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份堅持寫作到現在,差不多兩個多月的時間,基本上每天都在下班后寫文章。這期間,我走了很多彎路,也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
現在把我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給正在初學寫作,或者打算學習寫作的人一點幫助。希望我走過的彎路,摔過的跟頭,你們不用在重走。如果您已經非常熟悉寫作這件事了,那么這篇文章可能不適合您。
(1)先確定主題,不然到最后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
當你確定要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一定是有什么想要表達的內容,這個你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是文章的主題。
不管是寫奮斗,寫情商,寫婚姻,寫什么都好,一定要確定好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主題去寫,這樣文章才會清晰。不然你想到哪里寫哪里,結構散亂,主題不明確,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
明明寫的是努力工作吧,你就寫到如何經營婚姻上去了,最后以社會歧視女性結束,讀者跟著你一會跳到東邊,一會跳到西邊,到最后頭都大了,也不知道你在講什么。
(2)確定好主題之后,要打框架。
就像蓋房子一樣,選好地址,就要打地基了。地基打的越牢固,房子就能蓋的越高。
比如,你想要寫一篇女性如何經營婚姻的文章。那么,第一段準備寫什么,第二段準備寫什么,準備怎么承接,怎么論證都要寫清楚??梢圆挥镁唧w,幾個關鍵詞就可以,但是一定要有。不然要么寫不下去了,要么剎不住車了,要么寫偏題了。至于具體的細節可等到寫作時再去思考。
這樣框架列完之后,自己先檢查一遍,把不合適的案例剔除掉。這樣這篇文章的脈絡就很清晰了,接下來只需要把這個框架填充完整就是一篇邏輯性嚴密的文章了。
(3)講好故事,不要只寫自己的情緒。
很多優秀作者給出的建議都是,要多寫客觀事實,少寫情緒。
剛開始,我還不是特別理解,等到自己寫了幾篇之后才發現,這是一個無需驗證的真理。
比如,你想寫今天心情很難過,難過地要死掉了,看什么都不順心。讀者看了,只看到你難過,不知道你為什么難過,印象不深刻。如果你說,今天準備了兩周的提案被客戶否掉了,領導對你大發脾氣,認為是你沒有盡職盡責,她明明是知道你已經連著兩周沒有休息了,你感覺很委屈難過。這個時候,讀者就知道你為什么難過了,有了具體的案例,也會對你的的情況感同身受。
主要以事例為主,少寫情緒。雖然剛開始故事講的不是很動人,但是讀者起碼知道你經歷了什么,能看的明白。如果只是在發泄情緒,讀者是沒有耐心看的。
(4)盡可能地還原細節。
細節最能打動人心。
我們的生活中或許沒有那么多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很多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如果再把細節忽略了,那么真的沒啥可寫了。
比如,你要寫男朋友的貼心,就可以寫她在你來大姨媽的時候主動給你泡上一杯紅糖水,主動去做飯洗碗做家務,叮囑你不要去碰冷水,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比華麗的辭藻更能打動讀者。
有了這些細節,也會使文章更加生動,360度立體呈現。
(5)不要太依靠大腦,把靈感隨時記錄下來。
作品源于生活,所以一定要善于觀察生活,遇到什么新鮮的事,新奇的想法,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平時和人聊天,和朋友八卦,遇到好的素材也要及時記錄。積累了足夠的素材,等你以后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從素材中里面選,這樣寫作會快很多。
也有人喜歡從素材庫中選擇同一個主題的故事構成一篇文章。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6)學會鋪墊,制造懸念,吸引讀者讀下去。
很多人寫故事都是平鋪直敘,在故事開頭就猜中了結尾,沒啥新鮮感。
記得青年作家楊喜文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經紀人王女士》,寫王女士要去應聘她的經紀人,她提了很多問題,最后,她問王女士,說說你應聘的理由。王女士說,我是你媽!
讀到這里,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女士是自己媽媽,同時又覺得很好玩。
所以平時寫文字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制造一些懸念,鋪墊之類的,撩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7)多讀書,并且要寫讀書筆記。
要想輸出,必須得有輸入。
讀書是寫作最常用的輸入方式,但是好多人不會讀書。我之前也不相信這句話,自從我開始寫作后,我信了。因為,我發現我自己讀了好多書,卻什么沒收獲。
很多書當時讀的時候深有感觸,心想作者怎么這么有才呢。然而,你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過不了多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直到有一天,你看到別的作者引用書中的例子,你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我也看過,我怎么就不會引用呢。你沒有記筆記,看過就忘,當然不會引用了。
這就像上學時的考試一樣,有的人埋頭做習題不去總結,做了再多成績還是不好;有的人善于總結錯誤,看著不怎么用功,成績卻出奇地好。
讀書不只是單純地讀,還要善于思考總結,寫讀書筆記,完全消化它,加深對它的理解。讀書不只是為了消遣,還要加以運用。
在這里推薦夏丏尊、葉圣陶《文心》,大家之作,深入淺出,里面對于寫作的各種問題講的很清楚,非常適合學習寫作的人。
以上這些是我寫作兩個月來的經驗總結,沒有什么大道理,也沒什么高深的方法,都是自己碰壁之后總結的,希望能給初學者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