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
多數人看到這句逗比的話,都會不禁大笑。可仔細想想,這句不合邏輯、看似荒誕的話,還真有點道理在里面。
這句話里包含了三個職業:裁縫、廚子、司機。分別對應興趣、職業、特長。
“不想當裁縫”當然是對這項工作不感興趣了,本職工作卻偏偏是“廚子”,能稱得上“好司機”的必然是具備駕駛特長,開車技術高的人。
今天想談到的話題就是興趣、愛好和特長。
2
從小到大,我們填過無數次表格,有些表格里總會設置一個扎心的選項:愛好興趣和特長。
有的人對興趣愛好和特長認識比較混淆,不知道怎么填。其實三者不能完全放在一起理解。
興趣和愛好既很相近,又有所區別。
興趣完全是出于對事物的好奇和求知過程,比如對音樂、汽車、繪畫、歷史等等很有興趣,興趣的范圍可以很廣泛,可以對事,對物,甚至對人感興趣。
愛好相當興趣來說,要高一個層次,可以理解為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非常喜歡,經常還會付出時間、精力去了解并接觸。比如愛好唱歌會練習,愛好釣魚會約上朋友,愛好汽車去研究,愛好書法會臨摹。
特長則是指自己已經通過反復鍛煉或潛意識領悟而得到的某項技能加深,特別擅長的專門的技藝或興趣、研究領域。一般別人很難達到的成就才稱為特長。
簡單理解就是,興趣是你對它有感覺的東西,愛好是你喜歡的東西,特長是你會做的東西。
3
興趣愛好和特長,與職業有關系嗎?
既有關系,也沒有關系。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很多人正在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去做,所以會感覺生活沒意思,過的沒有勁兒。
有少數人致力于追求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并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我很佩服這樣的人。
前段時間講過一個事兒,一個計算機專業成績還不錯的大三女生來申請退學,理由是對計算機沒興趣,喜歡音樂。當時我們輔導員老師很震憾,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還是祝愿她在音樂道路上有所成就。因為興趣能讓人產生愉快的心理狀態和工作狀態,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有少部分人能夠很早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規劃職業發展,還有少部分人在走過彎路后能鼓起勇氣調整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大多數人從事的職業與興趣愛好和特長并無直接的聯系。
原因有很多,有的人興趣愛好太廣泛,不清楚究竟哪項和職業掛勾;有的人特長不足以成為謀生的手段,所以必須要從事一份能糊口的職業;還有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到底是什么。
4
有個網友問我,說她在讀的專業是護理學,但不確定會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因為對這個專業沒有熱情,自己一直挺喜歡心理學,想咨詢我要不要轉戰心理學。
其實這個女生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少同學都面臨這類情況。
講真心話我不鼓勵像前面提到的那個退學女生的做法,為了興趣去改變現在的一切。因為你看到的只是她為了興趣和夢想去退學,你沒有看到她為此思考過很多,她對今后的發展進行過詳細規劃,更重要的是她有特長,從小學琴。在她申請退學之前,她就已經在琴行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而你呢?有的人,興趣也僅僅是個興趣。
所以我建議這位網友可以選擇雙學位,如果堅定把心理學作為畢生追求,又能夠學好,可以通過考研報考心理學專業來改變自己的職業方向。
5
魯迅以前是學醫的,在一次觀看幻燈片時,看到一個中國人給法國人當間諜但后來被法國人殺了時,一些中國學生無動于衷。所以,魯迅想,現在中國人不是身體上有問題,而是精神上的問題。于是,他棄醫從文,開始寫作,激勵中國人。
要知道,魯迅12歲的時候就熟讀《四書》、《五經》之類的古文書,他改行是選擇他擅長的領域。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進入人大就讀后,劉強東卻發現,社會學系的畢業生在當年的就業環境中,別說當官,就連工作都很難找到。
大學期間,酷愛計算機的他將所有課余時間用來學習編程,獨立開發多個項目。畢業后他開始創業,開過飯館,賣過光盤,賠過錢,填過坑。他真正的興趣卻是電子商務,并一直關注著這個行業的機會,經過多年拼博,成就了今天的京東商城。
6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怎樣把興趣愛好培養成一門特長。
“我對某某某感興趣”和“我的特長是什么”是兩句含義相去甚遠的話。
興趣可以有很多,一旦轉化為了特長,就變成了一把鋒利的刀,一項謀生的職業技能。
大學四年除了日常學習時間之外,有很大一塊時間可以給你自己“造作”。比如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寫作、音樂、運動、新媒體等。通過業余學習就算不能非常精通,至少能做到熟練,而熟練就意味著過了一個思想的門檻,懂得了基本的規律,往后發展下去,甚至成為一門職業都不是難事。
即使不能成為一門職業,能有所特長,在今后的競爭中都是重要的砝碼。拿使用ps,ppt這些軟件來說,如果用的很溜,到了關鍵時間就不會求人,有合適的機會露一手,大家也會對你刮目相看。比如唱歌,如果只是感興趣,只會去聽聽;如果上升到愛好的話,就會去學唱;如果強化為特長的話,就能成為一項技能,有機會表露下,就能為自己添彩不少。
如果對什么感興趣的話,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自己還能做出來,在做的過程中力求完美,堅持下來,就會變為特長。
7
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特長。
如果把興趣愛好提升到特長,有時格局就會不一樣。我有個朋友去跟客戶去參加一個產品發布會,不巧走在半路客戶的車出了故障。這哥們兒是個汽車發燒友,沒事就愛搗鼓汽車。客戶萬般焦急的時候,他一聲不響地很快就把故障排除了,使客戶沒有耽誤這個重要的發布會。
這位客戶也是個愛車之人,很快倆人成了朋友,我這哥們兒也從客戶手中簽到幾筆大單。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與高小鳳的故事嗎?正是一本《萬歷十五年》拉近了倆人的距離。可以想像到,如果高小鳳只是對文學感興趣,沒有深入研究,能這么快切進高育良的心嗎?當然,這是個反面教材。
8
有的人興趣廣泛,不可能把所有愛好都變成特長,但每個人至少要有1~2項說得出來的特長。
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僅能夠擴大自己的圈子,還能交到一些志趣相觀的朋友。一起打球會結識朋友,釣魚有漁友,戶外有驢友,集郵有藏友,喜歡汽車有車友,喜歡寫作會結識讀者和粉絲。無形之中會擴寬人脈,多一些和別人談論的話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培養好的興趣愛好既能豐富你的業余生活,又能放松身心,提高綜合素質,還能使學習工作的效率提高。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壓力,工作學習對我們來說,哪怕是機器,周而復始地做同一件事情也會崩潰。我們要學會利用興趣愛好和特長來調節自己,包括和家人朋友的關系。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把興趣和愛好發揮到極致,就能成為特長,它將使你終生受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