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是師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
? ? ? ? 一位著名校長曾提出,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視學生為子女、朋友,“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也就是說,教師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學生交朋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創造融洽和諧的溝通氣氛,使學生獲得愉快、輕松的情緒體驗。教師跟學生坐下來談心比讓學生站著好,讓學生離近一點比讓其離遠一點好,對學生低聲交談比氣勢洶洶的訓斥好。越是彼此近似平等,越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越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的活動,真誠、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新的開放性教學環境,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爭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中去。
? ? ?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華麗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慷慨激昂的陳詞。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愛,是最能打開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平時教師把道德講了一遍又一遍,學生就是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可是學生病了,教師去看一看,學生就會自責,感到對不住教師。學生生活有了困難,教師幫助解決,學生家有了事,教師去看望安慰,學生就會下決心來回報教師。教師像春雨滋潤萬物一樣把愛灑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既關注好學生,更要關愛學困生,使所有的學生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 ? ? ? 所以師生關系也是教學質量,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把教師和學生緊緊地連在一起,使師生之間出現了一條心與心搭出的魅力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