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這種感覺,做一件事做到一半就覺得似乎無力再做下去,想要放棄,無論大腦再怎樣說服自己,似乎都無法堅持下去。
半途而廢,你有過,我有過,每個人都會有過。因為在漫長得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們本能得渴望“及時反饋”,對長期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情其實我們并不擅長。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怎么就那么難呢?
雞湯式的鼓勵大家都看過,看得時候熱血沸騰,轉過頭,當時的“海誓山盟“沒了蹤影,照舊葛優躺,擼串看電影。我也無數次給自己制定過行動計劃,任務細分到以小時計算,但幾乎沒一次能按照計劃完成。一天之后,那個計劃也就被我棄之不顧了。我反思過,我認為是自己太懶惰,意志力太差造成的。但是我卻忘了一點:
用心去找出你做每件事的意義。
李笑來老師說賦予你要做的事情以某種意義,然后具化到現在每做一步就能得到的”好處“,這樣無需堅持和努力,你自然干勁滿滿,停不下來。但要找到那個真正觸動你能量的點,談何容易。萬維鋼老師專欄里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講給所做的事情賦予意義的,那句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記。意義無需很”大“,像為國為民這樣的雄心大志,如果你真心這么想,那更好,賦能越大越持久。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得遇上那個”時刻“,讓你豁然開朗,然后為了那個“意義”成就一生的事業。需要運氣,但是并不是無能為力。
我計劃讀一下《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我不知道讀哪本書的時候才能激發出我心底想要為之奉獻的那個意義,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創造機會,增加與那份‘意義’偶遇的機會,時候到了,一切也就會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