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千文#【114/1000】用戶,王者歸來!

一、前言

最近工作原因,日更暫停了3天,今天重新開啟。

二、用戶代言人

1,用戶為王

  • 產品為王、渠道為王時代的遠去,導致用戶開始真正掌握對企業的生殺予奪大權。從B2C的思路,走向C2B,就是成為“用戶代言人”。
  • 產品和渠道為王的時代,用戶只是被我們善待的“提款機”。
  • 當我們進入“用戶為王”的時代,用戶真正掌握選擇權,動動手指頭就能對企業生殺予奪的時候,他才是上帝。
  • 用戶切換產品、平臺的成本急劇降低。只有當用戶輕輕松松就可以從一個平臺、一個產品切換到另一個平臺、另一個產品的時候,而企業每天因此如臨大敵、如履薄冰的時候,用戶才真正是上帝。

用戶真正成為上帝。

案例

我在《互聯網+戰略版: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這本書里寫過,在過去,出租車開在路上,視野范圍內看到誰就接誰,這是出租車司機B2C的世界觀。有了打車軟件后,你點“我要用車”,所有出租車就跳出來,供你選擇,這是C2B的世界觀。尤其是專車,你上車后,司機會問,你冷不冷啊,要不要喝水啊,車上有WIFI你要不要用啊,為什么這么體貼?因為你下車后可以給他評價,如果評價差的話,他接下一單就會變得困難。

  • 從出租車上路找乘客,到用戶通過打車軟件主動點“我要用車”。
  • 滴滴打車今天這么火,其本質是把選擇權從司機手上奪過來,交給了用戶。它轉身,把自己從司機的代理人,變成了用戶的代言人。

2、運用:轉身,從產品代理人,變成用戶代言人

場景1:
蟲媽鄰里團

比如上海有一個做生鮮水果的社群電商,叫蟲媽鄰里團。他們先讓微信群里的用戶們下單,然后帶著用戶的需求,再去一級批發市場,和商家談判,幫助用戶用低價采購他們想吃的優質水果。蟲媽鄰里團還曾嘗試繞過批發市場,直接去農村包下草莓大棚,用戶們因此吃到了又安全、又好吃、又便宜的草莓。

場景2:
“必要商城”

又比如“必要商城”代言了愿意為品質買單、但不愿為品牌溢價買單的一群人,然后再去找中國一流的代工廠定制商品。必要與某品牌眼鏡代工廠攜手推出的運動眼鏡售價259元,而相同配置的帶有此品牌的眼鏡,據說市場價約好幾千元;某大品牌代工廠生產的男鞋在必要只賣三四百元,而據說相同品質的此品牌男鞋售價兩三千元 ……

場景3:
支付寶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支付寶。
淘寶成功的核心,是它開發了擔保交易手段“支付寶”。支付寶的邏輯是,你一下單,貨款就打到支付寶,鎖死但并不支付給賣家,你確認收貨后,賣家才能拿到錢。淘寶用支付寶,無條件傾向于買家,成為買家代言人,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3、小結:如何變成“用戶代言人”呢?

第一,可以學習互聯網公司,或者軟件公司,設立“產品經理”職位。

這個職位,本質是用戶在你公司內的代表。你不應該考核產品經理的銷售水平,你只應該考核他有多大程度上真的代表了用戶,并據此和其它部門戰斗。微軟有個著名的三駕馬車理論,產品經理、開發、測試,是三駕馬車,開發代表產品,測試代表質量,產品經理代表用戶,彼此制約,迭代前行。

第二,在某些條件具備的行業,從B2C的爆款思路,轉變為C2B的大規模私人定制思路。

“爆款”思維,還是工業時代的思維。在用戶為王時代,基于工業化4.0的發展,我們可以考慮,如何為每一個用戶都定制只為他生產的產品。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從而消滅爆款。這就是馬云說的C2B,就像紅領西服用柔性生產線,生產私人定制的西裝;海爾用無燈工廠,生產私人定制的洗衣機一樣。

4、案例聯系

你今天是產品的代理人,在幫產品找用戶,還是用戶的代言人,在幫用戶找產品呢?如果要在你的行業里做到“用戶的代言人”,需要怎么做呢?

