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看《非你莫屬》,就是張紹剛主持的一個求職節目。
一次,一個女設計師上節目,老板們出了一個題:「如果讓你設計一個產品包裝,你怎么做?」,因為那個女的長得非常好看,所以我記得很清楚她的回答,「我會將包裝盒設計的好看些,讓用戶買回去后,不僅僅是拆掉包裝扔掉盒子,而是放在家里可以觀賞……」
講到這里后,老板們都大吵起來,優勝教育老板陳昊直接出了一萬塊(具體記不清了,反正是節目史上最高的一次)的工資,還說可以讓她的男朋友也去那里工作。
這還不算,后來,這個女生選了陳昊,而聚美優品的陳歐則放話:「雖然你沒有選我,但是我下面一定會去挖你的」。
我當時年幼無知,以為這些老板們都是看中了這個女生長得漂亮,心里還不以為然,直到今天……
我讀到一句話——
任何一個企業主要的營銷活動永遠是消費者完成的,而市場部只不過起到觸發作用
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女生做的不僅僅是設計,她還在進一步為產品做廣告,她正在為企業打開了一個消費者相互參考意見的市場。
想象一下,你買了一個產品,包裝盒非常漂亮,你會不會拍張照片發朋友圈?朋友來你家做客,看到后會不會問,你這是哪里買的啊?然后朋友也會買,也會發朋友圈……
這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全民幫你廣告」的形勢,這將節省很大一筆廣告費用。
想想小米初期的時候,那么多米粉,大家平時相互聊的都是小米,周圍人買手機詢問的時候,他肯定第一時間推薦小米。
在一個市場內,當消費者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當一個消費者看到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事物、購買某種商品,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小米正是有這種高度的認知,所以才會在前期幾乎不打廣告的時候,獲得爆發式的成長。
正如李叫獸所說:
一個市場,就是一群消費者使用類似產品滿足類似需求,并且相互討論。
所以,你第一波推廣的對象,必須是相互之間能夠影響、交流和交換意見的群體。這種意見交換越頻繁(比如某個車友會、同一公司、一群閨蜜等),就越意味著你可以利用消費者之間的連鎖反應,讓他們幫助你承擔90%的營銷成本。
這種連鎖反應在心理學領域叫做從眾心理。
做一個產品,確定一個正確的市場方向十分重要,如果市場錯誤,后續的投入可能會如將石子投入大海,只會輕輕泛起一陣短暫的漣漪,然后永久沉寂。
我自己這段時間也在和朋友計劃一個M2C的創業項目,今天看了李叫獸的文章,才發現之前涉及到產品營銷的時候,我的市場定位是錯的,至少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而成效很小的定位,這對于一個創業團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失敗。
多虧今天看到了李叫獸關于市場的文章,其實我還沒有完全吃透這塊,知識大概知道哪個方向不對,至于怎樣定位到真正有效的市場,我還需要深入梳理一下。
一般來說,一個有效的市場(Market)至少要滿足這4個條件:
- 擁有一群實際存在的顧客;
- 這些顧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 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其需求;
- 在決定購買時,市場中的消費者相互參考。
大多數人對前三條都有直觀的理解。但遺憾的是,最后一條才是大部分新產品企業成功推向市場的關鍵——市場中的消費者相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