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拆掉思維里的墻》,耳目一新的觀點,完全是顛覆三觀,那時候沒有關注作者。昨天晚飯時候聽音頻,找到這個《超級個體》,作為看起來求知若渴的我一邊做飯一邊很有勁兒的聽。期間,聽到一句話為之震驚,記在了我的筆記本里:
當你去追求一個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之后,你可能就會把自己困在原地,哪都去不了。
下午回家,翻出來重新聽一遍。劉韌老師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然是他借用的話,因為我看過他說話卻沒看過孔子說話)重聽一遍,竟然驚訝發現他做這一小時的講說竟然“套路”,而且竟然把話講的如此沸騰,讓我沸騰,或許這就是彪悍一只貓說的,隨口來的演講能力。
我羨慕的超級個體,就是他這樣,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會隨意舉例演講,通過他的工作或者說愛好會給別人帶去影響與幫助。
上面那句黑色加粗的話,讓我有了寫這篇東西的念頭。而這篇內容也大多會是他的篇幅,截取他講說的一部分內容整理成音頻供你閱讀,希望你有所獲有所思有所行,說不定哪天可以拿來騙騙小孩子呢,對不對?貼上講說內容:
我是一個生涯規劃師,我的工作是幫助別人找到生活方向,今天給大家談談什么樣的人可以獲得很成功,和活出自我,以及為什么一個人要在未來成為一個超級個體。
我在得到的后臺經常收到留言,有人說說老師我35歲了,我這么多年一直在追隨時代動向,剛畢業我就發現任正非,后來李彥宏,后來張小龍,后來人工大數據,后來AI人工智能,這么多年我一直緊盯潮流,到現在我還是一個工程師。第二種人就是剛大學畢業的人,一個孩子,二線城市公務員,不喜歡一眼看到頭的日子,是要去上海找工作嗎?沒競爭力,考研?考不上,談戀愛?他會托我后腿的,要不上班?算了。? 很多人都在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的變化,卻不知道怎么切入進去,比如說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就是不斷地區追隨成功人士的模仿者。我們這個時代真的不乏成功人士吧,因為隔一段時間你就能看到一個媒體熱捧一個人多年輕,然后公司上市,怎么樣把公司幾個月做成什么樣子的。每天都會有無數人出來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但你覺得對你有用嗎?
第一,且不說這些人有沒有分享他們成功背后的所有故事,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比爾蓋茨他媽的故事對吧,雖然比爾蓋茨很努力,很勤奮,寫代碼很好,但是第一單是他媽媽帶給他的,因為他媽跟IBM的董事長在同一個基金會里。
第二,即使成功者愿意跟你分享所有他的故事,他的分享也并不是準確的。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叫做幸存者笑也,二戰的時候,美國的為防止飛機被擊落,于是就開始研究在飛機什么時候裝裝甲,研究了所有的飛機,最后發現在兩個地方最容易干恐怖分子最多,于是決定,因為被打中的飛機飛不回來了嘛。? 所以成功沒法復制,失敗才是值得學的。04.45
更加重要的是,你發現以前的模仿有效,因為以前一個時間窗口很長,10-20年前,你瞄準一個方向,然后2年分析它研究它,然后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到今天你發現可不是,情況變得太快了。很有可能你剛剛看明白一個模式,當你再去學的時候,模式本身已經開始變化了。所以你發現沒有,今天在每個領域的弄潮兒并不是從0開始的學習者,而是本來在那個領域就有一定建樹的。比如說羅振宇本人,不也原來是電視主持,只是換了個形式嘛,迷蒙公眾號做的好,她原來也是一個編輯,寫文章的人,再比如papi醬,原來也是搞電影的導演。所以你仔細發現,并沒有人從0開始,瞄準,規劃,然后成功。大部分人就像魚類一樣,一邊往前走一邊左右看,突然有個機會,帕!就火了。這種成功你模仿不來。
我之前看到有些人,每天花6-7個小時不斷的去讀各種新的只是和新聞,希望能從里面學到各種知識,有用嗎?聽上去好像很有用,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嘛,但是你沒想好,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知識,而是知識帶給你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能轉化為能力的知識,才能夠改變你的命運。我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很多人學英語學了這么多年,英文都不好,為啥?因為你花了太多時間去學習知識,而不是具體的能力了。比如說小時候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這樣的圖呢,我們學音標的時候,有個th,就是咬舌音。小時候我們學這個音的時候,我們英文老師給我看一張圖片,一個人的剖面圖,有喉管, 喉嚨,舌頭。她說這個氣流,從肺部發出頂上上頜,然后從唇齒間摩擦而出,產生的一種聲音,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這個定義。事實上是很多人從來沒有把這個音讀準過,因為學習知識太容易,但,練,太難了。
比如說我家旁邊在人大, 人大有全中國最大的英語角,每周六周日晚上去看,你就會發現一堆人圍在那里去看,有人在中間興高采烈的聊天,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他圍在那群人旁邊,既不進去,也不遠離。你問他說,誒?兄弟,你怎么不去呀?哦,我口語還不好,好了我就去。那怎么才能好呢?白你一眼,多練啊!你會不會覺得很荒謬,多練才能好,但是好,就是因為你多練。所以這種人可能永遠都只在看和聽之間,這一輩子都不會真真正正的提高能力。
為什么我們會對新知那么感興趣,但對提高能力這個事兒會那么的慢呢?