1、我的理解是部分C2B的先行者都是類似于中介的機構,通過互聯網最大程度實現連接相同或類似需求的客戶,組成“聯盟”,將分散于地理上各個角落的特殊需求集合成大筆訂單,以提高買方的議價能力,并佐以平臺的信用優勢或者是信息優勢篩選賣家。減少賣家的渠道成本(中間商,出租車的空車時間)和最大程度分攤賣家的固定成本(如模具)來降低商品價格。但海爾這樣的卻是另一種形式,通過技術手段將模塊無限碎化,細碎的模塊可以拼接成較大的模塊,這樣用戶更加個性化更加細致的需求就可以被滿足。在我看來它們并不一樣,一個追求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建立“買產”雙方的直接信息渠道去掉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一個追求的是生產模式的創新,將“模塊化”思想深化,用科技代替設計和模具、降低生產成本。

理解非常專業和深刻。是業內人士。是的。第一種,僅僅是傳遞價值的優化。第二種,進一步優化了創造價值。

2、轉身,成為產品的代言人,讓我立刻想起了前兩天在吳曉波頻道里聽吳老師講的關于三個鞋子的故事。其中一個鞋子的故事是:一個福建泉州鞋廠的老板,去電影院看了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的這部影片,眼淚汪汪的從電影院出來后,要求他的產品經理等一些主管也去好好看一下這部電影,并問他們這電影和他們的鞋子有什么關系?主管們一開始也很費解,兩個月后他們終于想明白了,于是他們開始研發一種新的兒童鞋子,防兒童走失鞋,他們在鞋子里安裝上芯片,與他們的父母手機互聯,在出去游玩時,孩子離開家長50米距離,父母的手機就會自動報警,如果小孩丟失,公安機關還能根據鞋子找到孩子的定位。我沒有見過這種鞋子,也不知道它的真實效果怎么樣,但是,在聽到這個故事和看過《親愛的》這部影片后,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已為人父母,所以,對于這樣的鞋子,竟突然還有了一絲敬意!這家鞋廠是361度,我還有一雙他們的鞋子。有了之后,心安不少。

3、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他們為用戶代言。
為用戶的搜索代言,成就了百度;
為用戶的購買代言,成就了淘寶;
為用戶的社交代言,成就了微信;
為用戶的殺毒代言,成就了360;
為用戶的出行代言,成就了滴滴……
能夠在移動互聯網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企業,幾乎都是用戶的代言人!

4、一般來說,技術性較強、生產成本偏高的產品和行業應該難以形成C2B;雖然說C2B已經有不少的成功嘗試,但是現在消費者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設計能力較差、個性不凸顯,整個社會存在的跟風和鄙視鏈,導致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使用C2B生產的產品時也存在一定顧慮,因此仍然還是堅持選擇爆款;從這個角度來說,C2B好像還是個長尾需求,目前的成功也只是長尾爆款,可能未來會有改變吧,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
B2C一定會和C2B共存。

5、社群電商,我作為客戶,常常苦惱于周末帶娃去哪里,有一個社群電商的想法,項目就叫做“周末帶娃去巡山”,細分小朋友年齡群體,區域群體,策劃周末活動,同時帶動周末消費,從周邊小區和朋友圈入手,口碑化后再擴大,只是雛形,需要集結產品經理,開放經理和測試經理團隊先出一份產品計劃書才行。

6、現在的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每個領域也都在探索“互聯網+自己的行業”的方法,而互聯網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實現長尾效應最大最廣地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每個企業需要從以往的代理人向代言人的角色進行轉變。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公司雖然作為相對傳統的裝修行業,但是在這兩年來也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我們知道在過去,無論是從事裝修還其他行業都盡量希望通過標準化降低邊際成本。也正是由于這個概念,讓每個行業尤其是零售業,只是通過小小的“互聯網1.0”階段,例如淘寶等網店,就實現了爆炸式的成長,也基本上基于將邊際成本更進一步地降低接近為零。而隨著這個熱度逐漸進去平臺期,使得人們希望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更加強烈,所以進去“互聯網2.0”階段,也就是打造用戶需求驅動的產品。而我們公司也是如此,在之前只是一個統一標準的裝修設計、報價、材料搭配等等。而現在也在不斷升級自己的"E化"平臺,目前繼“1.0”也過渡到了"2.0"階段,推出了三套套餐服務,根據用戶的需求,分別推出了基礎包、舒適包和奢華包。從爆品,到用戶驅動,就是從1.0,到2.0。有趣的比喻。

7、由產品的代理人變成用戶的代言人!非常精辟的總結。
1找鋼網,一看名字就是站在用戶這一邊的,看來王總聽過劉老師的課??
2,摩拜單車,是幫客戶找自行車的,通過定位,了解最近的可以乘騎的單車在哪里。
3,大眾點評,是幫客戶找美食,通過了解吃貨們對附近餐館的評價,來幫助用戶做決策去哪家餐廳,另外加上代金券,等位功能,更是增加了用戶黏性。
所以,創業是為了幫客戶解決一個痛點問題,問題解決了,賺錢只是順帶的事。而互聯網創業,是通過連接產生價值。滴滴將乘客和司機鏈接起來,摩拜單車將自行車和用戶鏈接起來。大眾點評將用戶和用戶,用戶和餐館鏈接起來。每一次鏈接,都產生了價值,這就是互聯網的創業之道!

