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小侄女在飯桌上說:“今天好幸福啊!”
我問“為什么呢?”
小侄女說:“因為有我最愛吃的西紅柿炒雞蛋, 脆脆香腸, 還有去游泳了!”
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小朋友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 做喜歡的事情就能感覺幸福。? 而我們成人, 常跟朋友談的是愛情、工作, 無不透出焦慮和煩惱, 忘了除了愛情和工作, 我們還有生活。
而看著朋友圈曬出的奢華出游, 吃喝玩樂, 似乎把享受生活等同于奢華, 使我們不敢多想。 其實, 不是這樣的。
歐洲有一種生活態(tài)度叫“Art de Vivre”, 就是把生活比作一種藝術, 藝術地享受生活, 活出精致,活出創(chuàng)意。
藝術的享受生活并不等同于奢華, 而是推崇簡單、自然、隨性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 用欣賞藝術品的眼光去欣賞身邊的事物, 即使是生活中每一件簡單的事情也可以用欣賞的心去體驗和分享。
《享受精致生活的158個創(chuàng)意》的作者瑪麗就用美好的事物裝點自己的生活。 這些物品并不是奢華的物品, 而是從日本的百元店(相當于中國的10元店)買來的物品裝點出精致的生活方式, 包括招待客人的餐具, 食物擺放方式, 節(jié)日裝飾, 家居裝飾等等。
作者會用不同的餐具搭配不同的食物, 讓她的小孩及孩子的小伙伴愛上這些食物; 不同的季節(jié)及不同的節(jié)日都會用不同的家居裝飾來搭配相應的季節(jié)環(huán)境。 對生活的熱愛就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 簡單平價的物品也能處處體現出藝術的享受生活的態(tài)度。
而對于家, 日本人用不同的方式來闡釋生活。 日本的整理收納, 不管是極簡主義風, 還是斷舍離, 或是怦然心動整理法, 無不展現出日本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并通過整理收納的生活方式來梳理內心,使生活更多的專注于內心的需求。
即使是住在租來的小房間我都會把房間布置出溫馨的感覺, 把桌子鋪上潔白的帶流蘇的布藝, 上面放上花瓶播上干花,窗臺上總會種上一兩盆綠植,? 逢節(jié)假日買上一束鮮花讓自己感受節(jié)日氣氛。
而最近, 實踐整理收納的生活方式, 重新審視家, 才發(fā)現房子其實也像人一樣, 把家弄得凌亂,塞滿東西, 從不深入清理而讓灰塵躲藏在其中時, 家也會生病, 就像人的經脈被堵塞一樣, 家也會被堵塞而生病; 生活在凌亂的家中,人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當我把多余的, 不怎么使用的物品清理出去后, 而家里也多了很多空間, 只擺放上能讓你生活精致的物品,? 整個人都輕松愉悅了。 在這樣的環(huán)境坐下,連小朋友也愛坐下一起一享受一杯茶。我愿這份生活的美好, 就這樣的傳遞給下一代。
精致的生活也可以從每天起床前在床上想象自己想要怎么樣的生活開始, 比如享受早晨透進房間的第一縷陽光, 在音樂中喝杯茶,享受一頓營養(yǎng)的早餐......只要每天這么想, 總有實現的一天。
曾到過一位朋友家, 她的家是我到過的眾多朋友家中唯一沒有一件多余物品的家, 中式風格卻又不會有太多的中式硬裝。 看到她家的茶洗里裝了幾朵鮮花, 飄著滿滿的東南亞風。 朋友說, 這些花只是在樓下的樹上掉下來的花, 撿了放在茶洗里, 就多了幾分生氣。
生活就在我們身邊, 隨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愿我們每天都能摘點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