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經典賞析:
1、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譯文】君子不象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贊美別人多才多藝。
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譯文】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 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3、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譯文】孔子在衛國,一天正敲擊著磬,有一個挑著筐子的漢子卡在門前走過,便說道:“這個擊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會又說道:“磬聲硜硜的,可鄙呀!(它好像在說,沒有人知道我呀!)沒有人知道自己,這就罷休好了。水深,索性連衣裳走過去;水淺,無妨撩起衣裳走過去。”孔子道:“好堅決!沒有辦法說服他了。”
這些話語都是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為人處事應當順應自然,見機而動,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偏執于自我,一成不變。
今天繼續就《喬家大院》來開篇,話說喬致庸販賣茶葉棉布鍋瓦瓢盆等與蒙古人做生意,無奈蒙古人都覺得東西不錯,但是就是沒有銀子,馬荀馬大掌柜把這一消息告訴東家,喬致庸看著這草原上做多的是馬匹和羊群,生意變通一下何愁不來銀子,后來他利用蒙古優勢用馬匹羊群換自己的茶葉棉布等,生意需要如此,生活更應該這樣。
變通比執著更重要
靜思變通
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封建經濟發展較早,而且實行了一些改革,成為當時最富強的諸侯國家。與齊國相比,魯國封建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但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保存得比較完備,所以孔子說,齊國改變就達到魯國的樣子,而魯國再一改變,就達到了先王之道。這里孔子就是說變是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他強調了變化、變通和變革對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人們就懂得了變通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
有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
在一個村子里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阿一,一個叫阿二,一天他們相約到外地去做生意,變賣了些田產,帶著一部分錢財和驢子上路了。
他們到了一個生產布的地方,阿一對阿二說:“在咱們那里,布是很值錢的東西,我們把所有的錢換取麻布,帶回故鄉一定會有利潤的。”阿二同意了,兩人買了布,捆綁在驢子背上繼續趕路。
接著,他們到了一個盛產毛皮的地方,阿一就對阿二說:“毛皮在咱們故鄉是更值錢的東西,我們把布賣了,換成毛皮,這樣不但我們的本錢回收了還能有一點利潤啊!”
阿二說:“不了,我的布已經很安穩地捆在驢背上,要搬下來多么麻煩呀!”
阿一把布全換成毛皮,還多了一筆錢,阿二依然有一驢背的布。
他們來到一個生產藥材的地方,阿一就對阿二說:“藥材在我們家鄉是更值錢的東西,你把布賣了,我把毛皮賣了,換成藥材帶回故鄉一定能賺大錢的。”阿二說:“不了,我的布已經很安穩地在驢背上,何況已經走了那么長的路,卸下太麻煩了!”阿一把毛皮都換成藥材,還賺了一筆錢,阿二依然有一驢背的麻布。
后來,他們來到一個盛產黃金的城市,那里到處是金礦,但是很欠缺藥材和布,阿一賣了藥材,換成黃金,又賺了一筆錢,阿二依然守著一驢背的布。
最后,他們回到了故鄉,阿二賣了麻布,只換得了很少的一點錢,而阿一把黃金賣了,成為當地最大的富翁。
這雖是一則小故事,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變通”的意義有多么重要,“大禹治水”的故事時我們都讀過,為什么大禹會那么聰明地用“疏導法”來治水,而他的父親就那么的不會變通而最后必須眼睜睜地看著被拉去砍頭?難道是大禹真的比他的父親聰明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大禹善于變通,他能夠在當時騎虎難下的態勢前適時應變罷了。
騎虎難下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古代的一句名言,是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可是如果過于刻板,認為規矩只能立而不能改變,則是大錯特錯了。可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卻都缺少那種改變的勇氣和膽量。其實,規則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的。雖然規則是約定俗成的,但并不是沒有別的方法和方式,如果不知道改變,只一味地遵守規則,是注定要被社會淘汰的。對于改變,一個思想僵化、保守的人顯然是難以應付的,只有那些最為樂觀而最富創造性的人才能夠思路開闊地、靈活機動地對待不可避免、持續發展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恰恰是實現目標所必需的。
勇往直前是一種勇氣,激流勇退也是一種勇氣。我們必須順勢而為,善于變通。在環境變化或者形勢變化的時候,你的處世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否則你會吃虧或者敗陣。適應性是人類適應周邊環境的生存能力,靈活性是人處在不可改變的環境中改變自己的能力,它是活力的表現。
許多人在情況改變以后還堅持原來的方針,是因為沿著既有的方向,順勢而為要簡單得多,所以不愿意立即接受風向改變的事實。因為一旦承認轉向,戰略也非得跟著改變,不少成功人士都相信自己的運勢,也希望沿著原來的道路走下去。二戰時期帶領英國和法國贏得勝利的丘吉爾和戴高樂,在和平時期的選舉中反而落選,就是這個道理。
情況轉變時,思想必須跟著輪換也就是這個道理。有些人即使曾經靈活運用手腕多次獲得成功,但還是很難察覺悄悄接近的危險和新的機會。沒有經驗但能夠以平實而冷靜的態度觀察事物的人,比較能夠因情況不同而改變。
規矩與方圓
在學習中,變通的原則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習時要多動腦,學問更要活學活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知識和學問所帶來的好處。死讀書的人多數無法將學問靈活運用,一旦發生狀況,他們也只會生硬地搬出腦子里有限的知識,陷在矛盾與錯誤的生活中。不管是模仿還是學習,都要懂得靈活應用,絕不是生搬硬套就能獲得同樣的效果。不懂得變通與應用,只會讓自己錯誤地踏上以為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
學習,最重要的不是理論的死記,而是知識的融會貫通,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我們背得再多,很快便又要忘記,但是,只要我們了解了公式里的解題技巧與原理,不管考題怎么變化,我們也都能迎刃而解!
變通就是以變化自己為途徑通向成功,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想要改變環境,就必須先改變自己。人生在世,無論我們遇到什么困難都應該學會變通。因為,客觀情況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正如諸葛亮所說:“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利而所何無敵。”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克服困難走向成功。對于善于變通的人而言,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困難,只存在著暫時還沒想到的方法,然而方法終究是會出來的,所以,善于變通的人只有一個歸宿,那就是成功。人生在世,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一樣,每個人遇到過的困難也迥然不同,那么,每個人采取的方法更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難,都必須變通,不變通,就無法克服困難,很難走向成功。
明智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蕭伯納
讓我們都學會變通吧,讓我們都走向成功大道吧,假如你陷入了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慮,有一條路可以繞開生活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讓你到達目的地,那么這條路就是所謂解決問題的絕妙方法——變通。
世事變幻無常,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地過一輩子,所以那些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人發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須要能適時地靈活變通,否則道路就會崎嶇難行。當你樹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后,你必定要制訂一個相應的計劃,可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任何事情都是處于變化之中的,往往一件事的發展、變化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原有的計劃將不再適合于已經變化了的局面,你必須對此做出改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靈活變通是必須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靈活應變的素質將成為你棋高一籌的標志,同時它也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
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孔子)耀古今
讀盛世經典,參悟人生真諦,一米陽光,半瓢清水,獨坐漁舟船頭,撐起一桿乾坤,坐看江邊花開花落,仰望天空云卷云舒,靖談論語(微信號:jtlunyu)與你相約一起品讀圣典,啟迪人生真諦,與君相伴,星河璀璨。
題外:感謝你能看到這里,百家爭鳴各有千秋,讀經典巨作,品人生百態。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與收藏,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做評論言辭之說。一部巨作流傳至今,有其自身閃光之處,取其精華為我們所用才是讀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