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今天想分享的,就是一個生活小秘訣。
有沒有覺得,有時候想做出一個改變,特別特別艱難?
哪怕這個改變,是你真心期待,但總還是莫名擱淺。
比方說吧,我以前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烘焙達人,每個周末都烤出不一樣的美味。
這周烤曲奇,要美美地裝在籃子里,系上緞帶,拍照發朋友圈。
下周烤戚風,要烤得松軟濕潤,叉子擱上去,按下深深的印,拍照發朋友圈。
再下周做個裱花蛋糕,要用素凈的白色奶油,裱出繁復華麗的花朵,放在古董蛋糕托上,拍照發朋友圈。
但是,如你所料,我并沒有成為這樣的烘焙達人。
實際上,事到如今,我的烤箱只烤過紅薯和雞翅,從來沒有烤過哪怕一塊餅干。
那些美味而漂亮的曲奇和蛋糕,只存在于我的想象里,我甚至連一件烘焙用具都沒有買。
除了烘焙之外,還有好多類似的經歷,曾經發生在我身上。
我相信,正在看手機的你,也和我一樣當過夢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要成為多肉達人,我要改變我的形象,我要修習茶道,等我瘦下來就去約那個攝影師拍照,我要減肥,我要每天做早餐……
結果,戰斗還沒開始,軍心就已經潰散。
然而有一天,我看了一本講互聯網思維的書,提到互聯網的一個法則,叫做: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意思就是,互聯網時代一日千里,時間不等人。所以,當一個產品開發出來之后,你必須讓它盡可能最快速度上線,在實踐中檢測BUG,一旦發現BUG,立即消除并推出新的版本,在不斷更新版本的過程中對產品進行完善。
而與之對應的,傳統思維下,等一個產品完全開發、測試、醞釀到十全十美,再推向市場,往往黃花菜都涼了,甚至還沒推出,計劃就破產、夭折了……
我突然頓悟,互聯網產品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我們的生活,不也一樣嗎?
于是,通過這八字法則,我開始變成了一個行動派。
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接下來我會以案例的形式說明。
01?用鋼筆寫字的習慣
以前的我:
“現在用中性筆湊合著寫字,等把字練好后,我就去買貴價的鋼筆。”
現在的我:
1.0版:管它三七二十一,先買一支鋼筆再說,百把塊錢已經有很好選擇,有啥好糾結的?
2.0版:用鋼筆寫著寫著,發現我的字居然寫得比想象中的好耶,而且越寫越好了。
3.0版:再買一支貴一點的金尖鋼筆,哇,居然使用體驗又好出一大截,字又寫得更好看了!
4.0版:有了鋼筆之后,更愛寫字了,現在經常用寫字的方式整理思緒、撫平焦慮,筆記本的使用頻率都高了起來。
……
啟示:
你不去試,你怎么知道好不好?
解讀: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有想法了,就趕緊去試,不要細想,也不能細想。
“等我字好看了再去買好筆。”“等我瘦下來再去拍寫真。”“等我有空了就去學游泳。”……把行動建立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前提上,最后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為什么不能是買了好筆而督促自己寫出更好的字呢?就像我在《入坑 | 聽說買了這些筆,連寫字都能寫出高潮》公眾WeChat:午休在別處中說的,鋼筆本身的筆尖設計能讓我們寫字更美、更省力,而它的顏值、重量、質感,都能為你增添一份儀式感,甚或是寫完字遲遲未干的墨水,都會教你把性子慢下來,拋卻敷衍和潦草,寫出更加優雅、抖擻的字來。
其他事情也是同理。先用最小成本去試,成功了,就繼續加碼;失敗了,就立即止損,不留遺憾。
02?手沖咖啡的習慣
以前的我:
”好羨慕手沖達人,可是手沖太麻煩了,一下子要準備好多器具,還要學習很多知識……唉,先緩緩再說。”
現在的我:
1.0版本:先買一本介紹咖啡的書。
2.0版本:這邊廂看著書,那邊廂購入濾壺、手沖壺、磨豆器等基本用具以及咖啡豆。
3.0版本:有樣學樣,照著書進行手沖,但不過分在意手法是否專業、出品是否好喝。
4.0版本:購買更多的咖啡器具,如量勺、溫度計、秤等
5.0版本:開始測試不同水溫、不同手沖方法帶來口感的不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手沖方法。
6.0版本:繼續購買更加專業的咖啡器具,如更適合自己的濾杯等。
啟示:
不要試圖一口吃成個胖子。
解讀:
有時候,我們遲遲沒有開展一項計劃,是因為覺得要準備的東西太多、太麻煩。
你聽說過“決策癱瘓”嗎?簡言之,就是你面臨的選擇太多,導致你無法短時間做出決策。假設你面前只有A和B兩個選擇,你可以輕松地做出決定;可是,當你面前有30個選擇的時候,你發現你的思維陷入了“癱瘓”狀態,舉棋不定之后,往往會退回到最初的選擇。
當時,作為一個小白,面對五花八門的咖啡器具,我就陷入了決策癱瘓的狀態:好麻煩啊,好像還沒準備好開始這項挑戰。
后來我狠狠地敲打自己:管它買得專不專業、好不好用行嗎!看到合眼緣又符合價位預期的,就買了再說!用一段時間如果不趁手,那就再一樣一樣地慢慢換!
