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不了的十七歲

林志穎說過他有一個愿望:等到kimi長大之后,和他一起唱《十七歲那年的雨季》。錄制《爸爸去哪兒》時,恰逢kimi的生日,父子倆合唱了這首歌,雖然kimi平時的形容詞僅限于“酷不酷”,“真的好酷”;雖然當時他沒有得到心愛的奧特蛋還在鬧情緒,但是依舊怯生生地與爸爸合唱了一首歌,林志穎眼中泛著點點淚光。

這是林志穎的成名作,從十七歲到現在,他的生活遠沒有“不老童顏”看上去那么簡單,他做車手、做科技、學設計、開公司……不知道他為什么閃淚花,十七歲對于他來說是回不去的過去,對于kimi來說是還算遙遠的將來。

前兩天看《像邦妮一樣愛你》,這是幾年前的書,作者是個編劇,言語雖然幽默,但是梗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了,現在再讀有點滑稽的意思。信息流通實在太可怕了,聽聞某微信訂閱號,48小時之外的梗絕對不用,不禁讓我后背直發冷汗。唯恐抖機靈時,被人嘲諷過時。

邦妮回憶了她的十七歲,書中她的形象就是我上學時深深地嫉妒并想要成為的那種人——上課不聽課就可以學習好,長相不是姣好的類型但是絕對有自己的個性。而我?偶爾上課才聽課,考試之前突擊才能保證中游,長相絕對不姣好,還好,有自己的個性——雌雄難辨。

面對這樣一個潛在的偶像,我不是花癡般崇拜而是咬牙切齒地羨慕嫉妒恨,哪怕她在書中。十七歲那年,我剛上高一,十六歲的那年的暑假對我來說是極度美好的。

我騎著新買的自行車挎著腰包風行在大街小巷,盡管那個黑白斑馬花紋的包被別人笑稱為馬糞袋,我依然會不管不顧那些善意或者惡意的玩笑,把變速車調到最快,迎風上橋也會把車踩得飛快。

我相信最好的未來就在明天,順利考上高中讓我如釋重負,我覺得未來不遠了,雖然我所在的那所高中升學率并不高。那個夏天,爸爸給我報名了電腦班,在我們那個城市,電腦是極其奢侈的東西,上電腦班也算是前衛的事兒。

上了電腦班我才發現,之前令我艷羨的網管技能——重啟電腦、切換大小字母按鍵、登陸聊天的QQ,是那么的簡單。我還學會了五筆打字、知道了什么是windows,什么是電腦病毒……

下課后,我飛快地踩著車子回家,和小伙伴分享今日學習心得,她有些興奮同時還有點謹慎地問我:什么是菜鳥?

那時候,我最喜歡的歌曲是陳奕迅的《十年》和陳冠蒲的《太多》,“什么時候我能感嘆十年好快,物是人非呢?”

如今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對電腦,早已經學會了各項計算機功能,還自學了一些軟件的基礎操作,那個曾經問我什么是菜鳥的小伙伴,也早已經把電腦玩得如火純青,是時不時的我們還會討論一下十七歲時做過的傻事。

現在,告別了十七歲,面對現實與未來,我們仍是菜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