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深夜翻看留言,突然間收到一條后臺留言,里面寫著:“懵芽,我在端午前立下了三個flag,第一個是做一份四級真題,第二個是看完《自控力》這本書,第三個是每天做半小時有氧運動。可端午節走了,我一個也沒完成,曾立下的flag,讓我啪啪啪打臉了。曾經,我從不會為我立下的flag沒做而悶悶不樂,可如今我已經是20歲了,是一個小大人了,所以我很害怕,害怕年輕時偷的懶會變成成年后受的罪,我知道我竟不是無能為力也不是力不從心,我……就是特別懶,不愿意開始。”
看完后有點懵,我的端午只顧著吃喝玩,哪來的那么多勵志flag,真叫人為難和慚愧。
可“曾立下的flag,讓我啪啪啪打臉了”一直在我耳旁回響。一直明白,人生就是一次次下決心又一次次打臉的過程,生活就是上一秒的決定下一秒的反悔的循環,但事實擺在面前的時候,還是有點自怨自艾。
曾經立了個flag,三個月學會畫畫,所以買了水彩筆,削筆刀,素描本,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曾經立了個flag,一定要寫一手好字,所以買了字帖,打算每周日練習3小時,結果不知道字帖現在在哪兒。
曾經立了個flag,至少得學會一種樂器,所以看了吉他,小提琴,架子鼓各種入門小視頻,于是真的只是入門,從未踏進真正的樂器世界里去。
蔡康永在《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里說到: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是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因而,很多時候,我們討厭自己,并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很蠢很傻很笨,而是因為我們本可以很聰明,只是懶的去變的聰明。
咪蒙在《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里說: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簡單點說,就是你本可以在夏天前減肥,在夏天時就能秀又白又瘦又長的大長腿了,可你偏偏選擇在夏天時看著自己的肥肉生著悶氣。
你本可以在工作前,把必學的技能學了,必考的證書考了,在工作時你就可以碾壓老職工了,而不是職場菜鳥,可你偏偏選擇天天煲劇打游戲。
你本可以在旅行時做好攻略,把衣食住行都了解一遍,在旅行時你就可以自然應對各種狀況了,可你偏偏選擇冒險的前行。
所以你立下的“來一場舒舒服服的旅行,有一份順順利利的工作,要一個白白瘦瘦的身材”這種flag,都實現不了。
你和flag之間像歡喜冤家,你愛立flag,可你不愿意行動,flag喜歡折磨你,可你樂意被它折磨。你們相互拉扯,誰也不愿意放過誰。 我知道,曾立下的flag,讓我啪啪啪打臉了。
我也知道,啪啪啪打臉時,真的會很痛。但,我說服不了自己,也說服不了其他人,去完成每個flag。
因為,還是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外有人,不知世態炎涼。但愿,自己能和勤奮做朋友,遠離懶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