因為在學中間有一種說法叫知識癱瘓,你知道當一個人學習新知的時候他是很爽的,瞬間大腦,啊,馬上就get到了,然后覺得一切事情都能夠了解。物理的,世界的,經濟的,然后人生的等等等等。
但是,真正把這些想法落到實處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而且這段時間中間,你可能不是瞬間秒懂,而是需要慢慢爬坡的過程,你需要忍受一個自己特別糟糕的,講broken english很久才有可能讓自己講一口很好的英語。
因為人們忍受不了這種漫長的爬坡,他就特別喜歡下意識的知識的快感。瘋狂的刷干貨。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你的眼界,格局越來越高,但是你的手腳卻越來越笨。徹底成為一個知識癱瘓的長頸鹿了。所以我們經常說,吸毒為什么會上癮,就是因為毒品能產生一種東西是你大腦產生不了的,當你習慣這種外界持續的強力刺激后,你就很難適應自己的天然產生的興奮感。
行動和學習也是一樣,過多的知識爆炸的新知,碎片化的知識天天的刷,慢慢你會發現你的手腳越來越遲鈍。你永遠無法通過自己和自己的行動帶來感悟和體驗和快感,所以刷太多的知識其實有他的問題。。有人說,你們這些是太現實主義,追潮流。我呢其實有夢想,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每天想象,比如環游世界,很多人有這個夢想。
我想問,你研究過它嗎?你有沒有研究過環游世界需要多少錢,大概多長,要多少簽證等,能否簽下,該如何做。我問過10個有這樣夢想的人,頂多只有1個能回答前兩個。其他答不出來。為什么擁有這個夢想卻很難實現呢?
傳統積極性理學認為,一個人樂觀對于未來的期待會增加這個人的行動力和實現未來的效果。但是,近年來,新的證據逐漸顯示。過于積極樂觀的想象反而會降低這個人的行動力。女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她把過去76年美國總統做過演講的內容總結出來,積極詞匯,消極詞匯。她發現,越是樂觀和積極的就職演講,他任職期間GDP就越糟糕。
為什么過于樂觀,會讓我們的成功率降低呢?
我們大腦有種很神奇的功能,在腦子里預演景象的功能。當你去想象成功畫面的時候,大腦不知道是真的實現了還是假的實現了。當你想象的時候,大腦就說,嗯我做成了。這時候你心跳會減慢,血壓會降低,相對來說目標實現壓力就會逐漸放緩,你就會變得不那么想做這件事,這可能就是很多百日夢想家遇到的真實狀況。
當這些白日夢想家想象玩這些后,他會發現動力消失,過段時間他覺得不行,我還得再試一下, 于是開始進入第二個坑,跟周圍人去講去路演,別人夸耀,于是又自嗨。過一年,遇到當年講給聽的人,問,你去環游世界了嗎,沒有,你連北五環都沒有出過。說不過去了吧。于是他會找第三個理由說,我的心告訴我我有第三個夢想。所以自嗨,路演,轉攤兒,這是很多人一次又一次自己玩死自己的心智模式。
對于開始說的那個公務員女孩來說,任何一條路都是可行的,但是每條路都有一點小風險。
當你去追求一個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之后,你可能就會把自己困在原地,哪都去不了。有人說我回家陪父母,這是可以的,但這種習慣是是最好的嗎?其實在父母七十多的時候最好,你大概40多,這時候你的心力,精力,財力來陪伴他們。
1、問題來了,你為什么會在這時候有很好的心力,精力和財力呢?
