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基本信息




注釋:

①? 年號: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jì)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biāo)志。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蘊涵著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tǒng)的特殊意義,君臣朝野為之矚目,負(fù)責(zé)這事者索遍枯腸,絞盡腦汁。

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時,往往多次改元。例如,漢武帝在位44年,用過11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后梁的“天佑”、后晉的“天福”、后周的“顯德”等。

至明代,除明英宗(年號正統(tǒng))因被蒙古瓦剌部俘獲,后被送回并復(fù)辟、改元天順因而一帝兩號之外,都是一帝一號,因此也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永樂帝、萬歷帝等。

②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

廟號最初非常嚴(yán)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biāo)準(zhǔn),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謚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后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于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當(dāng)然也有例外。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gòu)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xí)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yè),世祖、太宗發(fā)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yè)不足,德宗、寧宗過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dāng),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為亡國之君。

③陵寢:帝王及后妃的墳?zāi)辜澳沟氐膶m殿建筑,其名號一般是根據(jù)皇帝生前的功過和世系而命名。開國皇帝之陵一般稱為"長陵",其后諸帝則應(yīng)依其事跡和世系來命名,諸如康陵、定陵、顯節(jié)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陽陵等。為皇帝建陵后,還要設(shè)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衛(wèi)和陵戶。

④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馬皇后謚號“孝慈”,故名孝陵。

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⑤朱允炆是太子朱標(biāo)的次子,1392年朱標(biāo)因病去世,早在10年朱標(biāo)的嫡長子朱雄英已經(jīng)去世,時年八歲。按照原則,嫡長子不在則應(yīng)立嫡長子嫡長孫,但是朱標(biāo)大兒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長子次孫朱允炆表現(xiàn)得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后來立其為太孫,在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以皇太孫身份繼位。

⑥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異母弟。朱祁鎮(zhèn)即位后封其為郕王。正統(tǒng)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fā),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fā),明英宗復(fù)位,改元天順。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于西苑,死后被葬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玉泉山北麓景泰陵。他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沒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附注1:明朝十二世、十三陵、兩個未登基太子。

十二世:“世”指“輩分”。朱允炆和朱高熾是同一輩分;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是同一輩分;朱厚照和朱厚熜是同一輩分;朱由校和朱由檢是同一輩分,故而曰“明朝十二世”。

十三陵:指坐落于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在大明十六個皇帝中,朱元璋的陵寢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1402年即告下落不明;朱祁鈺被葬于海淀區(qū)景泰陵,不在十三陵之列。

兩個未登基太子:朱標(biāo)和朱見濟(jì)

朱標(biāo):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于1355年10月10日出生,1368年正月被立為太子,1392年5月17日去世。
朱見濟(jì):明代宗朱祁鈺獨子,于1448年8月1日出生,1452年5月11日被朱祁鈺立為太子,于1453年12月18日夭折。

附注2:明朝皇帝的名字有規(guī)律:

自朱元璋的兒子開始,都是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原理取名。

朱元璋的兒子名字里全都帶木,如懿文太子朱標(biāo)、明成祖朱棣;木生火,他們兒子的名字里帶火,如惠帝朱允炆(朱標(biāo)子)仁宗朱高熾(成祖子);火生土,如宣宗朱瞻基(仁宗子);土生金,英宗朱祁鎮(zhèn)(仁宗子)景帝朱祁鈺(仁宗子,英宗弟);金生水,憲宗朱見深(英宗子);水生木,孝宗朱佑樘(憲宗子)。
接下來又:木生火,武宗朱厚照(“照”字“四點底”是“火”字的變形,孝宗子)世宗朱厚熜(武宗朱厚照堂弟);火生土,穆宗朱載垕(世宗子);土生金,神宗朱翊鈞(穆宗子);金生水,光宗朱常洛(神宗子);水生木,熹宗朱由校(光宗子)毅宗朱由檢(光宗子,熹宗弟)。

附注3: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來源于老子所寫的《道德經(jīng)》主張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對世間萬物生長規(guī)律的闡述,也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源頭所在,認(rèn)為萬物發(fā)始于混沌一氣,一氣化陰陽、陰陽衍五行、五行應(yīng)萬物,五行則是萬物的對應(yīng)屬性,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屬性,凸顯萬物相生相克的運動趨勢。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