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咬字與吐字
關于如何咬字和吐字,我國古典聲樂論著有著許多精辟的見解。如我國明代音樂家沈寵綏在《度曲須知》一書中明確提出:“凡敷演一字,各有字頭、字腹、字尾之音。”“出聲圓細,字頭為之也;粘滯不清,字疣為之也。若其禿濁多而蘊藉少則又強去字頭之故也?!?我國清代卓有見地的吸取聲樂論著《樂府傳聲》中指出:“欲改其聲,先改其形,形改而聲無弗改也。為人之聲亦然。喉、舌、齒、牙、唇,謂之五音;開、齊、撮、合,謂之四呼。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唇齒出著力,則其音必不真;欲準四呼,而不習開齊撮合之勢,則其呼必不清。”
經過長期的研究探索,我國傳統演唱總結出了一套咬字吐字的經驗,即在咬字吐字過程中要把握好“出聲(咬清字頭)——引腹(引長字腹)——歸韻(收清字尾)”三個階段。
1)咬字
所謂咬字,是指根據所發字音的需要,使喉、舌、齒、牙、唇等發音器官處于正確的發音部位(或擺好相應的發音姿勢),形成適當的氣阻力度,將字頭(聲母)正確、清晰地噴發出來。?
咬字的基本要求:咬字部位要準確、咬字時值要短暫、咬字力度要適當,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字頭清晰準確,為下一步自如的吐字做準備。?
2)吐字
所謂吐字,是指咬準字頭后,在氣息的支持下,按所發字音的要求,有控制地調整喉、舌、牙、唇等發音器官的姿態和氣息的強弱,將字腹、字尾(韻母)正確、清晰、完整地發出來。?
吐字的基本要求:氣息飽滿,共鳴響亮,字腹引長要圓潤,字尾歸韻收聲到位。良好的字尾終結,還能為下個字音的引發做鋪墊,是歌唱語言體現出它自身應有的連貫性與流暢。
2.《沁園春雪》朗讀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 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 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體裁分析
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雪》詩詞內容雖是現代的革命內容,形式卻是嚴格 按照古典詩詞格律的要求填寫的,古詩詞雖然有優越的先天朗誦條件卻也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朗誦好的。成功的朗誦,是要讓聽眾或(觀眾)從朗誦者的聲音中聽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生動的感情活動,同時通過朗誦者聲音細致塑造,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壯麗景色和豐富的人物內心活動,讓聽眾(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想象和共鳴,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朗誦者對作品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和設計,理解貫通,才能保證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古詩詞因為押韻,音節整齊勻稱,句逗抑揚頓挫,所以朗誦時用得最多的外 在表現技巧是重音、停連、語調和節奏。重音是指在朗讀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詞或詞組,甚至某個音節。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讀只是其中一種,拖長、快中顯慢、前后頓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連指的是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聲音中斷處是停頓,聲音延續處是連接。語調是由語氣決定的,大致可分為平調、升調、降調和曲調四類。節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構成節奏的主要內容。
朗讀所形成的節奏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緊張型——急促、緊張、氣 急、音短;輕快型——多揚少抑,輕快、歡暢;高亢型——語勢向高峰逐步推進,高昂、爽朗;低沉型——語勢沉悶、語速緩慢;凝重型——多抑少揚,語音沉著、堅實、有力;舒緩型——氣長而穩,語音舒展自如。這幾種技巧常常是綜合運用的。然而在運用這些外化技巧進行朗誦時,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文章的基調,也就是作品的風格創造,朗誦文本的風格創造是指朗誦表達的風格,是在作品內在本質基礎上附加某些個性化的因素,是對文字作品的深厚蘊藉的藝術再現,也屬于外在表現的范疇。朗誦文本的風格創造取決于作品的風格、主題、基調等等。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屬抑揚頓挫、洶涌澎湃式的慷慨激昂熱情豪放型,高亢、激越、感情熾烈。朗誦時應該確定這樣一種基調,要給人一種博大精深、熱情奔放、雄辯透僻、壯麗秀美的風格。要求吐字有力度,重音突出、有特定的停連要求,語調跌宕,節奏應是緊張型和高亢型。作品通過寫景、寫物、寫人、抒情、議事,運用對比、映襯、反襯等手法,熱情謳歌了無產階級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因此朗誦時聲音色彩鮮明,節奏抑揚頓挫,褒貶強烈,聲音與內在情感一同跳躍、起伏,共同創造與作品色調統一和諧的朗誦風格。
依據以上理論,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朗誦進行設計,以下是在分析時所要運用的一部分符號:
停頓但不換氣 |? 快換氣^
較短時間的停頓ⅴ? 較長時間停頓ⅴⅴ
連~? 延長﹏
語速慢 ←? 語速快 →
重音 次重
漸低、漸慢 \?漸高、漸快/ ?????????
朗誦提示圖表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ⅴ
? ? ? ? ? ? ? /? ? ? ? ? ? ? ? ? ? ??
望|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
? ? ??? ? ? ? ? . .? ? ? ? ? ? ? ??? ? ? ? ? .
失滔滔。
·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
? ? →? ? ? ? ? ? ? /? ? ? ? ? ? ? ? ??
高。ⅴ
·
須 | 晴日,看| 紅裝素裹,~分外妖嬈。ⅴⅴ???
