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看來,有一個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藉著陪伴孩子之名重走一回童年,將那些兒時沒干過或沒干夠的瘋狂傻事兒再坦然的玩?zhèn)€夠,而不必理會旁人的各色眼光,大可在心里理直氣壯的來一句“我陪孩子呢”。每每我想干些啥會被人恥笑為沒大人樣的事,都拉上兒子,比如,在這個山花爛漫的時節(jié),鉆進山林采樹莓,也即覆盆子,我們老家它的小名叫烏泡。
????? 兒時,每到暮春時節(jié),這種小野果就遍布山野,走在任何一條小路或田埂都唾手可得。大人們一般都忙著耕種無心采摘,再者也免于不務正業(yè)、饞嘴等有損大人威嚴形象之嫌,又或許是大家都默契一致的將這大自然贈與的美味悉數(shù)留給孩子們。于是,那時的我們總是可以在放學路上或放牛之時隨手采食。其實要說它有多美味,倒也未必,市面上不乏比它美味的水果。它的魅力更多來自于那份童年的記憶和鄉(xiāng)野之趣,采摘之樂遠遠超越口腹之欲。
??????? 在不久前的某天午后,我又走在那條熟悉的山間小徑,偶然間瞥見路旁叢叢綠葉之中掩映著幾點小紅果。欣喜之中撥開刺叢探手采得,立馬嘬入口中,熟悉的味道彌漫舌尖涌上心頭。又盡力搜尋到了一小把,小心的捧在手心,飛奔回家,把這好事告訴了副校長,他自然是歡喜至極。
?????? 在一個晴朗的午后,等副校長放了學,就和他一起端著小盒子上了山。山上花香陣陣鳥鳴啾啾,山路兩旁樹莓叢生。多虧這是一座無名小山,少有人至,除了鳥兒,基本無人與我們瓜分這些寶貝。副校長一下就占據(jù)了果子最多最紅的那一叢,大呼“這是我的!”雖然旁邊并沒有他人,可這句話幾乎是每一個人在獨占一片烏泡時想大呼出口的。此種心情跟武俠小說里得到了一份藏寶圖似的,瞬間就以為世人皆在覬覦,如副校長者就按捺不住大聲宣示主權,如我者很是明白悶頭采下才是實在。雖然我發(fā)在朋友圈得瑟,但我知道他們都只能看著流口水,并不太可能真的跑來瓜分我的地盤,如我的朋友圈里盡是我的近鄰,我才不會輕易聲張。
??????? 副校長只挑那最紅最大的摘了就塞進嘴里,山里的野果絕對的無農(nóng)藥,只有些細菌而已,由他去。要是不留神吃進一只小蟲子或是吃到某種昆蟲的分泌物,大不了就是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嘴巴腫成香腸,睡一覺也就消了。他總是剛摘下這一顆馬上又被另一枝的某顆吸引過去,輕快的穿梭在各叢樹莓刺藤間。
?????? 我手里端著盒子,慢慢搜尋著每一顆成熟的烏泡。那小小的鮮紅的漿果,一顆顆如小瑪瑙般掛在枝頭,藏在葉間。有那熟透的,將手伸至果子下方,手指稍稍一勾,那紅的透亮的汁液飽滿的小果子便滾落于掌心。隨手放入口中,只需嘴一抿,便化成汁蕩開在舌尖,酸酸甜甜的濃郁無比,一不小心就染紅了唇。美好的東西總是會有各種保護,它們就是有著滿身的刺,連葉片上都是刺。一根根長滿刺鉤的枝蔓交纏在一起,可偏偏看起來更大更紅的那些果子總是躲在那刺叢深處。要想采到,就只得將手小心的穿過根根刺條間的空隙,一不小心手就被刺掛了,縱然如此,往往也舍不得松手,有時也不由你躲閃。有那些長在高處伸手夠不著的,只好一手拉住下方的枝使勁往下拽,另一只手去夠那高枝上的果子,拽枝的那手要是一不小心被刺到,一吃痛松了手,整枝兒彈了回去,摘果的那只手要是來不及閃躲,那就慘了。就這么雙眼努力的在枝葉間搜尋不想放過每一顆,雙手騰挪輾轉于刺叢,采了一顆又伸向另一顆。就如按圖尋寶般,每一個位置都近在眼前,但每一個寶貝并不是隨手可得,總要經(jīng)過一些曲折辛苦才屬于你,這比在果園采摘可就有趣多了。而它又那么小一顆,當一顆一顆的采落于手心,輕輕的放入盒中,慢慢的我竟采了滿滿的一盒,那份滿足真不亞于副校長一毛一角的終于塞滿了整個小豬儲蓄罐的喜悅。
?????????? 母子倆端著滿滿的一盒子烏泡回了家,用鹽水洗泡干凈,一家人每個人都吃出了自己的味道,連外婆都放下矜持表示下次也要去采。