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定不能像去年一樣"。
這是我在幾天前說的話。我想到,去年此時也說過一樣的話。
為什么對"去年"不滿意?
去年是碌碌無為的一年。我去做了一個兩個甚至三個項目,但是那些項目,沒有我也一樣;而我也沒有因為這些項目而有什么改變,就算有,恐怕也只是"潛藏在內心中",微不足道。也許我讀了幾十本書,可是除了讀完整本書后的成就感,還有什么呢?大抵早就把內容忘得一干二凈了吧。還有學習,也許又上過幾個公開課,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仔細想想,去年真是碌碌無為啊!今年不能再像去年一樣了。
可是今年又是怎么過的呢?新年的前五天,是怎么過的呢?
心里清楚。
這五天,可能會成為這一年的縮影。頓時感到恐怖,難道我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年?
那就來反思一下這五天是怎么過的吧。就說今天。上午我用兩個小時做完了欠了一學期的計算機習題,然后就是計算機的期末考試,我十分鐘做完了會做的題,數了數,58分;然后去讀了會英語,至于讀了什么,忘了;還讀了書,《木心文學回憶錄》,19世紀法國文學那一章,至于內容,又忘了。。。昨天與今天類似,前天與昨天類似——明天也會和今天類似。那么,這和去年的狀態有什么區別?
細思恐極。如果不是因為寫隨筆時發現寫不出東西,我不會注意到這些問題——我一直覺得,就和我不會聊天、沒有話題一樣,如果沒話題可寫,一定是因為生活一成不變,沒有新的事物。我的外教曾問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我說,新事物。外教對這個答案很滿意。可是實際卻常常被我們忽視。
我們以為的"新事物",有的時候僅僅停留在表面。比如讀書,比如旅行,比如做項目,看起來是新書、新地點、新項目,但其實并沒有什么新的影響。我們總是用舊的意識來體驗新的事物,于是再沒有新的影響產生。做著這些不知其味的事,自我以為又接觸了很多新事物、豐富了生活,等到年底一總結,才發現什么也沒有。于是,新的一年便要說:"今年一定不能像去年一樣!"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