? ? ? · ·? ? ? ? ? ? ? ? ? ? ? ? ? ? ??
江山如此多嬌,引| 無數英雄競折腰。﹏???
? ? ←? · ??? ? ? ? ?? ??? .
惜|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 →? ? ? ? ? ? · · · ·? ? ? ←? ? ? ? ? ·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 朝。
←? ? ? ? ? ? ? ?? ??? ? ?? ?? ? ?
朗誦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開篇就為我們展示出廣闊無垠、漫 天大雪、寬闊視野的令人心情震奮的景象。因此,我們在朗誦時,應是興奮而豪邁的?!氨眹倍致詭ш愂鲂缘睦潇o,而“風光”二字就應有一種內心欣喜的贊嘆。接著語調漸高,誦出“千里冰封”,“萬里”二字應加大音量,“雪飄”二字應慢慢上揚后又略有下降,用語音表達出雪花紛紛飄下的動態美,同時稍作停? 頓,給人一種遼闊無垠以至天地相接的漫無止盡的想象。?
“望長城內外”的“望”字后面須有明顯停頓,是邏輯間歇。因為一個“望”字把“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和雪中千姿百態的高原大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深廣意境和磅礴氣勢。朗誦“長城內外,唯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應力求雄渾有力之中透著清晰明快,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表達人民對這美好河山的親切贊美之情。要注意“莽莽”與“滔滔”朗誦時應有所不同,“莽莽”是正在眼前的大雪后出現的美麗景象,應加強語氣;前一個“莽”字應略帶拖腔,以給人茫遠無邊的感覺,后一個“莽”要讀得漸弱而短促,同時要有明顯的停頓,給人一種美麗意境的想象?!疤咸稀痹谠~中并不是用來形容大河水勢奔騰咆哮進而造成一種磅礴氣勢的,“滔滔”已經“頓失”,不存在了,原因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因此,“滔滔”要收縮與“莽莽”形成對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要讀得優美、神往,鏗鏘有力,給人親切和生機勃勃的感覺?!坝c天公試比高”“天公”二字是邏輯重音要重讀,同時“高”字后需要做停頓。停頓后,驟然變作極優美親切的“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傊?,上闕中,大開大合、縱橫萬里山河、天高地闊、波瀾起伏、剛柔相濟、? 動靜相錯、紅白相映、虛實相間,這些充滿情感的造型美,我們必須用充滿著革命激情的聲音藝術,洋溢著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感,繪聲繪色地把它們誦讀出來。這樣,才能充分表達出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下闋論史,與上闋博大的空間相照應,寫出了浩瀚的時空,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串連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代英雄人物、統治者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卷而去。這是一場雄辯的、雄視百代的論戰,是對封建主義、一切反動派、反人民組織的批判,同時是對廣大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贊頌。朗誦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轉折,應該有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停頓。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對上闕凝煉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下闕簡潔的概括,此句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朗誦時,前句情緒要高昂,有一種熱烈贊美的情感,而下句則應流露出敘述和評論性的冷靜。?
“惜”字一直貫串以下七句,因此“惜”字后稍作停頓,屬邏輯停頓,下文是對封建主義的一種議論和批判。由此字總起,因此要讀得清晰真切,但不能給人一種哀傷婉惜的感覺。? “惜”字以下七句,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點評了我國歷史上五個著名的封建帝王的功過,同時又以輕松幽默口吻對盤據中華大地上統治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批判。以及通過我們前面的背景分析,這一處也是對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的侵略行為和反動行為的一種無形的抨擊。?
因此,朗誦“惜”字以下七句,切忌過于雄壯,在音量、音高和速度方面都要進行適當的控制,但也不必用仇恨的感情去朗誦這七句?!扒鼗蕽h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是兩組對偶句。朗誦時,他們的節奏和速度基木相同,從中傳達出對偶句的形式美。但“唐宗宋祖”在音調和音長方面,應比“秦皇漢武”略微強一些,以求在相同聲音的復迭中,有抑揚變化的效果。?
朗誦“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應較前面的“稍遜風曬”加快速度,加大音量和增高音高,并在“汗”字后面稍作停頓,以引起聽眾的注意。然后語調、語速明顯下降,并在“只識”和“射”兩處用類似歌唱時的“下滑音”同時,“彎弓”二字需上揚并帶有拖腔,才能顯出“射”字下滑,這樣的設計有一種輕松和幽默的感覺。?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最后點題,通過贊頌當代偉大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激勵人們迎接歷史所賦予的戰斗使命,迎接偉大的勝利,這句是全詞思想感情的最高峰也是全詞的中心思想。因此朗誦時,“風流人物”和“還看今朝”均應重讀。“還看”和“今朝”中間應有明顯停頓,“今”字要增加音長。? “朝”字也要讀得飽滿堅實而有力,同時歸韻時做弱化處理,歸韻結束后,聲音停止后,停頓三秒時,慷慨激昂、熱情奔放的情緒不能斷,給自己和(聽眾)觀眾一種美好遐想的時間和空間。? 通過以上的朗誦分析我們知道,要想成功的朗誦一部作品,必須深入地掌握作品的時代背景、風格特征和主題內容和思想,用準確清晰的語言,借助一定的朗誦技巧,恰當的表演形式,深刻地表達出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