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未明,被嗚嗚的船鳴聲喚醒,原來是我們乘坐的“凱娜號”游輪起航了。我立即爬起床披上衣服沖到六樓的觀景臺上,生怕錯過每一處江景,辜負了每一刻光陰。
?
游輪從宜昌的碼頭緩緩地向前行駛,江風(fēng)呼呼作響,揚起我滿頭秀發(fā),站在夾板上,“船在江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清歡就像那一碧江水源源不斷地涌出。先生已經(jīng)在船頭吹起葫蘆絲,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和著江上的晨光一起歡騰,有些外國游客不停地給他拍照,也許悅耳悠揚的葫蘆絲在大江群山中更顯出它的民族風(fēng)情。兩岸的山勢不停地變換著畫面,連綿起伏的山巒在薄霧中愈顯神秘,也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把它們雕琢得如此雄壯各異。寬闊的江面群山的環(huán)繞已讓這艘近1噸的游輪略顯瘦小了。
? ?
忽然,廣播里傳來講解員的聲音“女士和先生們,西陵峽快到了,請拿好相機做好拍照準(zhǔn)備,二十分鐘后我們將駛出西陵峽”。夾板上的游客越來越多,公公婆婆也和我們一起觀景。西陵峽是修筑大壩后保留較為完整的一段峽谷,據(jù)歷史記載,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難,此峽中的崆嶺段有“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之稱。如今,修筑大壩,經(jīng)過整治后水位上漲,江面風(fēng)平浪靜,洶涌的惡浪不再了,如今船只暢行無阻,如履平川。南岸象鼻山下,一間間黑色木質(zhì)小屋拾階而上,延伸到山頂,這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茶馬古道。最高的山頂上有一個邀月亭,亭子旁邊屹立著四塊石頭,傳說是《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云西天取徑的壯麗景像。前面懸崖峭壁的縫隙里放著千年棺木,是古人的達官貴人的喪葬習(xí)俗,至于棺木是如何安放上去的至今是個不解之迷。憑欄而望,船還有幾十米將駛?cè)雿{谷,左邊的山脈把江面擠得越來越窄,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月亮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歐陽修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千古名句。
? ?
三峽兩岸除了蒼翠的樹木,懸崖峭壁,古人石刻外,還有很多新建的民居,老百姓居住在江兩岸,白墻黑瓦,炊煙裊裊,給幽靜的山間增添了生機。據(jù)說這些老百姓以前都是居住在山腳下,由于修建三峽大壩,他們不得不離開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遷移到別的省份,或是山上。現(xiàn)在的移民沒有了土地,都是靠發(fā)展旅游業(yè)、畜牧業(yè)或是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偉大的三峽工程百萬老百姓大移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呀!
? ? 蘇軾的《臨皋閑題》寫道:“江山風(fēng)月,本無常主,閑著便是主人”。一切自然界的東西,本來就是沒有屬于誰的,只要你有閑心閑情去欣賞,你就是大自然的主人。我深吸著攜有山林氣息的清新空氣,絲絲甜味的江風(fēng)扶弄著每寸肌膚,一碧萬頃浩浩湯湯的長江川流不息,西陵峽口萬重山的疊影在眼前一晃而過,此刻我成了峽口里用心看風(fēng)景的人,做大自然的主人是如此幸運和心醉。
? ? 我癡癡地仰望著山,寄希于它的厚重與堅強。呆呆地凝望著水,用那河床中的碧水洗去心中的塵埃,與大自然山山水水相融的每一秒我都不忍心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