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朗讀者,又將原本淡出記憶的感動重新加溫。
賴敏將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獻給自己的丈夫丁一舟,再一次激起了觀眾心靈上的漣漪。
令人感動的不是那聲情并茂的朗讀技巧,而是她的用心地吐露每個字以及借人之篇講述她和他的故事。
賴敏,患有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俗稱企鵝病,到最后會和漸凍癥一樣無法行動,只剩下回憶和思維。
丁一舟,放棄原有的工作,帶著女友和兩條可愛的狗狗,從廣西柳州出發,在中國地圖上留下了一個心形的路線圖。
賴敏相對于正常人來說,她是不幸的,但有丁一舟的陪伴,她同時又是幸運的,雖然生活帶給她很多無奈,但是她依然掛著最美的笑臉,她不是比我們有多堅強,而是比我們更容易滿足,更懂的感恩。
她曾說,如果丁一舟是上天讓她用自己的小腦換來的,那么她覺得也值得。她說自己是個幸福的人,每當話題觸及到她內心的痛處時,眼淚在她眼里,但她每次都擦干淚水,轉頭看看旁邊的丁一舟,立刻洋溢出幸福的笑臉。
丁一舟曾說,“我只用我人生的一段,二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去陪她,她卻用她剩下的所有余生來陪我,對于我來講是不可辜負的一件事?!倍∫恢蹧]有太多的承諾,僅一句:“一起走吧,你有我,便已足夠。”
丁一舟沒有太多的物質基礎,帶著賴敏去旅行,一件三輪車就所有的物產,從照片中看到兩人都是風塵仆仆的樣子。但是賴敏覺得這一切都足夠,坐在車上,始終帶著大大的笑臉。
一方身患絕癥,一方不離不棄,只為給對方留下彩色的記憶;一方財力有限,一方感恩知足,只覺得陪伴是最昂貴的財富。
這不得不讓我聯想到近期熱話題:“當愛情遇上房子,誰將低頭?”現在房子成了年輕人結婚時的基本條件,不僅考驗著圍城外的年輕人,也挑戰著老夫老妻的婚姻,為了所謂的婚后的避風港,未來婚姻穩定的基礎,房子成功的成為婚姻中的目的之一,而不再只是純粹的愛情。
假如我們的余生也屈指可數,你是希望和真正的、溫暖的、純碎愛情在一起,還是選擇住進一棟大房子里?我想,大多數人選擇前者,因為那是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那么為什么非得等到走到盡頭時才會聽從內心?
有時候會想,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純粹的,不夾雜任何目的的,社會沒有任何攀比的,在沒有任何假設條件下,還可以選擇愛情的還有幾人?
賴敏丁一舟的愛情是那樣純碎而溫暖,樸素而幸福,難道真的是因為那個假設條件在他們身上成立了嗎?我不想不是的,是彼此感恩彼此的付出,懂得珍惜,知道滿足,相互融入對方的生命,才有了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
他們的“走心之旅”,因為能和彼此在一起所以路上的風景顯得格外迷人;因為能和彼此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固定的房子也有了分外溫暖的家;因為能和彼此在一起所以每天的生活都充滿讓人期待的驚喜。
“一個房子不是家,兩個人在一起才是家。”即使風餐露宿,天長路遠,但是身邊陪伴你的人全心全意,能給你依靠,亦是幸福,賴敏丁一舟因為有了彼此,從此有了一個家。
希望世人都可以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放下對物質的追求與攀比,說不定我們會比現在更幸福。
在這對夫妻面前,我們的一切祝福都顯得很蒼白,因為他們把愛情演繹的足夠溫暖而幸福,我們能做的就是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他們的愛情可以長一點,祈禱他們能夠一直走下去,永遠沒有終點。
以夢為馬,以愛為舟,相信美好,就能遇見美好。 ?——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