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個多月的電視劇《白鹿原》馬上要落下帷幕,里面很多角色都個性鮮明,拋開原著,《白鹿原》這部電視劇還是很值得追的。
《白鹿原》中男性角色比較強烈,劇中女性角色其實都挺可悲的,有三位女性角色,仙草,白靈,田小娥刻畫比較深刻,但是有一位女性,個人覺得是劇中最悲慘的一位。
冷秋月,白鹿原上冷先生的長女,受過良好的家教,人長的聰慧,還到得父親的一些醫術真傳,若是嫁給別人,一定是位如仙草般的賢妻良母,但很不幸,嫁給了鹿兆鵬。
而她這位“丈夫”是如何成為自己“丈夫”的,只因父親看中鹿兆鵬不同于其他男兒,覺得鹿兆鵬日后必成大器,故而通過結娃娃親的方式,結下這段姻緣。
鹿兆鵬一生中有過感情交集的女子有三位,其中冷秋月是明媒正娶過門,但卻是最不幸的一位,其實在看劇的過程中,我在想鹿兆鵬若是試著和冷秋月相處一段時間,交往一段時間,是否結局會不一樣?但是想歸想,劇情不會按照一人所愿去發展。
新婚之夜本該是良辰美景,洞房花燭,而“丈夫”鹿兆鵬卻和冷秋月談人生信仰,勸說冷秋月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料因為太累睡著,引起“丈夫”鹿兆鵬心里的不滿,但也聽出一些話中之意,鹿兆鵬不知道的是,在冷秋月所受的家教和觀念準則中: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以及恪守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封建禮儀。
在這樣的觀念中,父親哪怕是要讓自己嫁一個地痞無賴,冷秋月也會從之,更何況是優秀的鹿兆鵬,自己的“丈夫”,不管多艱難,也一定會從之。
冷秋月知道鹿兆鵬是干大事的人,不但自己留不住,公婆也留不住,唯一的念想是能留下一個孩子也好,但這個念想鹿兆鵬分毫不給,在婚后的第二天,鹿兆鵬就回城了,留下冷秋月獨守空房。
也許開始冷秋月和鹿兆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劇中的一個小片段中,冷秋月向鹿兆鵬表達了喜歡他的心意,還有一個片段,是冷秋月向鹿兆鵬講述在小時候見過他一次,也許是這一面之緣的情根深種也不一定。
等待,有兩種,一種是守著希望等待,另一種是在絕望中等待,冷秋月屬于后者,這種絕望的等待,是身為妻子,卻總是最后一個知道“丈夫”的消息,或者是鹿兆鵬因為“家國天下之大事”而回到原上,短暫而不愉快的相聚之后,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鹿兆鵬在白鹿原當校長的一段時間,應該是冷秋月和鹿兆鵬距離最近的一段時間,但也是最尷尬相處的一段時間,兩個人沒什么交流,唯一的橋梁是能同房,生個孩子,在冷秋月看來,只要能和鹿兆鵬有個孩子,此生足矣,但在鹿兆鵬看來,除了不能給一個孩子,其他的都可以給。
兩個人根本觀念不同,導致冷秋月壓抑到瘋癲,后來由于父親冷先生怕瘋癲的女兒抖出鹿子霖的丑事,影響其聲譽,用藥將冷秋月毒啞,變啞后的冷秋月又回到一個作為妻子該盡的義務的角色中,孝順公婆,打理家事。
劇中有幾個片段,是冷秋月寫毛筆字,字如其人,冷秋月的毛筆字寫得娟秀有力,一個片段是冷秋月用寫下的字告訴鹿子霖不要再去田小娥那里,一家人好好生活,她替鹿兆鵬好好孝順兩位長輩。
還有一個片段,是鹿兆鵬回來,準備接冷秋月去城里生活,兩個人在紙上的對話,當得知鹿兆鵬接自己去城里開始新生活,冷秋月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鹿兆鵬告訴她,只是她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生活,絕望之情瞬間涌上心頭,而后果斷的拒絕了鹿兆鵬去城里,鹿兆鵬走后,冷秋月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又悲慘的一生。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為什么冷秋月不和鹿兆鵬離婚呢?鹿兆鵬是提出過離婚,但冷秋月不肯,冷秋月什么都好,唯一遺憾的是在一個等不到希望的男人身上葬下自己的一生,也和那個時期封建社會,所傳遞的“從一而終”的錯誤思想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在看到冷秋月死時,我的眼淚都流下來了,這個善良的女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悲戚一生,她本該是一位花樣少女,人生還有無限可能,可認定一個人,低到塵埃,終此一生,哪怕死后,也要請求讓自己和“丈夫”日后能合葬在一起。
冷秋月死后,其父冷先生才反思,自己害了女兒一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到最后只能一聲嘆息!
文章寫于2017年6月21號,晚23:25
下一篇文章淺談,白鹿原上的罌粟花:田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