8、用戶最需要的東西,不一定是用戶說得最大聲的東西。
首先,是不是“產品為王的時代遠去,用戶為王的時代來臨”?用戶代言人就是用戶掌握選擇權和主動權,這也是B2C時代正在走向C2B時代的特征。新的經濟模式比如共享經濟就是典型的用戶代言人形式,現在的美團等也是這種用戶代言人。微軟三駕馬車中的產品經理就充分代表了用戶的體驗。
用戶代言人,就是考慮用戶最迫切需要的東西,但如果只考慮用戶最迫切需要的東西,看似很正確,其實也要因產品和服務而異。喬布斯是創造了用戶需要的東西,無論iPod還是iPhone,以前用戶都沒看到過這種產品,用戶怎么知道呢?所以說,在某些天才創業者而言,創造新的需求,可能更體現了用戶代言人的本質!

9、社群經濟:
我家樓下就有人代鄰居去找水果市場批發水果,性價比比周邊水果店的好很多,我們家也成了常客,這種新思維和新模式肯定又會顛覆店很多傳統的實體店。之前我個人都是在用產品代理人的角度在走,走得比較艱難。在全新的互聯網時代,換換思路可能就有不同的出路,應該想辦法去做好用戶代理人。做用戶代理人有個用戶了解,熟悉,信任的過程,所以前期需要做好定位,看看我們是該代表哪一部分的用戶,還有要怎么去取得客戶的信任和認可。要成為用戶的代理人,我目前想到的路徑有以下幾個: 1.成為這部分用戶眼中的專家和意見領袖,那么我們可能要多去用戶集聚的地方去發發文章,發表我們的專業見解,然后形成以我們為中心的社群;2.或者成為為用戶包攬苦活累活的人,需要跑個腿去批發市場買個東西,告知我們一聲,我們就去迅速解決,而且不要跑腿費,當然跑腿費可以從批量采購的成本空間中省出來。

10、永遠要以用戶為中心。但用戶有時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講不明白。
一般的人做調查,聰明的人看數據,天才的人將心比心。劉老師,想向您提出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說要以人用戶為核心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服務于他們并生產產品,但是我又看到有這樣一些人比如福特他就說過你如果問顧客想要什么他們永遠只想要更快的馬車那么汽車就根本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喬爺也說過類似的話 如果問用戶那么iPhone永遠不會誕生。我們現在又要以用戶為中心去做產品去服務于用戶 有時候這又跟創新矛盾,您能解釋一下其中的奧妙嗎?或者說怎么理解又要以用戶為中心又不要聽他們的這種看上去很矛盾的關系?

這一期結合上一期的長尾爆款,真的是契合,從企業有一個很棒的產品,你們需要嗎?到你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每一個功能體驗達到什么程度,企業竭盡全力生產出來,送到你們身邊。如果有第三方做這個中間環節會節省效率,真正找到用戶痛點,讓利以及價值于用戶。如果企業能把這個工作做了,那就是為用戶代言的產品經理。

燈飾行業,從產品為王,到現在的渠道為王,面對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現在渠道商和廠家都倍感壓力及痛苦。我們公司是生產型企業,銷售全部依賴全國各地渠道商終端銷售(B2B2C)。過往,公司產品經理做產品的思維:開發市場需求量激增的產品,開發同行優秀對手做的好的產品,開發渠道商建議做的產品。由于渠道商的存在,我們與C端用戶存在溝通接觸的距離,根本很少站在用戶的立場去開發真實需求的產品,往往導致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強差人意。我一直在問自己,到底公司的用戶是我們的渠道商,還是最終購買使用的用戶。我認為是后者,渠道商僅是我們商品流通環節的一部分,并不是我們的最終使用用戶。通過互聯網平臺,我們可以先從B2B2C過渡到B2C,比如在電商平臺開設直營旗艦店直接服務用戶,通過積累沉淀,更加近距離了解市場及用戶需求,再到C2B,根據用戶的反饋及建議開發合適的產品,一切從用戶出發,接地氣。
非常透徹的想法。試著直接為用戶定制燈具看看。

有時,僅僅是站隊的問題。你站在了廠家一邊,總覺得消費者無理取鬧。你站在了消費者一邊,就覺得商家不思進取。

做用戶的代言人,體會太深刻了!今天剛從農村合作社回來,開拖拉機的師傅就產品的使用提出了十多項改進意見,個個切中要害,比在會議室讓開發人員討論強一百倍。看來,悶在屋里憋大招根本不行,要把開發工程師趕到田間地頭與拖拉機手多溝通。另外,自己必須成為用戶的代言人,挑剔產品,否則,又得整一堆售后善后。
憋大招的活,交給喬布斯吧。

傳統超市是典型的為產品找客戶。良品鋪子!以最挑剔的眼光為所有吃貨在全球范圍內搜索最好吃的零食。典型的為客戶代言!

