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上有一種基本叫吃方法叫做“征吃”,俗稱“扭羊頭”。一般在發現被對方征吃的時候,正確的方法是選擇放棄,可是孩子每次下棋的時候,自己已經發現被扭羊頭了,但是舍不得放棄,一個勁兒的逃跑,一直被扭到一路線上損失一大塊。
有時候我在旁邊提醒他,應棄之子,就不要再逃了,可是他總是不聽。我又給他講了壁虎斷尾的故事,他聽了,可還是舍不得放棄被征的棋子。
罷了,我不再說他。知易行難,很多時候,道理都懂,可面對很多事很多人,連我們成年人都舍不得放棄,更何況是孩子呢。
網絡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男子問老僧:“有些事,有些人放不下怎么辦?”
老僧回答:“沒有什么放不下的。”
男子答:“可是我就是放不下?!?/p>
老僧拿起一個杯子讓男子拿著,
然后往里面倒熱水,
杯子滿了依然繼續倒,
燙得男子趕忙放手。
老僧緩緩道:“痛了,自然就懂得放手?!?/p>
是的,痛了,自然就知道放手了,將來他在這方面吃虧了,自然就懂得取舍了。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所有忘不掉的,都是不想忘的》,對人和事,對名利和感情,有時候明知道無望,還舍不得放棄,是因為還不夠疼,若疼到極致,哪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想到這個故事還有一個版本:
水滿出了杯子,
溢到了男子的手上,
男子手燙得抖動起來,
抬頭詫異看了一眼老僧,
若有所悟。。。
強忍著痛,
依然牢牢地握著杯子。
老者有點意外地看著男子燙起泡的手
不再倒水,
輕嘆口氣,
指著不遠處的一個水桶說:“幫我把那個水桶來?!?/p>
男子猶豫片刻,用另只手把水桶提了過來。
老僧微合雙目,從袖中拿出一個盒子,道:“這就是你想要的,拿去吧?!?/p>
男子驚喜地接來盒子,放下茶杯和水桶,正準備打開盒子,卻聽老僧開口:“痛了,堅持了,該放下的卻終究還是會放下?!?/p>
這個版本的其實更讓人深思,有時候你忍痛堅持住了,心心念念不想放的,可能后來一個不經意就放手了,因為總會有新的事物在前面等著我們,年輪滾滾,新桃換舊符。
本來昨天晚上寫好的上面一段,今天上午走在辦公室空曠的走廊上,才看完了張愛玲的《多少恨》,心里正在難過,一陣微涼的秋風吹過來,內心忽然凄惶,接著續了上面第二個版本。
多年前背誦過的這樣一段話,不合時宜的冒了出來: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聽陌生的歌,看陌生的風景,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是處心積慮、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東西,真的就這么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