另外,一下子投入太多金錢,也是我們裹足不前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時候,也可以參照一下互聯網思維。很多互聯網企業初創時期,都非常山寨,往往是幾個人的小團隊就開干了。
然后慢慢的,有資金進來了,可以招更多的人了;慢慢的,又有資金進來了,可以做更大的事了……隨著一輪又一輪風投的涌入,盤子就越做越大。
參照這種方式,還是以我手沖咖啡為例,就可以先買最基本的器具,其他可要可不要的,可以根據后面的需求再添置或替換。
這樣,可以消解一下子投入太多金錢而造成的壓力。接下來每添置或更換一件,都要是自己喜歡的精品。而那時候的自己,已經不是小白了,可以配得上更好的東西了。
03?做早餐的習慣
以前的我:
“我要像那些網紅一樣,每天都做一桌美美的早餐!”
現在的我:
1.0版本:不求每天做早餐,只求每周末的其中一天能給自己做一頓早餐。
2.0版本:不求早餐做得多豐盛,哪怕一次只做單一的食物,只要做了就是勝利。
3.0版本:在時間、精力漸漸可以應付,也習慣了自己做早餐之后,開始嘗試更加豐富的用具和食材。
4.0版本:購買更好的廚具、餐具、餐布等,開始講究擺盤,終有一天做出又美又豐盛、值得拿出來曬的早餐。
……
啟示:
不要追求完美,讓自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解讀:
誰不想每天親手給自己做美美的早餐?以前看到那些早餐達人曬的圖,我簡直要羨慕死了好嗎,還買了一堆關于快手做早餐的書,立志要過上那樣的人生。
然而,你應該猜到了結果。像我這樣一個嗜睡癥患者,早晨是斷不會起來做早餐的,哪怕只是提前十分鐘起床!
最近,午休群有幾個特別蘭心蕙質的群友,自發地開始了早餐曬圖大比拼活動。每天睜開眼睛,都會被她們PO在朋友圈和午休群的早餐美圖喚醒。這讓我不由得再給自己提出了相同的問題:我到底能不能做到?
但活到今天,我早已經深諳自己的弱點。所以第一步,我先告誡自己:千萬、千萬不要去想那些網紅曬的絕美早餐圖,否則,我只會如天狗吃月亮,無從下口,就算下了口,也要吐出來。
進一步,我分析了自己最大的痛點,那就是早上起不來。于是我就先給自己下了一個寬松的指標:平時起不來,周末不趕時間,給自己做早餐總可以吧?
經過了周末的演練,我發現做早餐并不是那么復雜的事,再開始把這項任務復制到平時。這時候做早餐已經沒有那么難了,接下來我需要做的,就是再進一步把頻率固定、把速度加快、把色香味繼續完善就好了。
以下,就是我這幾天做的早餐。也就是各種排列組合,做起來也簡單。
是的,盡管目前,我依然沒有做出可以驚艷朋友圈的豐盛早餐,但已經是卓越的進步了。這一步都已經跨出去了,那往后的目標還會遠嗎?
總結一下,想實現改變的話,你就千萬不要只把目光盯在高遠、完美的長期目標上。
要學會把目標分解,分解到最最細小的單元。
或者進一步說,你甚至僅僅需要把握前進的方向沒有跑偏,剩下的,就走一步算一步,每一步,都要當成勝利來慶祝。
當然,買買買也是其中的一個小小助力。
不是盲目的瞎買,而是循序漸進,通過能滿足當下需求的購買,去漸漸勾勒理想生活的輪廓。
比如我心心念念的烘焙。為什么不能從最基礎的烘焙用具套裝入手呢?一套就可以制作日常面包,蛋撻,糕點等,可以讓新手進行全面的嘗試,試完了,再根據興趣進階也不遲啊。何必追求一上來就是高難度的裱花蛋糕,能做這種就是勝利啊!
像接下來我的早餐進階,也會選購一些能讓早餐做得更好的小廚具。如這個蒸蛋格。
還如可以迅速把洗好的蔬菜甩干水分的蔬菜沙拉脫水器。早餐做沙拉的話,再也不用糾結,到底是頭天晚上把蔬菜洗好放在冰箱,第二天早上吃蔫蔫的蔬菜,還是第二天早上再洗,沙拉吃到最后留下半碗水。
花點小心思,其實不用費多大功夫,你就可以做成很多事兒,對嗎~
祝你午休愉快!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請你不吝動動手,關注一下“午休在別處”,把它分享出去吧。
- 好好利用午休時間,打開人生新大門吧!-
版權聲明:
1、本篇文章內容全部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抄襲。如需轉載或合作,請聯系作者,謝謝!
2、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不妥,亦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