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稻盛和夫曾在自己的作品里提到“如何做事通常比做什么事更為重要”。最初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雖然出自“經營之圣”之口。但仔細琢磨后,我發現這句話有些誤導。因為“做什么”與“怎么做”不是相互孤立,是相互依存的。“做什么”與“怎么做”是同一件事,不能單獨討論哪個更重要。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既取決于做什么,也決定于怎么做。同時我覺得做事也存在四大限制,這些限制不僅體現在如何做事上,也體現在做何種事。
第一:天賦的限制
? ? ? 假如我們做一件事用最好的方法,最適當的方式,最積極的態度,最大的恒心,那么我們一定能做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略加思考后就會發現,不是任何事,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就能做到極致。若真是這樣,天賦就沒有存在的理由。有人或許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天賦,但大多人會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來聊以自慰。作為常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的天賦,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多人的一生。這也是為什么類似邯鄲學步故事頻頻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原因。所以當我們自詡天才,以天才的角度看待問題時,其實就是忽略天賦的存在。
第二:品性的限制
? ? ? 我們看到,制造矛的人,心智模式是思考怎樣使自己的矛一招致命。制作盾的人,心智模式是思考怎樣使自己的盾更安全,更能保護別人。兩種心智模式下,一個想著怎樣傷害別人,一個想著怎樣保護別人,哪種待人接物的方式更好呢?做什么難道真的不重要?假設兩種人對自己的領域都有天賦,最后都能成為自己領域的唯一,可誰對人類的貢獻最大呢?
第三:時間的限制
? ?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能以最佳的狀態面對生活。有時來自疾病的困擾,有時源于瑣事的牽絆。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原因就放棄做事的決心,不能等到最佳狀態來臨時再去做事。因為生命沒有那么多準備時間,一個人的生命畢竟有限,肆意揮霍后就會一去不復返。如果你不挑戰自我,就會讓機會溜走。白駒過隙,如果你不能精細化自己的生活,就只能一天天重復的生活。若沒有時間的限制或許人人都可以成為偉人。
第四:情緒的限制
? ? ?每個人對待不同事物的喜好程度是不同的,這種喜好會直接體現在情緒上。喜歡爬山的人爬山與討厭爬山的人,爬山的心情是截然相反的。對于喜歡爬山的人來說,道路上的崎嶇不僅不會削弱他的熱情,反而會激發他向上攀登的勇氣,讓他覺得這樣的道路更加刺激,更有挑戰。他迷戀于攀爬,就像狗熊迷戀于蜂蜜,即使冒著被蜜蜂蜇咬的風險,也要品嘗到甜美的蜂蜜。而對于討厭爬山的人來說,每向上攀登一步,都是一種折磨,都是一種煎熬。甚至當他聽到“爬山”兩個字眼時,就避而遠之,逃之夭夭。所以每個人對于不同事物的喜好不同,導致不同人面對同一事物的承受壓力不同。有可能在某一領域,你一生都不會有所建樹,但是你卻愿意在某個領域忍受各種磨難。
? ? ? 天賦的限制,品性的限制,時間的限制,以及情緒的限制。這四種限制必然會出現在我們做事的過程中,但是我們不能因畏懼之心就放棄自我實現的機會。所以只有欣然接受,勇于面對,才能創造別具一格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