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上午的校園,格外地炎熱,是那種濕熱的桑拿天。樹上有知了在叫,氣溫似乎一年熱過一年,若是晨間與日落還能靜好地舒心度過,走在烈日下皮膚濕噠噠的,汗水就像擰開了水龍頭。
“出發吧。”我們走出空調教室,仰望天空拍朵朵棉花云,或是俯身下去拍一枝小花,或是擦肩而過的背影……一切被定格在時光里,剎那遇見美的瞬間,升起了對一草一木的關切之心,同時也升起了對自己深深的慈悲。
你看著一朵花,不帶評判,突然地花的心靈對你敞開了;有一份邀請。當你不帶評判時就會有一份邀請。當你評判,花朵會閉起來,因為評判是敵人。
你靠近一棵樹,你碰觸這棵樹,如果你帶著評判碰觸,樹就會封閉起來。
如果你不帶評判地碰觸,你只是感覺它,完全不帶任何念頭,你擁抱它,坐在它旁邊——突然地一顆非常非常平凡的樹就變成了菩提樹;無窮的慈悲開始從這棵樹流向你,你會被籠罩,而且樹會跟你分享很多能量的奧秘。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樹上蟬鳴不止,樹下光影斑駁,清風徐徐。幾只小麻雀探頭探腦的,在身邊跳來跳去。
“快回來啦……”聲聲呼喚,伙伴們陸續回到教室里,依然熱情不減,開始分享在攝影的過程中發現了延展的故事與想象,發現了日常生活中不被發現的自然秩序與生命節奏。
在攝影的過程中,與自己的靈魂約會,很容易達到忘我的境界。當靈感撲面而來,那個時候不需要什么技能,反而沒有束縛,拍照時才能充分自由地記錄和表達。當我們用心去看,才能見到不一樣的風景。
美,是一種沒有目的快樂,相遇,即成永恒。沒有,來日方長,只有,一期一會。 ???
空閑時,喜歡一個人會走很多很多的路,邊走邊拍,記錄眼中看到的美:
夕陽里的向日葵和繡球花。
一只黃白相間流浪貓,一位專注看棋譜的老人,一輛隱藏在角落的小黃車。
腳邊幾片黃葉,雨后冒出來的小蘑菇,清靜的鵝卵石小道 ??。?
我常會蹲下來細細觀賞路邊的幾株小草,感受著它們的對話,讓城市里的鋼筋水泥也多了幾分柔情。
我亦會被路燈下的雨絲吸引,長久駐足,拍下來的,看著有點兒像劃過夜空的流星,默默許下一個心愿。
記得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說過:“如果人能發現生命的意義和責任,就永遠都不會抑郁、焦慮、空虛和墮落。”
其實發現生命意義的途徑有三個:1、做事情或創造。2、感受美。3、經歷苦難。攝影行為可以說能占到全部三個,因為要拍攝到最美的景色,需要經歷艱苦的條件和痛苦的過程,要去創作和感受美。
攝影行為是一個創作的過程,當你捕捉到了美的瞬間,再現為攝影作品,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創造力在綻放,這會特別令人激動。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走過的路。
回顧大家分享的照片與故事,特別有收獲的是薇莉老師分享攝影治療處理抑郁癥的案例,通過“來訪者的看見”找到對外部和內部的覺察和連接。在心理咨詢工作中運用攝影讓來訪者看見與表達,覺察表面故事背后的內部景觀,從而改變心態,拓寬視野,廣交朋友,重燃對生活的熱情!
(部分作品來自于全國各地的伙伴們,謝謝你們的貢獻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