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要進行“投資”,你首先會想到需要哪些條件呢?
估計大部分人會直接回答“錢!”
這個答案背后隱藏的潛臺詞是:“沒錢就不能開始投資咯”
記得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們詳細闡述了資本和錢之間的區別。金錢是不能夠與資本劃上等號的,充其量只能被成為“資金”而已。資本有三大組成要素,“錢”當然是其中一項,但是“時間”和“智慧”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如果這三項因素有個優先級排序,那應該是下面這樣的:
智慧>時間>金錢
先來說說“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基本都有七八十歲的壽命,要想在投資上取得時間上的優勢,那就越早開始投資越好。因為“避險是投資的剛需啊”,年輕的時候開始投資的資金一般較少(富二代除外),所以風險會更低。注意,這里不是鼓勵大家現在馬上就拿錢沖進股市里面開始炒股,在投資理念和操作系統都沒有理清楚的情況下,這無異于賭博,而非投資。不過據我觀察,股市里這樣的人真的一大波,俗稱為“韭菜”。實際上,在時間這個層面,任何一個正常人只要主觀上“意志堅定”一點,肯拿出個幾千塊錢判它個“無期徒刑”,那你就已經和那些“合格投資者”站在同一維度上了。
在來說說“智慧”,為什么“智慧”的優先級最高?
因為金錢往往不為我們所控,如果你是王思聰,那你先天就有王健林給的五個億進行投資;而如果你只是普通大眾種的一員呢,那在理想情況下最多也就只有工資20~30%可以用來投資。而時間因素我上文也已經提到過,無論你是巴菲特還是普通白領,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么說來,剩下的唯一我們可以自己掌控的因素就只有“智慧”了。
何況,“成功投資”的定義是什么呢?舉個例子,如果有“年初有1000塊錢,年末回報總價值1200”,以及“年初只有100,但年末回報150元”這兩種投資情況,你說哪種投資更加成功?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第一種投資增幅只有20%,而第二種能有50%的增幅。所以最終衡量“投資水平”的指標不是金錢絕對值的多少,而是錢的增長比例。
提高金錢增長比例,打磨自己的投資智慧,首要就是讓自己積累足夠多正確的“概念”和“價值觀”,減少“思維漏洞”,這就是我們之前反復提到過的,要理清自己的投資思路和操作系統之后再投資。就好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如果“有錢才能投資”這個概念在你的腦中扎根,那你永遠也不會開始投資理財這件事,畢竟有多少錢算有錢呢?如果你火急火燎的沖進股市并自認為自己這就算開始“投資”了,那你永遠屬于資本市場中被割的那些“韭菜”,畢竟投資是依靠一系列專業的知識和邏輯并經過完善的分析,在對本金和回報有一定預估的基礎上盡量將回報最大化的技術活,而不是依靠運氣的賭博。
當然如果你說你確實沒錢,那也并非沒招,培養自己對時間的感知非常重要。人都是傾向于尋求“即時反饋”的,大部分人都是以“小時”、“天”作為維度進行規劃,很少有人會以“月”、“周”為維度。而投資這件事恰恰又不能求“快”,有耐心方能駛得萬年船。所以有個小小的練習方法我打算2017年堅持實踐:用excel表格記錄1~3家自己看好的股票,用100、1000為單位記錄股價,然后每月底統計一次股價的增減“幅度”,至少堅持記錄12個月。雖說這種方法屬于“虛擬投資”,但通過這種方法,一是能夠很好的培養自己的耐心;二是逼迫自己不得不去關注企業的新聞、財報等等,總之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說到最后,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要進行投資首先需要哪些條件呢?”答案竟然是“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