一定是因為你在年輕的時候真真正正的讓自己拼搏了一把,讓自己成長了一把,讓自己建了一個穩定的家庭,才有機會在你40度歲的時候有精力和財力。
而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沒有什么儲備,在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能并不能照顧他們,只是祈禱自己不要給他們那么多的拖累就好。
所以,年輕的時候不鬧,什么時候腦鬧,年輕的時候不去拼,難道老了才去拼嗎?所以你認為安全的形式,可能會是最不安全的一種方式。
你有沒有發現,這4種人他們都有共通的特點,無論是模仿的人,知識癱瘓的人,還是白日夢的人,還是過于追尋安全感的人,他們都是沒辦法適應這個快速的,不確定的時代的人。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機會又多,可能性又多,不知道怎么下手,抓不住那個點,所以他們就只好用各種奇怪的方式去做這個事情。
這就是一些我們稱之為錯誤的心智模式。我專門寫了本書叫《拆掉思維里的墻》談的就是心智模式,在第五項修煉中間,比德勝只是這樣去講心智模式的,他講了個小故事。有個人掉到了一個冬天的瀑布下面的漩渦里,水很冷,大概一兩分鐘里不出來就會生命終結,這個人他平時游泳他就下意識的往外面游,每游幾米,就會被漩渦重新吸回去,幾分鐘后,這個人就喪生了,但更加諷刺的是,幾分鐘后,漩渦把他推到了岸邊,這個人在生前竭盡全力才能做到的事,卻在死后放棄抵抗后一兩分鐘輕易的做到了。
為什么?漩渦的形勢是越往邊游,吸力越大,最好的方法是游到底部,再出來。而這個人如果平時習慣在水里,就會越游越遠越累,這可能就是這個人的心智模式害死了他。
回過頭來,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錯誤的心智模式,你越努力,死的越慘,這個時代也是一樣。所以達爾文說,這個時代并不是智者生存,也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我們來談談,什么是最適應這個時代生活方式的人?
答案就是,成為一個超級個體。
老方法行不通了,那么怎么辦呢?我覺得一個的方案就是我說的超級個體。
但是在我展開描述之前,我們來看看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 什么變化,這樣我們才能更理解。
2015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了8016美金。而8000美金是個什么概念呢?世界銀行認為,當一個國民的人均收入到8K美金以上,人的幸福感跟錢就沒什么大關系了。簡單說8K以下,工資越上升,你月嗨皮。但8K以上,你會發現,你除了要持續賺錢,你還需要更多維度的讓自己更有價值感,更有趣,更好玩,你得學著成為你自己,否則你不會成為一個幸福或者是成功的人。
那么每個時代都有做自己的期待啊,比如農耕民族,我一個人就是干不了那么多活。這個時代也提供了成為自己的可能性。比如說你發現沒有,今天的個體生產資源變得越來越少了,個人越來越自由了,在采摘時代,你需要擁有兩三個山頭,一個家族的人才有可能保持不被餓死。農業時代,2畝地,家庭協作可以,今天一個工人10平方地就可以,今天1個人,一臺電腦,甚至每天只花2-3小時就能自己養活自己。科技讓人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大。每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力量變得越來越好。組織的命越來越短,你的命越來越長。
未來一定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個人在這個時代擁有了更大的生產力,更多跨越組織平臺的機會。更好儲存自己價值的朋友圈。在這個時代,有一種人永遠不會失業,那就是超級個體,但是他可能會經常換工作。
有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壞消息就是,你必須跟著這個時代變,否則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淹沒。好消息就是你有機會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未來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崛起,因為這個時代需要新的超級個體,他們需要有3種超能力
第一:自我迭代的能力
