區。路上經過清真寺,經過市中心。記得有個Sunday Market,在市中心時師傅說就在隔這里兩三個街區的地方。以為第二天會來逛,也終究沒有。徑直到沙大后,在一個教學區停住了。順著零零散散的人流、走進了一個教學樓式的建筑。原想是一件大教室,誰知推門而進發現是一個大禮堂。這大不是大學禮堂式的大,印象中中山紀念堂也不過這一般大。燈光幕布、圓頂層座,似乎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大劇院。幾群學生穿著跆拳道的白色道服在訓練或玩耍,其中玩得最歡的莫過于臺下那群拖著跆拳道段帶在跳繩的。
東西就是來用的,記得總碰到一些地方漂亮奢華的地方是圍起來觀賞的,使用必定要層層審批、生怕弄臟弄爛。而這里每一聲鈴鐺般的笑,是踏在這厚實地毯上碰撞而出的。呆了一會從側門走出,樓道充滿古老的學院風裝潢。大門天花,多是用沉木包裹,若是夜晚來,怕是以為走進了霍爾沃茲魔法學院。走進一片教學區的小空地,一群學生在伴著樂跳傳統舞蹈。遠遠駐足不敢打擾,轉而走去樓外。
轉角的地方看到了圖書館,趴在玻璃上往里看。心想如果能進入走走該多好。旁邊兩個學生進去,轉過頭問我們要不要進去。急忙地點點頭跟了進去,原來是完全開放不需要學生卡。整個圖書館只有兩層,書架層層疊疊排開。人不多,顯得安靜而閑適。書架上多是英文,能自小接受英文教育也是一種幸福。畢竟國際或最前沿或經典的信息多半以英文為載體,而我們多半需要轉譯或干脆就丟棄了~
比較好奇的是看到一整排的小房間,跑過去看原來是自修室。進去體驗一把,一張書桌一把凳子,還有電源插頭。若抱著書或電腦在這里呆上一天也算清靜,只要沒患幽閉癥哈。不過這要是在以前學校怕是被好多人占了,而這里這么一大排只有一個有人用,也不能怎么說,終究還是供需決定的。
繞了半圈,終于找到咱中文書,看出版社大體是臺灣的。雖然是繁體,還是有種厚重的親切感。另外一排看到了冰心、曹禺、徐志摩、郭沫若等大家的書,經典始終是遍行天下都通的。
出了圖書館看著地圖尋博物館,到了卻看著不像,找不到入口就折往海邊。偶入一個海洋博物館,用過期的學生證竟然能買下一張學生票。這館也小,就兩三個屋。最珍貴的屬那海龜和一米來長的大魚。魚長得丑,隔著玻璃與他對視,看著他巨大的頭顱和利齒竟有點恐懼感。順便在博物館前的一家小店吃了飯,有去找那海灘,兜兜轉轉終于找到一片極具生活氣息的海灘。一邊是學生團體般的社團在跳舞做游戲,靠海邊的一群統一著裝更像本地的家族聚會,有人踢球、有人對著車后廂的設備唱著K、沙灘上一群小孩在玩著沙堆,愜意極了。
回程等車時,也躺在沙灘石堆上,聽著涌動潮水、映著粼粼波光。不知覺間真是午后小眠了 ~ 車來了,是位會說國語的老先生。老先生說他祖先過來這邊很久了,他是第四代從小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說這里好,節奏慢悠悠很適合生活,退休了沒事出來在載客、累了就去吃吃東西到處逛逛。很適合生活、沒有壓力、一路上他都在這樣說。確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似乎不需要各種工業科技的快節奏。
到了清真寺就把我們放下,宗教的東西天生讓人敬畏。部落需要信仰、大群體乃至國家更需要精神意識形態來凝結人心與社會規范。而這種權威往往是通過某種不由分說的暴力支持,也許是偏見、也僅只想看看。清真寺是四個柱塔護著一個拱頂圓堡,進去需要拖鞋與長袍,聽說里面一片空蕩,大家齊刷刷向著一個黑色木盒舉行儀式,所有的朝向都面向圣地麥加。故而清真寺的建筑方向跟主道有很大的差角。
也巧,剛要離開,清真寺里想起奏樂。那經文的語言絲毫不懂,畫面卻是各種火燒祭人的畫面,趕緊又和同伴叫車走了。
五、歸
最后一天下起了雨,換了地接叫阿聰,帶我們去普陀寺。這也是華人在此地的信仰根基吧。以前東南亞畢竟排華嚴重,華人想要立足十分不易??粗蛔鹱鹗煜さ牡裣?,想著卻是華人在這里動蕩慌亂下慢慢扎穩腳跟,有了組織、延續信仰與文化。莫名的是一種感恩,佛在心里多少是一種寧靜安穩的感覺。
接下來在雨中不斷被車載到各種購物店,此程便如此而已。在機場時遇到一個小女孩,他爸站著那里看著手機,她立在前面大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接近兩分鐘,我也不斷向她做鬼臉。然而她表情始終紋絲不動、吃著奶嘴靜靜看著我。而后過安檢時又碰到,忍不住跟她自拍了一張。給了她兩個巧克力,終于她忍不住吵著要吃起來了哈。
進到候機的地方,散著步看到她們在過道墻邊坐著,而我們上了手扶帶向前了。向她揮揮手。她爸看到也回應了,還拉著她的手示意揮手,最后小女孩還高興地給了個飛吻。這旅程最后的小彩蛋心都化了~
旅行不僅關乎遇見的人與事
更關乎自己的內心與每一絲感動
2018 一切依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