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 文森特·賴安·拉吉羅
有效寫作的特點:
1.統一協調
2.連貫一致
3.重點突出
4.拓展升華
文章布局
1.從結論到證據。即金字塔型。
2.從證據到結論。這種方法適用辯駁那種廣為人知或是根深蒂固的觀點。
3.從原因到結果。
4.重要性順行。(1)按照最不重要到最重要的順序,循序漸進進行(2)把第二重要放在首位,把重要內容放在最后。
關于討論的意義
討論的最大作用是,能讓我們深入理解問題,并且提高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的能力。
討論最壞的是損耗精神、制造敵意,并留下一些非常重要但尚未解決的問題。
1.盡可能提前做好準備。試著預測一些觀點,并考慮其中的優劣,但不做結論。
2.設定合理的預期。不對他人要求過高;很少有人輕易改變自己想法,尤其是那些長期持有的信念。
3.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和感情用事。
4.貢獻但不支配。話癆要自我克制,拘謹者要有足夠的分享
5.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言行舉止。因為可能會打斷別人的表達,雖然可能無傷大雅,但卻顯得自己沒教養了。
6.積極傾聽。別人說話的速度,一般是跟不上自己頭腦處理信息的速度的,這就會造成走神。所以如果意識到,最好重新集中注意力。
7.公正判斷。要綜合考慮一個觀點的優缺點,而不能僅憑第一印象或者最初的感覺,尤其是對那些不熟悉的、不同意的觀點。
8.忍住喊叫和插話的沖動。
反駁他人觀點通常用的理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反對意見:
1.這個觀點是不切實際的;
2.這個觀點實現起來成本太高;
3.這個觀點是不合法的;
4.這個觀點是違反道德的;
5.這個觀點是沒有效率的;
6.這個觀點沒有可行性;
7.這個觀點破壞了常規的程序;
8.這個觀點聽起來有點俗(丑陋的或是乏味的);
9.這個觀點挑戰了常識;
10.這個觀點有失偏頗(沒有充足的證據而偏向爭執的一方)。
阻礙思考的習慣
1.我是更好的。這個習慣會阻礙我們的思維,破壞客觀性,使我們更容易自我膨脹。
2.愛面子。(羅蘭·杰普森)當我們已經適應了某種觀念,內心的驕傲會阻止我們承認自己的觀念是錯的,當出現不同意見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否定這些意見,而不是去深究這些意見是否真實合理;我們總覺得出現相異意見非常痛苦,只有找出例證支持自己的觀點才踏實。我們都知道承認自己犯錯令人苦惱,因此我們通常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承認錯誤,我們會這樣想:“我該怎么解釋呢?”
3.拒絕改變。一個原因在于懶惰,一個原因在于害怕。
4.從眾.對待從眾的正確方式是自己思考,而不去擔心到底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觀點。
5.刻板印象。(沃爾特·李普曼)任何能引起刻板印象的東西都是由相應的情感引起的。除非我們故意保持刻板印象,否則我們不能輕易判斷一個人是好還是壞。
6.自我欺騙。要客觀公正地評價這些信息,只有在你對自己坦誠的時候才可以做到這一點。
批判性評價的基本要求是進行區分
1.區分人物和觀點。防止將人物和觀點混淆,需要你意識到自己對人物的反應,并試圖去彌補。對于不喜歡的人,更需要自己的聽,對于喜歡的人,需要用更批判的方式傾聽其觀點。
2.區分審美和判斷。對于任何觀點都有責任去判斷是否有證據支持,而非喜好傾向。
3.區分事實和解釋。不加區分是非常危險的。
4.區分字面意思和反語。要覺察細微信息。
5.區分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表達是可以欺騙人的,收效自然不同。
6.區分語言和現實。一個人的語言發展依賴于其洞察力和觀察力,所以語言并非現實。
如何進行批判性閱讀?
1.略讀。作者寫的什么主題?作者對該問題的觀點?書中或文中主要部分(小標題)是什么?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作者提供了多少論據?論據是什么類型?
2.反思。我對這個問題持有什么觀點使我對作者的觀點產生了偏見或敵意,使我不能公正地對待和接受他的觀點?
3.閱讀(筆記、總結、注解)。
4.評價。
作者用的術語有模棱兩可的地方嗎?
作者是否用了情緒化的語言來替代論據?
作者的例證與主題有關嗎?
作者有沒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例證?
作者的例子是否典型和全面?
假如作者引用了一項科學研究,該研究是否被反復驗證過?
假如作者引用了一項調查研究,如何組織和管理該項研究呢?樣本量有多大?是否隨機抽取?
作者引用的信息源現在還有嗎?
作者引用的專家權威可信嗎?
作者引用專家的觀點是否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贊同?
作者是否承認邏輯上的錯誤?
作者關于例證的結論最合理或更合理嗎?
5.表達判斷。(真誠、平和)
創新過程的步驟:尋找挑戰、描述問題或爭議、研究問題或爭議、產生想法。
1.人們無法想出新主意是源于他們已經從心理上反應式化了,無法主動進行思考。
2.用盡量多樣化的方式來表達每一個問題或者議題,并養成習慣。
3.調動所有的資源,在研究中充分發揮想象力,抓住被他人忽視但可能具有創造力的過程和地點。
4.通常情況是,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想法在最初看來和問題并不相關。
使自己具有好奇心的6種技術;
1.作一個善于觀察的人;
2.看到事情不完美的一面;
3.記下自己和他人的不滿;
4.尋根溯源;
5.對暗示保持敏感;
6.在辯論中發現機遇。
激發想象力的7種策略:
1.加強非常規反應;
2.運用自由聯想;
3.運用類比;
4.尋找不同尋常的組合;
5.將解決方法形象化;
6.建構正面和反面論點;
7.建構相關情景。
改進問題的解決辦法:
1.制定解決方法的細節。準確地確定如何應用你的解決方法。
2.尋找缺點和新問題。檢查一般性缺點(清晰性、安全性、便捷性、效率性、經濟性、簡潔性、舒適性、持久性、美感、兼容性);與相互競爭的解決方法做比較;考慮你的解決方法會帶來怎樣的變化;考慮你的解決方法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3.進行完善。一定不能在想到最初的完善方式后就停下腳步。
評價你的論證,需要考慮兩大類錯誤:
1.影響論證前提或判斷的真實性(“不是/就是”思維、回避爭議、過度泛化、過度簡化、雙重標準、轉移證明的負擔、非理性訴求)。
2.影響論證的有效性(不可理結論)。
識別和克服解決方案所存在的困難:
1.檢查常見缺點:
安全性:計劃是否對使用者或者使用對象產生危害?
便利性:計劃是否難以實施?
效率性:計劃是否牽涉延期?
經濟性:計劃是否花費太多以至于無法實施?
簡易性:計劃有沒有被不必要地復雜化?
兼容性:計劃是否和本應該與它相協調的其他程序沖突?
合法性:計劃是否合法或者至少包括準備改變與其矛盾的法律?
道德性:計劃是否違反了一個或多個道德準則?
2.與競爭性計劃做比較,看是否缺少有價值的特點。
3.不要忽略任何不受歡迎的變化。
4.考慮對人的精神、情緒、智力、經濟等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