動態中間邊奔跑邊思考的能力。為何要自我覺察呢。任由三種價值,1,自我,2,組織,3,關系價值。中國人深深活在組織和關系價值中。一旦個體崛起,周圍突然個體起來,沒有組織依靠。你只有知道自己是怎樣的,才有可能定一個合理的目標。
第二:三種元能力
在這個時代,一個人要像一家公司一樣,1號張佳偉是訂盒飯順便寫美食評論的,2號張佳偉負責看籃球的。3號負責維護琥珀論壇,30號是負責在知乎做個人品牌的。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最底層的能力,讓自己產出信息,傳播信息和運輸信息。為什么是這三種能力成為元能力呢?因為今天的職場從樹狀成了網狀。就像我從北京到上海以前不得不開車必經某些節點,今天有了飛機我可以跨越所有的節點直接到上海。職場也一樣,比如以前一個小編,你要找打她需要層層尋找,而到今天她只需要把自己的東西散布在互聯網上,她就成為了一個節點。到今天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網狀的節點,你必須學會鏈接其他節點,收集信息,以及產出能力。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特長,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這三樣基礎的元能力。
第三:復原力
這個時代變化太多,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10個工作,2-3個行業,3-4個城市,甚至好幾段婚姻。所以每個人這輩子都會成功和失敗很多次,我們總是能看到那些百億和千億級的公司瞬間能起飛,你可能沒注意的是,很多巨大的公司也會在幾年之內迅速衰落。所以,未來成功和失敗都會更快。每個人想要活好都需要更強的超級復原力。
我想到很多中國優等生,他們最差的也就是復原力,在每個階段,他的父輩都幫他頂一把,所以他一直都成功,從來沒有失敗過。等到他30多歲的時候,父母托不起來,這個時候突然松手,他就啪嘰的掉地上。反倒是那些從小磕磕巴巴磕磕巴巴不起勁兒,每次都被蹂躪,但是越蹂越強大的人成為這個社會的勝者。
我曾經咨詢過一個孩子,他給我做這么過比方,我覺得特有意思。他說,我爸就這么個人,打第一關的時候,說這個太難了,我來,第二關也說,到第五關了說我不行了,老了你來吧。這個時候我一接手,我的游戲崩盤。就像這次當選的Trump,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經歷多變,生意倒了又起,曾經還欠債9億美元,這個時代,真正的玩法并不是No作no die。真正的玩法是always作,always die,長作不死。
可能你覺得這些超級能力挺苦哈哈的,但其實你會發現,真正的他們是樂在其中。因為他們總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在玩,所以超級個體還有種玩的心態。
有些人說這種游戲人生是一種消極的人生狀態,我不這么看,你看那些玩游戲的,是及其投入不計后果享受過程的頂級的人生狀態。有款游戲是俄羅斯方塊,這個游戲它既不救公主也不打惡龍,也不通關。它的游戲宗旨只有一個,叫讓我看你怎么死隨著游戲速度越來越快,你就會越來越嗨,在你極限的瞬間,你就掛掉了。即使這么無聊的游戲你還愿意。
為什么?
因為它在不斷的刺探和推動你的極限。你在期間獲得了巨大的快樂。我想這就是超級個體的心態,不斷探索新奇的事情,打開一扇扇們,把自己價值發揮到極致。所以玩的心態是超級個體最好的心態。
所以現在你應該知道超級個體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他持續的自我更新,持續的自我迭代,不斷的生產信息,發散力量,不斷的產生鏈接,不斷的創造,探索,又自我復原,逐漸的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節點,在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兒。超級個體是一個在這樣一個時代有機會自我驅動,自我創造也自我成就的那么一個人。
所以每次我給別人講這個概念的人我都特別激動,因為這個時代真正的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他自己,如果說成為他自己以前只是一個概念的話,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有資源,也有方式和方法,能真正讓一個人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任何形態。
今天我們已經站在了個體崛起時代的門口,我想每個人也值得有自己的一個獨立日,成為一個超級個體,為自己的崛起做好準備。
那么怎樣加速的成為一個超級個體呢?
