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對抗邊際利潤趨零的過程中,有三種解決思路,成本領先、差異化和做細分市場,那么在企業的競爭策略中,如何保持好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就要考慮如何建立競爭壁壘。
上周末聽吳春明老師的《企業治理與資本運作》的課,對企業在資本層面建立競爭壁壘的解讀,又有了新的認識。吳老師講,企業的競爭策略有三個層面,技術層面,市場層面和資本層面,技術層面只能給企業帶來時間的優勢,市場只能給企業帶來空間的優勢,而資本層面可以給企業帶來的優勢則是全面的。
作為技術出身的我,曾一直對技術層面的競爭,可以給企業建立的競爭壁壘深信不疑。像蘋果的IOS系統,一直是很難被模仿,至今未被超越,錘子的老羅在跟羅胖做了一次節目后,讓我再次對安卓和國產手機報以很大的期望,從這次的堅果pro的體驗來看,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深深的感覺到,我們在技術和對人性細節把握的差距還很大,還要繼續努力。但是,從通訊領域看,華為銳捷等國產廠家,經過這么多年自主研發的不懈努力,已經打破了曾經國外品牌的壟斷,所以說,技術帶來的競爭壁壘在時間的催化下,終將會被瓦解。
相對于技術層面,可以給企業帶來時間的競爭壁壘,市場層面給企業帶來空間的競爭壁壘更為難以突破。可口可樂曾經作為舶來品,在中國早期的飲料市場上占據了多年的霸主地位,國內也曾經有過很多模仿可口可樂的可樂類產品,但這個老大憑借著先發車位的優勢,使競爭對手無論在價格上,還是營銷上如何努力,都始終難以找出,超越客戶對于可口可樂認可的點,最后,還是繞道攻擊,依靠老祖宗的茶文化做出的茶飲料,在巨大的飲料市場占據了一塊領地。
而當今企業發展中,一旦商業模式被資本市場認可,可以吸引大資本的注入,之前的技術,市場等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都會隨之消弭,正所謂“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資本如同給企業裝上了風火輪,它的加持,就能讓當時技術和市場份額都不如海岸航空的攜程網,直接對其收購,然后在當年就在納斯達克敲鐘,這一點看,這就是資本的力量。資本在一個新的行業還沒開始充分競爭前,可以給想要進城的人,設計一個高不可攀的進入門檻,也可以在你想打擊對手時,給你毀滅性打擊的能力,所以,重視資本的力量,善用資本可以建立競爭壁壘的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