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養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5年前,也是這樣的春天,我生下我家大寶的同時,我的母親卻患癌癥不久病逝。初為人母的我,剛體驗到新生命的美好,卻痛失自己摯愛的母親,那個我所有情感依托的母親。而命運對我的磨礪,這才剛開始。在我的新家庭里,我以為寶寶的到來帶來的是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卻沒想到是激烈的婆媳大戰。
育兒理念的天壤之別,致使家庭斗爭貫穿了幾乎全部的日常生活,我和婆婆的關系越來越僵。從該給寶寶捂厚點還是穿薄點,到該追著喂飯還是讓孩子自主進食,再到生病發燒了是不是要隨意吃藥,我們的爭論從未停歇,兩個女人為了這些事情爭執時就像斗雞一樣,互不退讓。
很多個夜深人靜晚上,想想當前一地雞毛的生活,再憶起曾經母親對我的各種關心疼愛,那種人世間親情的美好,滋養了我的情感。當我雙手擁著懷里弱小的寶寶時,我無限憐愛的看著他,暗自許諾我也要帶給我的寶寶溫馨的家庭生活,就如同曾經我的母親帶給我的感受,或許這就是“為母則剛”,或許這就是母親這個角色的意義。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怎么做呢?諸葛亮三分天下,而今我也效仿分而治之,逐一擊破。我將家庭主要關系成員做了分類:配偶,父母,孩子。并按照項目管理的理念對不同類型的干系人,設置了不同的期望和相處原則。
1. 對配偶,這位最重要的干系人,我的原則是“夫妻關系高于一切,甚至親子關系”。充分尊重老公,維護他的地位,同時也鼓勵他更多的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我一直相信,家,是由兩個人共同創造的,如果只有一個人累死累活的奉獻,而另一個人坐享其成的話,是沒有幸福感和凝聚力的。從新家的布置,電器的款式,家具的風格,無一不是兩個人共同參與購買。家務也是共同完成,我做飯,那我老公就洗碗,老公要去跟朋友聚會,那我在家帶娃做游戲,我來GTD,那我老公周末帶娃溜公園。
每個人都需要私人空間和時間,金錢。給予對方信任是基礎,作為女人,我不偷看老公的手機微信,也不在他深夜還在外聚會時頻繁奪命call。我作為家庭的CFO,不沒收老公的所有收入,只要他每月交出工資的一部分,剩下部分他可以自己留著做零花錢。
有沒有人擔心這不會放飛老公?不會的,我老公現在越體會到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也越發珍惜他自己的零花錢了,基本不亂花,因為有動力存自己的小金庫給老婆買高檔禮物了。
2. 對父母公婆,尤其是婆婆,我的原則是“像談戀愛一樣維護婆媳關系”。是什么意思呢?情人眼里出西施。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越是針尖對麥芒,關系越緊張,也越聽不進對方的聲音。而如果我們能像對待愛人那樣對待婆婆,會發生什么呢?有一次,我用生澀的語氣夸了婆婆做的菜,誒,從那以后她的態度就軟一些了,對我的育兒觀念也能慢慢接受了,后面我就一路夸夸夸,尤其是在背后夸她,跟小區鄰居,學校老師等都講我婆婆能干,后來婆婆知道后非常開心,在家里也不再像往常那樣執拗了。從此我就經常夸,還讓婆婆也參與到家庭活動的決策中來,比如5.1要到了,我會先問婆婆有什么想去玩的地方啊,再制作旅行計劃。
要知道,以往我辛辛苦苦做好旅游計劃帶家人出去玩,諸事順利的話倒沒啥,可一旦有個意外事件發生,背鍋的可就是我一個人。現在大家都參與決策,積極性高了,就算發生些意外事件,也不會讓我一個人背鍋,而是都主動去解決問題。今早我婆婆已經主動開始準備5.1出游要帶的裝備和干糧了。
3. 對孩子,我的原則是“獨立自主,探索興趣”。我不會設置望子成龍這樣不切實際的期望,畢竟我做不到的事,我憑什么要求孩子做到。我不用告訴他怎么做,而是做給他看。
相比5年前那個春天,如今我的幸福感滿滿,每天寫晨間日記感謝家人的付出,也感謝身邊每一位朋友,比如GTD的一大群可愛的小朋友,讓我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其實,我剛剛提及了3位重要干系人,最重要的那位,是自己。只有自己不斷學習成長,才能帶領我們的家庭走到幸福的彼岸,我想,我沒有辜負母親這個角色。就在昨天,我收到了一份管理崗的offer。
你看,家人養成的第一步,其實是自我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