聽我來講2個心法:樂高式組合和人生超鏈接
在工業時代,我們最喜歡的人才是倒T,橫線是綜合能力,豎向是精專能力。比如律師。慢慢你會發現有X型人才,錢鐘書,語言文學能力非常了不起,雜家,大家。比如π型,沈從文,他的文學和文物。你發現沒有,在一個越不確定的時代,單一的能力組合就越高風險。比如日本有一些人間國寶的手藝工匠心的人才政府保護,繼續傳遞他們的工藝,這句話正著聽你會覺得日本特別有工匠精心的國家,但反著來聽你額,為什么要保護呢,因為單一的能力難以生存。
你會發現在這個時代,只有一種超級能力就是樂高式的能力組合,把不同能力拼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優勢。樂高還有個好處,打碎重新裝起來,不那么過時,它是一種抵御變化的方式。什么是樂高式的能力組合呢,郝景芳,《北京折疊》的作者,本科讀物理,碩士天體物理,喜歡文學寫東西,自己也懂得內容運營分發,慢慢的名氣就起來了。他自己的經歷就是《北京折疊》的靈感。她后來當了媽媽,也成立了寫作圈,把流量導入到自己的公眾號里,你看她是挺有意思的。他的生活經歷讓他形成了這么幾個能力。
1.科研能力,2.研究政策的能力,3,文學的能力,4,內容互聯網文字運營和分發的能力,5.一部分的社群運營能力,這5個能力,來回組合。幫她形成了,研究員,科幻文章作者,媽媽圈運營人,公益組織負責人等等。每一個面向都做的極其出色。這就是一種了樂高式的能力組合。
包括前段時間很多母親在公眾號問我,古典,我現在辭職回家帶孩子,兩年以后需要重新復出職場,覺得我完全跟職場脫節了該怎么辦。
我說你這個想法完全不對,其實你并沒有跟職場脫節,你只是不懂把能力重新打碎又組合而已,比如說你在家里面看了那么多本育兒書,看了二三十本育兒書,做了筆記,發了腦圖,還在朋友圈曬來曬去,這是不是叫做快速學習能力呀。再比如說,你早上起來要做飯,洗尿布做事兒送老公上班回來還得處理一系列事情,是不是多任務并行能力呢。再比如說家里面所有財務都是你管,交各種水費電費,同時你還記得什么時候打折,去買,這是不是叫做財務管理和運營預算能力呢,再比如說你需要跟你的婆婆想天天吵架忍住不吵,跟你的丈夫周旋。是不是叫做高難度多面會談能力呢。所以我說一個好的媽媽絕對不輸一個好的CEO。只是你不懂得把你的能力打碎重新拼接起一個適合的職業女性的能力。
如果說對內叫做樂高式能力組合,那么對外,教你另外一個心法:
人生超鏈接
以前發生的生活比較平穩,而今天的人生不再像一本書,而是一個網頁,有可能看到第五段的時候突然一點,有可能沒什么改變,也有可能完全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其實你發現不僅人生是一個超鏈接,很多事情都是超鏈接。比如說,生物學家認為物種大爆炸本身就是一個超鏈接行為,比如在某個時間突然大爆炸形成很多生物,而大部分時間很少。人類社會也有很多超鏈接的現象,每一次都是經過超鏈接的形式而不是線性改變, 比如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是吧,從新大陸運回白銀又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產生。
我們做生涯研究的時候,發現,人的這一本子的重大決策都是超鏈接的形式發生而不是規劃出來的。比如你買衣服鞋子你會比價好多次,而那些真正決定性的東西比如跟誰結婚,在哪兒工作,留在哪里,跟誰創業卻往往并不是規劃的事。而是超鏈接偶發事件。
所以一個人要持續的讓自己暴露在超鏈接的可能性之下,才有機會讓那些可能的東西涌入你的生活。(古典老師海底撈的經歷《孟德斯鳩全集》《社會契約論》)
再比如說我,我經常遇到超鏈接,2008,515我生日,我剛創業,那群人就想為我慶生,但這群人又做的及其拙劣,發短信被我看到了,在廁所那邊弄蛋糕被我發現了,臨近晚上,我給大家說,別鬧了,今天是國難日,我們把錢傳到一起捐到災區去吧。其實那一整天我都比較級糾結,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心理從業者,我有義務去做一些事,但公司剛1個月不靠譜。那天晚上我們湊錢的數字非常的神奇,就是我白天反復看過很多次的機票價格1680,當場我就做了一個決定,決定飛到汶川去。5.18號我們到汶川,就是這么一個小的事,我點擊了這個超鏈接,改變了我的人生。當天晚上跟我一起去的一個小伙子我不認識,現在是我公司9年的合伙人,在哪里遇到的,我還遇到了我的指導老師,現在是我的忘年交。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太太,她是另外一個地方的志愿者。
我經常勸身邊的人,不要把你的生活安排得太滿,因為生活能給你的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一定要讓你的生活空出一點來,7,3比最好。70%時間努力增值,30%時間不抱任何想象,持續社交,持續點開人生的超鏈接,讓那些可能性撞入到你身邊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妨就讓自己想外邊持續的散播自己的信息,總有一天,有人會過來告訴你,你該怎么辦。
擁抱偶然,持續的點開你的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