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Ross Johnson 翻譯者:Puddinnng
本教程為翻譯教程,原文地址為:http://3.7designs.co/blog/2010/10/how-to-design-using-the-fibonacci-sequence/
近來受歡迎的「快餐式」設計趨勢文章讓我厭倦。它們讀來輕松愉快,卻幾乎無法推動設計界發展。這類文章反而加速了淺層次設計行為發展。
因此我想談談那些鮮為人知的設計準則。希望它們不僅敦促我研究學習,同時提醒他人——設計絕不只是漸變和投影。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就是一個需要理解,并融入工作的重要設計準則。
什么是斐波那契數列?
簡單來說,斐波那契數列遵循這一規律:每個數字都是前兩個的總和。
那么從零開始的數列是這樣的: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這個數列沒有止盡。
這個簡單的準則,看似和設計沒什么聯系。
如何將之用于設計?

單獨來看,斐波那契數列只是數學概念,和設計完全無關。事實上,斐波那契數列和設計在某些方面關系緊密。
第一處相關性體現在,這個數列的比例接近黃金分割率。(如果對黃金分割率不熟悉,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簡單來說,黃金分割率能創造出具有視覺吸引力的比例。縱觀歷史,它被廣泛發現于藝術,建筑,設計甚至是人類身體比例中。
此外,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界中也很常見。從樹的分支數,花瓣的數量,葉片的排列方式中都能發現這一數列。自然界里看似隨意的圖樣,同樣被認為是極富藝術價值的。
許多設計師雖然知道斐波那契數列,但常常忽略它。
合理的間距

設計中的某些元素極易讓人盲目。設計師生來就熱情洋溢,所以為色彩,字體,圖片所激昂只是我們天性使然。雖然這些元素至關重要,但設計更多的是對空間的規劃和分隔。
間距的選擇和空間的使用,使設計作品成為整體。精準、有效的空間排布能成就絕妙的藝術作品。設計的每個層面,都需要空間規劃。這些層面包括組件的寬度高度,標題段落之間的間距…
如果將比例也考慮在內,這個層面能擴展得更廣:頁眉和導航欄高度的比例需要多少?照片和側邊欄寬度的比例需要多少?這些比例事關設計中的平衡感,重心感以及流暢感。
另外,無論有沒有意識到,我們都在不停尋求周邊世界的秩序以理解它。這正是推動文明快速前進的特質之一。人們對視覺作品的評價同樣受這一特質的影響。我們持續地為所看到的東西尋求某種理由,某種模式或者某種合乎情理的解釋。對于間距,尺寸,比例尤其如此。
許多設計師全憑直覺選擇尺寸和間距。“20px的頁邊距看起來很合適嘛”,“400px高的頁眉應該不錯~”。這些尺寸看起來不賴,這也是為什么許多設計師能單憑直覺工作。它們看起來不錯,正是因為大腦嘗試在這些關系中尋求統一性。若統一性不存在,作品就會顯得粗糙。
選擇尺寸和間距時,能運用斐波那契數列作為參考依據。它所能帶來的審美吸引力已經在各領域得到證明。
如何使用
如果你從數列中選擇尺寸的話,斐波那契數列能規劃你的設計。較小范圍的數列(8, 13, 21, 34, 55)在決定頁邊距,行高和字體大小時十分合適。較大范圍的數列(144, 233, 377, 610, 987)能被用來決定縱欄的寬度以及其他區域的尺寸。
還有一種用法,是使用斐波那契數列設定段落和標題的字號,以及它們的間距。這樣除了能創造平衡而美觀的比例,還能產生視覺上的韻律感以及和諧感。
兩張范例圖片說明,通過有意選擇邊距以及字號,即使簡單的排版也顯得平衡,清晰和統一。這得益于選擇尺寸和比例時使用了系統邏輯的規律,它們給排版帶來戲劇性的影響。
斐波那契數列具有無限可能,設計的各方面都能應用。從主體部分的尺寸(頁眉,縱欄,頁尾…)到頁邊距以及字號。
上面的例子依據斐波那契數列選擇尺寸。我們能再一次從整體排版中感受到平衡,強烈的韻律感和視覺愉悅感。僅僅是簡單地使用了斐波那契數列,就能使頁面產生戲劇化的改變。
去嘗試吧
如果嘗試過斐波那契數列,你就能看出差異。我們不必處處使用斐波那契數列,那樣反而會起反作用。小規模的嘗試,就足以體現它的效果。
如果你在選間距和尺寸時很困惑,那么試試斐波那契數列吧,它會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