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記得那一天,那是我從深圳回家鄉考試的前一天,我戀戀不舍的,去深圳寶安圖書館,辦理退卡手續。出來的時候大雨滂沱。
圖書館旁邊是影劇院,正在播放的一首歌曲,是《天國的嫁衣》的片尾曲《愛的天國》:
有誰能夠告訴我
時間的海多深
你和我的心明明曾經是相愛的
是否你還聽得到
我呼喊你的聲音
為何我有種靠不近你的心情
越來越不能夠相信
生命之中沒有你
好像天國沒有美麗的嫁衣
為什么在我的眼睛
總有預感將要下雨
就算走在人群里也覺得好孤寂
為什么在你的眼睛
我看不到你的疼惜
難道愛已融化在時間里
……
時至今日,王心凌唱這首歌的聲音和語調,依然回響在耳邊。每一次聽到這首歌,也總會憶起,在大雨滂沱里,我走出圖書館,和老天一起大哭。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我從深圳已經回來好幾年了,我最懷念的,就是寶安圖書館。
那是我周末經常去的地方,門口有一位賣烤紅薯的阿姨,她說看到我,就覺得我很親切。她總是會跟我聊天,一起聊些生活的瑣事,讓我感到家人般的溫暖。
有時候,我也會在圖書館下午關門出館的時候,向阿姨買一個烤紅薯吃,然后坐公交車回家。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自己,其實是時光。曾經心心念念的那三個公交車數字,現在我居然忘得一干二凈,再也想不起來。
圖書館幾乎每周,都會請深大的教授來做講座,都說深圳是文化沙漠,可是我總是能看到圖書館里人頭攢動,每一次圖書館的講座也總是座無虛席。
如果我去的晚了,只能和很多人一起,站在旁邊的走廊里聽。可是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講堂里非常安靜,我甚至能聽到有人深深的呼吸聲。
在提問的環節,舉手之后,也會有助教把話筒遞過來,說謝謝之后才緩緩的發言。
那樣優雅內斂的氣場,那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那樣深邃寬廣的思想,讓我不肯放過每一次聽講座的機會。
圖書館將不同種類的書籍,分樓層分房間分書架擺放,我甚至可以在里邊找到剛剛出版的新書,也可以找到很多我喜歡的原版外語書。
如果還有想知道、但是解決不了的疑問,可以用圖書證到計算機房上網,查閱資料,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曾經有很多次,在周末早上,我很早起床吃早飯,然后帶上一杯水一塊面包和一個蘋果,就去了圖書館,中午的時候,就直接把自己帶的干糧吃了,然后接著回去啃最喜歡的書。
不知不覺,就到了閉館的時間,我就跟著人流,排著隊,抱著我喜歡的幾本書,辦理借閱手續,戀戀不舍的出館。
每一次走在回去的路上,我都覺得這幾天新的一些疑問,被解答了幾個,感覺日子過得好充實。
許多次,有妹妹、同事,或者是朋友,一起到圖書館來看書,聊聊近況和內心感受,很多的焦慮和壓力在不知不覺間,被風飄遠了,一顆心,變得輕盈快樂。
記得有一位同事,他文質彬彬,說起話來慢里斯條,經常給人一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感覺,我有時候會把圖書館借的書,帶到公司,在上班之前讀一會。
有一次,他去接茶水的時候,路過我的座位,發現了我的書,向我問清了書的來源之后,于是一起約著周末一起去圖書館。
于是周末一起去讀書,一起聽講座,一起討論《飄》里的斯嘉麗以后怎么生活?白瑞德是否會回來,《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努力的意義在哪里?……
原來,最美好的時光,我們在漫不經心的度過的時候,是無知無覺的,當時只道是尋常……
后來家人一直催著我回來考試,我一直拖著,不舍得去把圖書證退了。一直到離開深圳前一天,我才去辦理了退卡手續。
回來考上之后,被分到了家附近的鎮上上班,再也沒有了可以一泡一整天的圖書館,也沒有那么多可以敞開心扉,互相交流學習的同齡人。
在家鄉這邊,如果個人的能力不是特別的出類拔萃,那么社會關系和家庭背景,占了主導地位。
很多時候,讓我覺得空有一腔熱情,卻無處施展。或者即使施展了,也一無所獲,一無所用。
堂哥勸我說,在家鄉,就算你是一條龍,也給你打趴成一條蟲。所以你干工作,不要太拼命,越拼命,你心里會越難過,越憋屈。
貌似確實是這個樣子,就算我竭盡全力的做了工作,我的各種待遇什么也不有任何改變。
但是敷衍了事的工作,又不是我的風格,于是在這樣的郁悶,糾結和牢騷委屈中,一年又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夢里,我又回到深圳的圖書館,我懷念的,不僅是深圳的圖書館。
更是那里自由平等的氣息,是那種努力了就會有收獲的動力,是那種生活看得到希望的勁頭,是那種日復一日,能看到一個在快速進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