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崇拜“工匠精神”了,來試試“邏輯推理”

工匠精神可以帶給我們這樣的思考: 我們是向價值型員工進化還是向創造型個體進化。

“工匠精神”最近是特別火的一個概念,講的是我們做事、工作都要有所謂的能持之以恒的多年甚至常年專注于一件事情上的“工匠精神”,如同工匠一樣,長期在一件“鐵器“、一項工作上面進行“打磨”。

然而,“工匠精神”能給人類帶來的是體驗,能帶來的是一系列經驗的總結。但是,這一些列經驗的總結,卻不能成為成體系的科學。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是通過“邏輯推理”產出的。

本文要講的就是“邏輯推理”才是能產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的重要方法,它比“工匠精神”更有意義。接下來,我們來看“邏輯推理”等一系列能讓我們向創造型個體進化的因素。

什么是邏輯推理?

所謂演繹推理(DeductiveReasoning),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于理性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

為什么要邏輯推理?

產出真正的科學

東方古老的文明中,科學成就的取得完全來自于經驗的積累和偶然的發現,而不是邏輯推理,因此科學發展的速度其實非常慢。

而真正對科學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是希臘人。比如畢達哥拉斯通過邏輯推理證明和發現了這些科學:根號2是無理數,黃金分割率,勾股定理,八度音程,十二平均律音階(畢氏音程)。

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

邏輯推理是會一直在推動我們每一個人,經常去主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從事物的本質推理直至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邏輯結論。

因此,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于鍛煉一個人的思維有這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從內在的規律去解決問題

很多事物,是不是可以不用窮舉,能否找到規律,通過內在的規律去解決問題。

在物理學上,很多時候也是如此,從牛頓經典力學中的大部分結論,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到霍金關于黑洞的理論,暗能量存在的理論,都是邏輯推理的結果,并不來自于我們的觀察。

抓住問題的本質

在數學上,畢達哥拉斯認為論證必須從“假設“出發,然后通過演繹推導得出,而不是通過測量和經驗得到。

我們如果把實際應用的知識用來當作科學的解決辦法,那么,這里說的實際應用可以認為是實際經驗,經驗只能說是適合某些條件下正確的認識。而能解決一些列問題的方案還是要基于事物的內在規律(事物的本質)推理得到的解決方法。

還有什么如此重要?

獨立思考:提高心智

想要做出真正改變自己的行為,首先要會獨立思考。

其實,從假設出發講的是要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想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看以往經驗,或者是,只看其他人的經驗。

獨立思考能讓我們學會選擇,選擇是基于我們的價值觀,選擇對我們又及其重要。獨立思考又能鍛煉我們的心智,讓我們逐漸達到理解事物本質的層面。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對外防忽悠,對內心智糾偏。

數學:百分之百正確的科學

學習數學,數學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科學。數學能幫助我們看到事物的本質規律,這一點,在計算機科學上足以得到解釋和證明,數學的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說無處不在。

信息:真正值錢的東西

一件商品的根本價值,并不是組成它的材料,而是材料的組合方式:凝結在它身上的“信息”。

所以,我們也不要只看現在的我們擁有什么,而是要看我們能利用現在擁有的所有一切創造出什么樣的事物來,也就是如何利用現有的材料,制造出更有價值的組合產品。

比如創造出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創造出更好用的生活用品,利用現有的生活用具更好的幫助我們鍛煉身體、改善生活狀態。

第一性原理:基本定律

第一性原理,就是拋開成見,拒絕套路,回到最基本的限制條件上去,重新認識和解決問題。物理學上,所謂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基本的物理定律。從幾條公理出發,推導出各種定理,整個的數學大廈都是建立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礎上。

模型思維: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如果解決問題靠的是模型和經驗,那么,時代在發展,它們會被更好的模型和經驗代替。所以說,經驗要適應環境、適應時代。社會科學是基于經驗的,跟數學的邏輯推理的科學是不一樣的科學。

邏輯推理的科學更嚴謹,成體系,成系統。因此,社會科學一定是繁雜的。模型來自于數學,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模型思維”,我們知道,基于數學的模型思維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思維方法。

解決一個問題一定會產生新的工具,問題所在的環境一定是在變的。我們能做到的,必須根據當前的技術和環境做事,順應時代的趨勢。

我們應該怎么做?

看到事物的本質,從最本質出發,去思考、邏輯分析、解釋現象、提出問題,直至得到事情的解決辦法。一步一步,鍛煉我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微信公眾號:背著書包去上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