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炎炎夏日,假日漫漫,做一個奔跑的人,是這個假期對自己的要求。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沒規劃的人生叫拼圖,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沒目標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標的人生叫航行!”于是開始規劃自己的暑期生活:
? ? ? ? 備課計劃:結合南明課程對1--4單元進行備課,并熟悉課件,挖掘背后的設計意圖。
? ? ? ? 閱讀計劃:《兒童怎樣學習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小學數學的掌握和教學》、《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課堂中的數學》、《佩蓉的媽媽經》
? ? ? ? 直至今天,放假已有10天,在備課方面花費的時間較長,思考的比較多,不想再按部就班的備課上課,想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東西,一方面也想突破自己,也有一方面考慮開學第一周學生的種種不適應,所以已備好一周的浪漫課程,期待和他們一起“玩數學”。
? ? ? ? 讀書方面主要還是《兒童怎樣學習數學》,這本書我看的比較細,所以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也能幫助我更好的實施南明課程,當時學習南明課程中不理解的,看完這本書,可以說是更加理解了南明數學課程,在備課的過程中也在翻閱這本書。希望帶給我的孩子們不一樣的數學課堂。
? ? ? 結合我這幾天的備課,主要想說說數線這一部分,數線實際上是數軸的“雛形”,其實當時我們也爭議小學階段是叫數線還是數軸呢?而北師大版的教材中從一年級就開始引入數線,利用數線既可以體會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又可以進行計算:“順著數”相當于加法,“倒著數”相當于減法。因此,數線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發明,它能幫助所有年級的兒童把算術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兒童理解序數概念,也能用來教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運算。
?? ? ? ? 所以10以內的數在數線上計數設計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第一板塊先讓學生跳,一次跳一個,一次跳兩個,往前跳,往回跳;第二板塊是寫繪,把跳的過程畫在紙上。第二個階段:第一板塊:逐一計數(順序),從起點0開始,一次只跳一個格子,從0跳到1,是第一步,跳了1個1,從1跳到2事第二步,跳了2個1,以此類推;第二板塊:隔1計數(順序),從起點開始,一次跳兩個格子 ,從0跳到2跳了2個1,2個1就是1個2,以此類推。第三階段:第一板塊:逐一計數(逆序)第二板塊:隔1計數(逆序)。
?? ? ? 數線是作為一種學具幫助兒童理解數學算理的。這三個階段的設計可以幫助兒童更好的理解10以內數的基數和序數的關系、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在后面的10以內加減法計算中我仍然會用數線來幫助兒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