必要一上線就在用。用戶思維就是繞到顧客身后看他看到的,不管什么時代,思維升維并找到為服務對象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具體戰略就是降維打擊的成功!
說得很好。不管什么時代,用新的方法,能讓消費者獲益更多,就會干掉傳統。

其實產品經理或者說品牌經理的角色一直是對接前方銷售需求和后方生產能力的一個中間人,這其實是真正“營銷人”的職能:不僅告訴消費者我們提供什么服務產品或服務,也通過訪談、調研等各種手段了解消費者的洞察,把這個洞察及時反饋給生產,為下一次的產品升級或者新品牌的誕生做準備。這里的“營銷人”是指廣義上的,包括了市場部門的品牌策劃人員,也包含了銷售部門的一線銷售人員。比如小米最初成長時就是通過與種子用戶密切互動,讓粉絲切實參與到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雖然小米手機是一個爆款,并沒有百分之百的“個性化”,但是總歸是代表了其用戶的心聲,這恰也符合老師上一節課講的長尾爆款的邏輯。

這個“中間人”如果沒有了,企業,和消費者,常常會互相不理解,最后崩了
一切的商業,都是為了消費者受益。代表用戶,倒閉上游,有無限機會。

目前,各大行存款過剩,資金找出路。存貸利差仍然是最大的營業收入來源,為用戶代言的話,能否組織一個優質貸款客戶群體,尤其是中小微客戶,與各大商業銀行對接,以求銀行營銷成本最低化,客戶利益最大化的解決方案。你覺得呢,顏值聲線俱佳的劉老師。
非常好的思路。你負責找到風險低的資產,然后倒閉銀行給出最便宜的資金。
這兩天剛好在讀潤老師的《趨勢紅利》,受益匪淺。紅領集團的個性定制,google手機的模塊化,保證成本的情況下,讓用戶有了更多個性化的選擇。類似的還有很多淘寶店商品的各種套餐組合。
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是成為用戶代言人的關鍵。不是我們有什么,賣給用戶什么;而是用戶需要什么,我們生產什么。
現在大部分定制的產品都比標準化的產品貴,畢竟成本在那放著,想要個性,就得多付費,羊毛出在羊身上。關鍵是高效收集那些愿意為個性買單的人群。
不一定。個性化,還比工業化便宜的也有很多。比如紅領西服。
在銀行個人理財這方面,我可以收集客戶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信息,采用大數據的方式對其進行分析,然后制作出適合不同細分群體的專屬理財工具。并且可以根據客戶的反饋,不斷調整理財產品內容。

作為用戶代言人,應該像選妃一樣幫用戶歷數市面上所有銀行產品,如果別的銀行更好,果斷拋棄自家銀行。這就是用戶代言人。

我覺得話語權的轉移,是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移。要想為用戶代言,最難的其實是發掘出用戶最本質的需求。就如那個例子,用戶說我們要更快的馬車,所以你去研究如何跑的更快,如何讓車更輕,能量傳導損失更小,當你還沒研究明白的時候,汽車模空出世,要不了多久,用戶必然會轉身離你而去。
就如文中的兩個團購例子,用戶要的是盡可能高的品質,盡可能低的價格。如果一味給用戶便宜貨,恐怕用戶也不會買賬吧。

為什么要一味給用戶便宜貨?在買房市場,有三家都想給用戶提供產量,作為用戶代言人,幫用戶挑選最好最便宜的錢。其他的,讓市場淘汰掉。做用戶代言人,是要切割和廠家的利益,站隊站在用戶這一邊。

劉老師,晚上好!
我是一個小微創新產品的公司,產品以多樣性見長。我準備和用戶建立一個小的新品志愿者團隊,當不成熟新品推出之前,給這些志愿者試鮮,然后聽他們的掌聲、罵聲以及定價,部分志愿者需要拜訪或請到公司里來,面對面交流,然后根據他們的意見調整或推出新品,罵聲多的自然就暫時淘汰了。這樣產品的體驗和定價權在客戶手里,倒逼設計團隊去創造用戶價值。

