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寫字是我一直想做卻一直無法堅持做到的兩件事情。
電腦了存了好多個幾千甚至上萬字的開頭,卻沒有一個結(jié)尾。跑鞋、運動衣等裝備配置了一套又一套,沒有一次堅持跑過一個月。
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事。今天太累了,明天再來吧;今天有個聚會,明天再說吧;今天孩子有課,明天再開始吧;今天太開心了,要獎勵自己放假一天;今天太難過了,安慰自己休息一天……反正今天就是做不到,至于明天,明天就是一個新的今天。反反復(fù)復(fù)就像一首《明日歌》。
而在“老將至”之前能將這個死循環(huán)打破的人只可能是我自己。
想想,其實事情都是這樣的,很難萬事俱備。就算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還要差個東風(fēng)呢。所以,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永遠不能說——等條件成熟的。而是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條件。其實創(chuàng)造條件的本身就是做事的過程。
白天馬不停蹄的處理公司事物,感覺在車里窩的腳都腫了==晚上孩子又開啟不離身的袋鼠模式,一直在抱抱,感覺肩膀要掉下來了。當(dāng)一切安靜下來的時候,只想趴在沙發(fā)上裝死,連臉都不想洗了。最終還是爬了起來。不知道到底多少天后我能不再用爬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的行動。橢圓機上走了10分鐘,本以為會更累,可卻覺得筋骨似乎有點活動開了,肩膀也不那么酸痛了。大概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累過了那個瓶頸,身體就被馴服了,“也不拍桌子了,也不摔杯子了”。然后進入碼字模式,寫著寫著,心里開朗了很多,不再煩惱工作的瑣碎與帶孩子的辛苦。這些本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要接受它們,要學(xué)會共處共樂。其實寫的過程就是思維通過文字不斷的條理化,進而整理了自己的情緒。
所以,未必一定要等到條件成熟,等到想做這件事的時候再去做?,F(xiàn)在就去做,最不想做的時候也要做。做了你就會明白了,其實也沒那么難。
立個flag,從今起,累的時候跑步,煩的時候?qū)懽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