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與以前的同事一起逛街,她給我出一個選擇題。如果你結婚,是找一個對你好的人,還是找一個有錢的人?
是A還是B的問題,其實沒有可選擇性。
隨著自己內(nèi)心的不斷成長,對生活與人生的認知越來越成熟,就越來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像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只要喜歡就可以不顧一切。這只是愛情,不是婚姻。
面對周圍人的結婚標準一直不敢茍同,穩(wěn)定工作,學歷高,人品好,有房有車等,只要條件匹配就可以結婚。為了外在的條件去結婚,跟為了結婚去結婚有什么區(qū)別。
婚姻不是條件匹配自己的要求就可以,畢竟婚姻不是購買物品,也不是藥,不是說明書寫著這些功效適合你就行,愛不愛一個人要追隨自己的心。這就像我們的職業(yè)選擇,就是要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道理。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感受到的,外在適合,內(nèi)心卻不舒服。
心理學中對婚姻中的“門當戶對”做了重新的定義,是指精神上的門當戶對,這是最好的匹配。其實也就是靈魂,心靈上的同頻共振。讓我想到了一個詞靈魂伴侶,就是這樣。
到底什么是靈魂伴侶?
在百度上找了查了好多個理解,都沒有滿意的。在一篇《你怎么界定對方是你的靈魂伴侶》文章中對于靈魂伴侶中這樣說道:
我們所談論的靈魂伴侶,某種程度應該是在精神上得到自足,靈性上彼此照進,并能相互供給,點燃,精進,精神或物質都能獨立的伴侶。而非消耗,渴慕,索取,磨損彼此的人。他們是可以相互疼惜,亦可以相互扶持,溫暖,流淚,喜樂同步。能擔當苦難,亦可以分享艱辛,不離不棄,共同尋找生命真相的旅伴。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說:“婚姻幸福還是不幸福,并不在于你離了幾次婚,還是結了幾次婚。從一而終未必就是幸福,離了三次婚,最終找到了最佳拍檔,也未必就叫不幸,關鍵還是你最終的感受,是更好還是更壞了。
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幸福,它是一種感覺。那種心有靈犀的感覺,你的想念,她的出現(xiàn),共同的話題與目標,三觀一致,遇到了他就好像遇到了另一個自己。在生活的道場中彼此成就,一起修行。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想說靈魂伴侶,才是我們要找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