這叫focus group。進一步,可以試試華為的紅軍,藍軍策略。兩個團隊分別做同一件事情,沒得到用戶認可的團隊,干掉。

剛才在38期的留言,怕老師不回看了,重復發一下。
每天認真聽講,在學習到37節課時,腦子里竟然有了一個設想,再加上今天的課程,想請教老師,玩具二手回收租賃屬于長尾爆款嗎?我查了一下,線上有很多二手母嬰閑置轉讓,還有一家叫兜噠的兒童玩具租賃。但是線下實體店沒有。我想在三線城市和社區合作,租用他們的社區場地免費為兒童提供玩具游樂場所,方便老人全職媽免費帶孩子來玩,可以請退休以后童心未泯的老人做管理員,以此吸引更多的女性家長關注實現推廣,如果可行再進行區域覆蓋。然后以租賃、以舊換新等形式最終實現盈利。(很多知識點都一個個的蹦出來,腦子亂亂的,希望可以得到老師的提點!)順便提一句,我不是臭小子,而是一個30歲有個3歲寶寶的臭丫頭:)!

你好!我目前所在是二手車行業,眾所周知二手車是魚龍混雜的行業,也是目前產品市場上最黑暗的行業之一,本身汽車產品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所以無法去衡量一個標準,我們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保證客戶買到的是自己想要的哪個品質。打算去運營一個模式。例如:車輛免費檢測,保修3個月/5000公里,費用2000,新車開票家20萬內,5年內汽車。 中間問題很多第一,市場上車子都是無保險只能現場檢查,不能去修理店,全方位檢測。第二,二手車基本屬于一次性消費品,不能實現重復購買,獲客成本很高,第三,信息的不對稱性,大部分存在欺詐行為,特別是買車按揭這塊。第四,各地黑勢力基本在二手車都有插手。像之前的優信,瓜子,他們都在從客戶角度出去,去降低定倍率,實現信息透明。但事實上基本已經天下烏鴉一般黑。 從客戶角度出發,1,客戶希望買車質量與發布信息匹配,2,二手車后續服務按揭市場也要不要那么多坑,請問老師在這樣的市場。這可有解?

做用戶的代言人是初心,也是力量之源。但是資本和業績的壓力,使不少的機構蒙蔽了初心。

在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用戶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用戶的需求沒有改變,可以創新滿足需求的形式,想辦法更便利、更有效、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感覺C2B的模式適合于抓住長尾需求,對于爆品需要用產品經理思維來做,開發、測試、不斷迭代。由于訂制服務成本較高,可能需要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來提高效率。自己的一點點不成熟的思考

說得很好。C2B,更容易在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因為消費者掌握了話語權,而變得重要。在產能稀缺的時候,還是B2C為主。

在互聯網企業,真正用心做好用戶的代言人將是唯一出入。所有占領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典型的用戶代言人代表,像淘寶、京東、小米、美團等,他們全都具備很好的用戶互動機制,以用戶體驗、評價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所以所有想要成功的企業都要把做好用戶代言人作為企業最主要的戰略來考慮,找到自己的代言人模式就找到了成功之路。

作為一名游戲設計師,一定要成為玩家的代言人,從玩家的角度思考游戲設計。

游戲公司非常典型。所以游戲公司的同學們,常常最洞察人性。

保險公司,有保險代理人,替保險公司賣產品,和保險經紀人,替用戶選保險。你會發現,他們的行為完全不同。

我理解的用戶代理人就是注重用戶需求,傾聽用戶心聲,在滿足用戶的同時,自己也得到發展。比如劉潤五分鐘商學院將每日發布時間改為十點;小米在論壇上與用戶互動

關鍵是,你站在誰的立場思考問題。

做平臺應該是成為用戶代言人的最好方式,一方面平臺商擁有產品提供者的資源,另一方面又擁有用戶資源。平臺商最核心的能力應該就是實現資源的最佳匹配,比如豬八戒網和淘寶就是典型的用戶代言人,他們就是真正打通需求與供給障礙的平臺公司。

說得很好。類似淘寶的平臺,無條件保護買家,就是個典型。

成為用戶代言人這個概念后面蘊含著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邏輯!未來誰的解決問題能力強,誰能解決更多的問題,誰能解決更大的問題,誰能吃到市場! 那么意味著服務品質、品味,且一直推陳出新才能走到最前面!
那么老師說到的社群紅利和口碑經濟也必然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古話:得人心者得天下!嘿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